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4 10:59 | 来源:新华网 2019-02-21 17:41:32 | 查看:4205次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迈进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解放军报记者邹维荣、王通化、韩阜业
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迎来20岁生日。在这个光荣的时刻,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浩瀚宇宙,灿烂星河,这支英雄的航天员队伍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次次飞天的壮美航迹。
太空授课、天宫遨游星汉、航天员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在习主席领导推动下,成就非凡。
前不久,我们探访北京航天城、甘肃酒泉、四川大凉山等地的航天人,听他们讲述记忆深处的那些难忘场景,感受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的铿锵足音。
“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时隔多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干部安金霞回忆起习主席接见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主席的殷切嘱托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
2013年2月2日,习主席冒着严寒来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心史馆,习主席同围拢来的科技人员亲切交谈。
当谈到是什么能够让大家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中心领导点名让安金霞来回答。是时,她已经在大漠深处工作了13年,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工作,为此放弃了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留在北京的机会。
安金霞从成就感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我说的不仅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也是中心广大科技干部的共同心声”。
听完回答,习主席露出满意的微笑,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转眼已是6年有余,安金霞和同事们把这句话牢记心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试验和任务之中,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航天发射飞行分析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习主席亲切的关怀和期望,如汩汩暖流,也鼓舞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科技干部张润红。
“报告主席,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我国首位女性‘01’指挥员。”2018年2月10日,习主席春节前夕来到驻四川部队某基地看望慰问官兵,张润红作为基地科技干部代表受到接见,这句响亮的报告,通过电视新闻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精干的女性航天科技干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01”指挥员指挥一次发射任务,表面上看只需要下达口令,但背后必须下苦功夫熟练掌握发射场20多个分系统近200个岗位专业知识,更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张润红主动找经验丰富的“01”指挥员跟岗学习,对全系统、全流程做到了如指掌。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就在这次发射中,张润红成为中国航天发射阵地首位女性“01”指挥员!
随着任务指挥长宣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指挥大厅顿时掌声雷鸣,同事们欢呼着向张润红跑来,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
何止是安金霞、张润红,聆听习主席关于航天事业的每一次重要讲话,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都倍感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亲临发射现场为航天员飞天壮行,来到科研人员中间鼓劲加油,关心激励航天人的同时,也发出了中华民族向航天强国进军的时代号令。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即将从大漠深处起飞。习主席来到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为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壮行。
面对3名航天员,习主席深情地说:“海胜,晓光,亚平,你们好!看到你们精神饱满、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兴……”
作为我国首位飞天的“80后”,王亚平听到习主席亲切的称呼,出征时的紧张情绪一扫而空,“这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好像是家里的长辈在我们出行前细心叮嘱”。
还有一个细节让聂海胜感到非常亲切:“那天,习主席先特意往前走了几步,关切地看了看我们,然后才回到话筒前开始讲话。”
微笑着送别航天员13天后,习主席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3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聂海胜回忆说,习主席的语速很慢,就像跟你聊天一样,特别亲切。3位航天员清楚地记得习主席激励他们的每一句话:“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这已是习主席第三次亲临载人航天任务现场,为航天员加油鼓劲。时任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李剑说,面对一个个崭新的试验项目,面对一次次严峻的飞控挑战,习主席每次来到任务现场,都给大家带来巨大的鼓舞和满满的信心。
承载着期望,肩负着重托。从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相继发射成功,到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从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顺利升空,到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牢记习主席嘱托和关怀,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16年12月20日,是航天员陈冬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一天恰好是他38岁生日。
陈冬是我国培养的第二批航天员。那年10月,他和景海鹏一同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了33天,创造了中国人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虽然曾在太空与习主席通过话,但面对面交流还是陈冬人生中的第一次。他握着习主席的手激动地说:“主席,我从太空下来后的最大心愿就是想和您握个手、见个面。”
习主席笑着说:“我也很高兴见到你们。”
为了这次飞天任务,陈冬精心准备了6年。他说:“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感动,觉得6年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次任务完成后,景海鹏成为飞得最高最远、时间最长的中国人。接见时,习主席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恢复情况,接着又问:“我听说你是在天上过的生日?那可是‘高水平’的生日,你可是三次上太空啊!”
从太空归来后,很多人都问景海鹏:为什么要第三次飞天?“我总是回答说,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景海鹏说。
中国人面向太空的长征,正式起步于1970年的4月24日。这一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主席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空间技术成就展览,面对“东方红一号”总装的历史图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吹响了中华民族迈向航天强国的号角。
梦想的力量,奋斗的历程,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亲自指挥实施航空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着航天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壮丽画卷里,航天强国梦想日益清晰——力争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