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5 21:50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12月05日 20 版 | 查看:802次
全国政协委员 敖虎山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都可以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扩大覆盖面和覆盖人群
进一步完善必须掌握、持证急救、急救免责等法律法规,解决不敢救、救不活怎么办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心搏骤停,每天约1500人死于心搏骤停,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搏骤停,其中80%的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目前,我国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不足4.5%,而发达国家可达47.5%,这一现状亟待改变。
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公众的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低。近年来,屡屡有患者在工作、生活中突发心搏骤停未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延误治疗时机的案例见诸媒体。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仅在1%左右,大部分人要么只是有所耳闻,知之甚少;要么不知道如何学、去哪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过关。其次,心肺复苏培训工作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不规范的培训情况还存在,有的人很多年才学一次,遇到紧急情况往往因为生疏,不能规范操作。
在患者突发心搏骤停的4—6分钟内,身边的目击者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对于抢救生命至关重要。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认识,普及科学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技术,让更多的人学会这项技能,在紧急时刻能伸出援手,拯救更多生命。就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术普及率,有以下建议:
加大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心肺复苏技术看似并不高深,但要做到规范操作、有效抢救却实非易事。很多人遇到心搏骤停患者,首选是拨打急救电话,实际上,由于交通拥堵、距离间隔等原因,很少有救护车能在黄金抢救期到达,而如果发现者能及时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结果将大为不同。
制定和推广统一的培训规范。目前国家有心肺复苏指南,但针对公众的普及培训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指导,亟待在培训教材、培训流程、考核评价、培训周期等方面建立标准规范,用以指导培训工作。
同时,不仅要在各种专业机构中培训公众,更要深入基层去培训,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都应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扩大覆盖面和覆盖人群。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种专业力量参与普及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热情。
此外,仅仅依靠专业培训人员主动走出去是不够的,还要从国家层面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列入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在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中融入心肺复苏急救课程;在考取驾驶执照、公务员入职培训中,把心肺复苏学习作为一项规定内容。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下大力度提高公共场所相关急救设施(如人工呼吸面罩,除颤仪等)的配备率。特别是除颤仪器,与徒手心肺复苏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此外,还有一些人即便会心肺复苏术也不敢去施救,原因在于担心救不活会承担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从增强全民急救互助能力的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必须掌握、持证急救、急救免责等法律法规,解决不敢救、救不活怎么办的问题,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