82岁宿舍管理员成荣誉院士:用生命影响学生一生(2图)

发布时间:2010-02-01 09: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1-29 | 查看:2365次

   核心阅读

  她没有上过学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四十多年如一日为香港大学大学堂的学生做饭、扫地。

  2009年9月,82岁的她当选香港大学名誉院士,那些“头发都白了”的旧生,兴奋地跳起来鼓掌高呼“三嫂”。

  她就是袁苏妹——一位因丈夫排行老三、被称为“三嫂”的普通老太太,香港大学大学堂原宿舍管理员。

  这位只会写5个字的三嫂,是怎样赢得港大师生的尊重?而当选院士4个月,三嫂的近况如何?

  带着种种的疑问,记者特地走近了三嫂。

三嫂端出了亲手做的马豆糕。记者 黄 拯摄

2009年9月22日,港大授予三嫂荣誉院士的颁奖典礼,
成为三嫂以及众多市民的深刻记忆。苏文杰摄

  每天清晨照常买菜散步

   “我只是在大学煮饭的普通人”

   每天清晨,三嫂依旧如往常一般,慢慢走出她在香港岛北角的家,去买菜,或做些运动,然后回到家中,做做家务看看韩剧,继续退休后的闲适生活。

   对这栋普通住宅楼里的住户来说,三嫂“是全楼的荣誉,没想到我们这里还出了一位香港大学的院士”;而对三嫂和家人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多变化,除了在茶楼里,偶尔会有陌生人上前问一声“是三嫂吗?”

   4个月前,收到港大徐立之校长的信以后,三嫂一家都很吃惊也很激动。小女儿卫锦璧告诉几个哥哥姐姐的时候,兄姐们直问,“这是不是真的,不会是做梦吧?”全家人要带妈妈去做身旗袍出席典礼,但还有人坚持来抢这个“心意”——大学堂旧生会坚持要由他们出资做了一件紫红色的旗袍。

   三嫂至今还记得那个典礼。2009年9月22日,82岁的三嫂出席香港大学名誉院士颁授典礼,同台获此殊荣的包括恒生银行行政总裁柯清辉、恒基兆业副主席李家杰等名流。香港大学学生事务主任周伟立这样介绍三嫂:“大家都知道大学堂有三宝,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这三个宝贝搬不动移不走,三嫂永远是大学堂之宝,是香港大学之宝!”

   三嫂:我只是普普通通在大学堂煮饭的人,小时候躲日本人才逃到香港来,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什么贡献,难为那么多的旧生还记得我,记得三嫂。我知道这个奖是发给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现在发给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

   接过证书,三嫂轻轻地道一声 “多谢”,环顾四周鞠躬致意,礼堂内掌声经久不息,更有不少旧生眼角泛着泪光。庆祝宴会上,年轻如孙辈一般的新生,帮三嫂梳理花白的头发,一群同样头发斑白的旧生则簇拥在三嫂身旁,重拾当年入校时的传统,有节奏地快速鼓掌,振臂高呼“三嫂”,劲头完全不输年轻人。

   三嫂:比买中了赛马还要开心!这个院士的袍子要叠起来放好,等孩子们回来熨一下。证书也很漂亮,要拿镜框装起来放好。

   而在女儿卫锦璧的眼里,“妈妈一直以来都用心待人,不计较回报,这份平和的心态很珍贵。”

  与学生一起比与儿女还多

   “毕业几十年还忘不了三嫂的马豆糕”

   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学堂,是100多名港大男生在校园的“家”,也是三嫂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地方。从1957年随丈夫一起在宿舍食堂工作,到2001年退休,三嫂在大学堂里度过了40多个春秋,学生们形容她,“在大学堂的时间比在家还多,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比陪自己的儿女还多”。

   三嫂本名袁苏妹,因丈夫在家中排行第三而得名。虽然没有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姓名,但三嫂对每一个大学堂旧生了如指掌。哪怕是上世纪60年代的旧生,三嫂也能一眼认出是谁,准确叫出他的名字。

   三嫂:学生仔读书很辛苦的,错过了晚饭,我就煮宵夜给他们吃。马豆糕、炖鸡蛋、猪扒,还有炒牛肉河粉。有学生不舒服,我就煮凉茶、煎药给他们喝。学生们都很乖,回来都会叫我一声三嫂,有的还会叫声“干妈”。很多人在这里住3年也很少回家,见我多过见父母,有什么话都会跟我讲。多少年了,总有旧生回来看我,还会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婚礼。

