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9 11:12 | 来源:工人日报 2019年04月27日 02版 | 查看:1197次
【爱国情 奋斗者 劳动者之歌】
在山东董潍首站施工现场,王要飞使用左手氩弧焊接法兰。
焊枪是“针”,焊条是“线”,14年时间,80后王要飞用手中的“针线”,织就了一顶顶“桂冠”: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技术能手、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第一名……
14年“穿针引线”间,王要飞和工友一道,将一截截管道织合在一起,为祖国建成一条条石油、天然气输送战略通道。
焊花飞溅里的青春,充满了梦想。
焊接其实很高端
王要飞今年32岁,这个岁数,在电焊工这个行业,属于新兵。但要从端焊枪的“工龄”来说,他算得上是个老兵了。
其实,入职焊工这个行当,王要飞心里起初是百般的不乐意。
他出生在河南商丘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木匠。王要飞没考上高中,认为学门手艺可以养家糊口的父亲,坚持让他上技校学电焊。
17岁的王要飞揣着家里为他凑齐的3000元来到开封市高级技工学校学习电焊。
“刚入学时,他是放到人堆里都找不着的那类人。”王要飞的技校同学、现在的同事蔡祥龙说。浑浑噩噩一个多月后,他突然有些醒悟,这3000元的学费,还有一部分是姐姐辍学打工凑的,“我怎么也得对得起家人的付出和牺牲吧”。
心性一定,王要飞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的大门。
公司3个月的系统培训,让王要飞感觉到了焊接领域“天是这么大”。
“那天,老师傅们给我们做平板焊接演示。焊缝两侧线条直得像尺子量过,焊接处是规则、细腻的鱼鳞状纹理。”王要飞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我当时呆住了。那就是一件艺术品。”
初入职场,王要飞明白了:焊接其实很高端。
专注、热爱,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石。王要飞自此开启了自己焊花里的火热青春。
他的焊接水平直线上升,从学徒工蜕变成焊接能手。如今,他的全线焊接保持着99%以上的合格率。
战严寒斗酷暑
王要飞第一次参加管道工程施工是在邳连支线。他很上心,却干砸了。焊接速度慢如绣花不说,没焊几道口,就把师傅焊的“根焊”焊缝捅漏了。王要飞“冷汗直流”,怯生生地把师傅请过来。
没想到师傅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说:“要飞,这是你焊接速度太慢,熔池温度过高导致的。”说着,师傅拿起氩弧焊焊把,左右融化焊缝,不一会就把漏洞堵上了。
邳连支线工程结束后,他崭露头角。“要想成为一名好焊工,有过硬的焊接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不怕吃苦的精神。”王要飞说。
长输管道输送量大、口径大、压力大、材料等级高。要把硕大、笨重、材质不一的钢铁“缝合”得齐整牢固,需要电焊工人常年在野外战严寒、斗酷暑。
2007年夏,印度东气西输工程。工程现场温度达到四五十摄氏度,为防止被上千摄氏度的焊花烫伤,焊工们还要穿上厚厚的牛皮围裙。而整个工程,王要飞和工友们要完成50公里长管道上4000多道焊口的焊接工作。
从极热到严寒,王要飞都经历过。2013年9月东北管道工程铁大线投产前,机组在暴雨中穿最后一条国道。管沟里积水没腰,冰冷刺骨。王要飞他们穿着水衩跪在水里进行仰焊焊接。
仰焊位置距水面一根焊条那么长。脸要贴在水面,手要放在水里。干电焊的都知道,戴着湿手套焊接就形成了焊接回路。一股股电流袭来,手麻似针扎。
两个小时水中过电考验结束,王要飞一屁股坐在地上。但王要飞又是欣慰的,管道拍片检测结果显示:焊口一级无缺陷。
14年来,严寒酷暑里,王要飞把他火热的青春奉献在了陕京三线、涩宁兰工程、印度管道工程、漠大线等多个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
冠军是这样产生的
2014年,王要飞备赛“海油杯”全国石油石化系统焊工大赛。
谁知第一次考试结束,王要飞突发感冒、持续低烧。跑了几个社区诊所和大医院都没查出病因。第二次考试,成绩一下子从第四降到第六。摸底考试成绩不稳定,是要被淘汰的。王要飞白天看病,晚上加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海油杯”擂台上,王要飞夺得了全国石油石化系统焊接个人第四名,助管道局斩获团体桂冠。
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王要飞刻骨铭心。备赛期间,王要飞脚下长了个肉刺。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这意味着至少20天不能参加训练。“忍着,忍到比赛结束。”王要飞在心里对自己说。
在那段时间里,王要飞还在纠结着另一件事:孩子的入学问题。备赛前,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王要飞在城里买了一套二手房。眼看孩子要入学了,房产证却迟迟没能办下来。他只能把在老家的妻子喊过来,办理相关手续。
成功属于那些不懈奋斗、努力坚持的人。2018年8月29日,在这次集结了全国能手的焊工竞技中,王要飞以93.28分的成绩夺冠。
现在,王要飞又有了新目标——成为大国工匠。“我正青春。”他说。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焊花飞溅里书写青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