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泽江:布匹质量“排雷手” 18年练就“火眼金睛”(图)

发布时间:2018-12-08 23:24 |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12-07 FB15版 | 查看:1117次

  人物档案

  梁泽江,投身禅城张槎纺织行业18年。2017年获得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纬编工决赛第一名,曾获得广东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针织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第二届“佛山·大城工匠”。

  在梁泽江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看一眼,摸一下,就能察觉纱线粗细、布匹色差、布纹疵点,3秒钟接好断纱、1分半钟找出色差、3分钟内处置花针、5分钟修补3000米布里的瑕疵……这些都是梁泽江在纺织行业一线磨炼18年所练就的“绝活”。

  2000年从重庆来到禅城从事一线纺织工作,到成为全国的技术能手、佛山大城工匠,在佛山市东成立亿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常常能看到他穿梭在数十台织布大圆机的身影。在梁泽江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如今,面对着不断更新迭代的布匹生产技术,梁泽江仍在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纺织工人。

  3秒接好断纱

  1分半钟找出色差

  “织布看着像是一件小活,但是这影响布匹的质量,也影响着后续的印染、制衣等行业”,梁泽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件小事,每台织布大圆机有200根纱线及3000根织针,一针一线都从源头决定了布匹质量的好坏。

  梁泽江刚到佛山的时候,就在一家小型的纺织工厂工作,负责盯着4台织布大圆机,一天大约能织出3000米长的布。梁泽江一边向师傅请教,一边自己摸索钻研,慢慢积累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2007年,梁泽江来到了东成立亿,工作量增加不少,但也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纺织技术:“这里生产的布匹种类更多,每一种布匹用什么技术,都要学习,自然就提高了水平”。

  每天上班,梁泽江都穿梭于数十台咔嚓作响的大圆机之间,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听声、看线、摸布,及时发现布匹的问题。织布中最难的问题就是“花针”,这意味着机器里的织针出现了变形。梁泽江要做的,就是从3000支织针中,找有问题的织针进行更换。毫无疑问,这也是他的强项,他依靠丰富的经验,能够迅速判断变形织针的所在,然后俯身拆开盖棱角,找针路,抽花针,装新针,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只需3分钟。

  此外,接断纱、找色差、判断纱线粗细、修补布纹瑕疵,也依靠梁泽江的一双“火眼金睛”:发现断纱,他两手捏着纱线两端,指尖快速挽结捻平;摸摸布纹,他能发现200捆纱线中混入了不同粗细的纱线;观察布匹,他能准确判断纱线的色差。如今,3秒接好断纱、1分半钟找出色差,这些都是他创下的最快纪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

  凭着这一身本领,2014年他就代表单位参加了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张槎针织杯”纬编工决赛,获得获第四名;2017年,再次参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并晋级全国比赛,获得第十名。

  持续学习更新技术

  跟上产业发展速度

  不同的布匹,生产原料、布纹结构、织造工艺、厚薄、软硬、弹性等均有所不相同。随着张槎针织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企业的生产的面料也在不断进行更新迭代。面对新材料,梁泽江也面临着新挑战。

  前几年,公司开始生产一款“竹炭纤维”的新型纺织面料,由于此前没有接触相关工艺,用原来的设备和织造技术织出来的布匹,总存在各种问题。此时,梁泽江联合技术部门,钻研了一个星期,从纱线到机台,不断地进行调试和组合,最终找到了窍门,才生产出质量过关的新产品。

  “在一个行业里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企业发展”,梁泽江总是在工作中不断吸收新知识,“我们用的棉纱,过去大家只知道有32支、40支,但从没有深究这个‘支’是什么意思,这些师傅未必懂,但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在纺织行业工作了18年,梁泽江已经从一线工人,成为公司生产部的核心技术骨干和领班,不仅要做好布匹“排雷手”,还需要指导更多新入职的员工提升纺织技能。他根据工友掌握技术的程度和特点,为他们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建立学员档案,因人施教。对新员工,他总是耐心讲解,帮助他们学会每一个动作,让他们反复操作,直到完全掌握。梁泽江带出的40多名徒弟,有30多名当上了公司的质量标兵、技术能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