   无线电视副行政主席梁乃鹏记忆中,当年与弟弟在大学堂为考试而熬夜,三嫂亲手煲的莲子鸡汤香浓可口,“半夜看书就全靠它了!”赛马会主席陈祖泽则说,就算已经毕业几十年,三嫂还是很关心他们这班旧生,众人也都念念不忘三嫂做的马豆糕。

   三嫂:以前能到大学来读书的人比较少,和现在的这些学生仔比,那时的旧生总是打扮整齐、斯文,从来不会穿拖鞋下楼来吃饭,现在的孩子们更活泼一些。但不管是新生旧生,都很给三嫂面子。他们把啤酒不小心泼到了墙上,我也不会怪他们,当自己儿子一样解释一番,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新生代大学堂仔阿森和阿中,分别上大一、大二,看起来都略显青涩,正埋头享用三嫂从家里带来的马豆糕,脸上还带着腼腆的微笑。而他们也确实把三嫂当作自己的奶奶来对待,一见面就拉着手问候几句。

   阿中:三嫂最受大家尊敬。虽然退休了,但她还是经常过来帮忙,买东西给大家吃,就像自己的婆婆一样。我们都很愿意陪三嫂聊天,新年还会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外面茶楼卖的马豆糕,不如三嫂做的好吃!

   在颁授典礼上,主持人一句“不止一次听到三嫂说,你女朋友人真的很好,要对她好点啦”,引来台下阵阵会意的笑声。对不少旧生而言,三嫂不仅是他们的家庭、学业、就业顾问,更是爱情的顾问。去年一年,三嫂已经出席了三次“大学堂仔”的婚宴,并接受新人敬上的一杯茶。

   退休多年,三嫂仍然不断回校帮忙,每年一度的团年饭等活动,总能看到三嫂的身影。

  事事尽力,不计得失

   “我就是喜欢和学生仔在一起”

   香港大学建在山上,山脚下就是港岛西环热闹的街市,高高在上待在象牙塔里从来不是港大的传统。

   1995年创立的香港大学名誉院士,颁授对象多为对香港或港大有特殊贡献的人士,首席副校长、副校长、院长等人均有权提名。三嫂虽然不是一线的教职员,但她照顾一代代学生成长,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2009年1月周兆平副校长亲自作出提名后,最终结果是“全票通过”。

   周伟立:三嫂看着一代又一代大学堂学生的成长,就像他们在宿舍的母亲。虽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但三嫂用自己的生命影响着大学堂仔的生命,教会他们敬业乐业,事事尽力,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从大学堂一个普普通通的管理员,到著名学府的名誉院士,三嫂的故事在香港转瞬间家喻户晓。这样的褒奖,让市民从中看到了亲情看到了温暖,看到了时光流逝在学生们心底留下的那份真诚。

   市民覃小姐:荣誉院士一般都是颁给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要么给过学校巨额捐款,要么曾在某一个领域做出很大成绩,颁给三嫂的这个头衔,更多是对三嫂的一种肯定,对她工作、生活的肯定。

   其实,不仅三嫂对那个典礼刻骨铭心,刚入校不久的港大员工们,也记忆犹新,一位受访的港大员工一直感叹:当年的旧生,现在很多都功成名就,但那天礼堂里最大的人就是三嫂!港大像个大家庭一样,学校一直以来强调的tie(联系)、town(城镇、市民)和gown(礼服、长袍),就是要把大学和普通市民联系起来。授予三嫂荣誉院士,就是大学精神的一种表现,是告诉大家要懂得感恩,懂得对他人心怀感激。

   而三嫂呢?她依然只是慈爱地笑着。

   三嫂:你对其他人好,其他人自然也会对你好。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和这些学生仔在一起。

   那件学生出资做的旗袍,三嫂很珍惜,到现在只穿过三次,前两次是登台拿奖和参加旧生会的宴会,最近的一次,是参加去年11月孙儿的婚礼。如今,三嫂把荣誉院士的证书,还有袍子、帽子都放在一个盒子里好好的收藏,有朋友来家里的时候,就拿出来给他们看一看。

   从三嫂家出来,握着记者的手,三嫂像对每一个离开大学堂的旧生一般,说着“保重身体,出入平安”。长长的旋梯上,不断有迎面走来的学生叫着一声声的“三嫂”。转身望去,绿树掩映下的大学堂像是一个家,门边满头白发的三嫂,就是等待孩子放学归来的妈妈。(记者 黄 拯)

(责任编辑:袁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广东省珠海市2010-05-21 08:55:35 发表
Piano:“三嫂”她真正做到了平凡但不平庸,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那就会变得不平凡了。“三嫂”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打工,不是为别人打工,是为自己的人生打工。我们要用心把工作做好,生活可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