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王毅如何霸气回应“刁钻问题”?(4图)

发布时间:2019-03-09 22:37 | 来源:新京报网 2019-03-08 11:51:42 | 查看:2245次

  “3月8日上午10点,王毅与你不见不散”。

  7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发布了这则预告:“应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于2019年3月8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记者提问”。

  3月8日10时,王毅果然“不见不散”,“如约”出现在记者会会场。开场白还是这样:“首先我还是要再次向在座的女士们,向所有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们的节日。”

  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记者发布会,人气非常高,记者们比大多数记者会来的都要早,现场还特意多加了座位,但在现场还是站满了人。

  这是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以来的第六场全国两会记者会。2014年以来,每年的3月8日,王毅都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跟记者们“不见不散”。每场记者会的开场白,他都会向女性致意节日的祝福。

  去年的记者会,开场的第二句话,王毅就送出了祝福,“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向在场的女记者们并向所有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2017年记者会,王毅开场时说,“每年全国人大都安排我在3月8号举行记者会,今年同样是如此。当然这也使我有机会能够当面向在场的女记者们并向所有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天天高兴,事事顺遂”。

  人代会期间举行外长记者会,这是十届全国人大以来的惯例,不过,王毅的两位前任李肇星、杨洁篪担任外长时,记者会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年份是3月6日,也有的年份安排在3月7日、9日。当时,人代会的记者会场次也不固定。

  不过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每年的两会记者会都达10几场,场次也相对固定下来。首场记者会基本都是发改委主任亮相,一般都安排在3月6日;3月7日,多为财政部部长的主场。到了3月8日,就是关注度很高的外长记者会。

  每场记者会,王毅经常霸屏。“高人气”、“圈粉”,媒体经常用这些词,描述王毅记者会的反响,网友则直呼“气场全开”。

  今天的记者会上,在谈到孟晚舟案时,王毅说,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这是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我们也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不当“沉默的羔羊”。

  在回答有关“一带一路”的问题时,王毅说:“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有外媒记者提问:“最近几个月,中国大使指责加拿大‘白人至上’,说瑞典警方‘不人道’,并且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为什么中国的外交官在世界舞台上使用这么有侵略性的语言?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外交目标吗?谢谢。”
  王毅回应说:“这位先生微笑着说出了非常尖锐的语言。我这里要说的是,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更不会容忍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侵害。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中国的外交官,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坚定不移地表明我们的立场。”

  2018年记者会,王毅准备起身离场时,一名记者大声喊话:“外长,对近来‘精日’分子不断挑衅民族底线的行为,您怎么看?”当时现场很嘈杂,听到记者的“喊话”,王毅停住脚,严肃地一挥手,怒斥道:“中国人的败类!”

  2015年的记者会上,王毅回应南海岛礁填海造陆问题时,比出了两只“V字剪刀手”的造型,火遍网络。外交部外交小灵通当天中午12点半不得不发文回应,“外长也卖萌,不过小灵通要以正视听,这不是剪刀手!这是打引号的手势哦~”

  这段离场时的“插曲”,被网友制成“动态表情”,再次火遍网络。

  王毅霸屏的不仅仅是上述“表情包”,更多的是其回应提问时的金句。

  2014年的记者会,一名日本记者提问: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当即回应: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2015年的记者会,日本记者提问: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

  王毅回应说:你刚才又提到了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中日关系,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2016年的记者会,路透社记者:中国政府不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访问自己在南海的岛礁,这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印象好像中国要隐藏什么,或者是中国对于自己的主张不够自信。是这样吗?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去访问南海的岛礁?

  王毅回应: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看首先还是要把我们在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再向你讲一讲,你就会理解我们现在所奉行的政策。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这是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军事化,但是我想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我想谈一谈航行自由的问题,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中国最希望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实际上在中国和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我在这里想提醒的是,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2017年的记者会,日本记者提问:两国经济、文化关系很好,合作很多,但是政治上却停滞不前。两国关系需要相向而行,你有什么好办法跨越历史、安全障碍来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王毅回应说:今年确实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但同时也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代表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平与友好,一条是战争和对抗。80年前,日本全面侵华,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最终自己也走向失败的深渊。而45年前,日本的领导人反省历史,同邻国改善关系,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日本国内仍然有些人还在这两条道路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企图开历史的倒车。我们希望一切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年头,把握好国家前行的方向。

  新京报记者 王姝 许腾飞 实习生 李京统 摄影 彭子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