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9 19:50 | 来源:工人日报 2018年06月19日 07版 | 查看:1605次
“我想到60岁退休后好好放松一下,出去转转,到南极去看看。”49岁的金兆联,和小小的圆珠笔笔头打交道已经30年,虽然嘴上说着退休后的事,却一刻也放不下手中的活儿。在去极地之前,他还要在创新的路上,将“笔头”事业做到极致!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一个网络导航都不好找的小村庄里,金兆联30年如一日,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中国梦”——让“圆珠笔中国制造”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走向世界。一系列创新成果,让金兆联荣获2018年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去年底被推荐为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人选。当年,面对泱泱大国仍需进口圆珠笔不锈钢材料的质疑,金兆联用新设备新工艺生产出物美价廉的黄铜笔头,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带着理想踏上创业路
1989年,职业高中毕业的金兆联被老家村办厂录用,那是上海丰华圆珠笔厂的联营厂。没多久,厂长看到金兆联喜欢钻研,便安排他去上海培训,从此正式跨入制笔行业。
在上海做学徒的两年中,金兆联拜一位八级工为师,跟着学单机制作笔头工艺和机械维修等技术。当年的制笔业,还没有系统的技术资料和参数可阅读,全凭口传手授,关键技术的操作方式只能靠自己慢慢体会。金兆联白天在车间做工,晚上做笔记,从学习和操作的点滴过程中寻找规律,形成自己的文字心得。因为细心和用功,金兆联很快就成了技术熟练工。培训结束回到村办厂后,他便担任了生产车间的技术指导。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乡镇企业改制,1993年,金兆联离开了村办厂,到浙江义乌一家制笔厂做技术指导。义乌是我国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商聚集地,金兆联在那里工作了1年,一方面做指导,一方面继续向行家学习,很快便掌握了圆珠笔制造的各道工艺和设备配置调试技术,并对制笔业的生产及市场运行趋势做了大量调查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
1994年,怀揣着把圆珠笔做得更好的理想,25岁的金兆联毅然放弃浙江制笔厂的高薪聘请,决定回家乡创业。白手起家的他,向村里租赁厂房,向亲友借款,创办了一个制笔零件厂,主要生产普通的圆珠笔头。
然而,金兆联意识到,老产品、老工艺很快就会被淘汰,从1998年起,他利用创业积累的资金,开始对圆珠笔的笔头制造工艺进行改进,同时研究、革新配套圆珠笔书写的油墨。
“笔头做不好,这辈子不甘心”
笔头的精度决定圆珠笔的质量,而笔头球座体的制造关键是边缘收口问题。黄铜笔头是中国制笔行业中的传统款式,有60多年的生产历史,但制造工艺却一直没有更改。缺乏工艺标准,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也不大,落后于国际同行业水平。
“差一点的收口机,只要几千元1台,而好的进口设备,单台价格接近400万元。”当时,国内黄铜笔头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同时,高质量的收口机却要从国外进口,这个瓶颈让金兆联耿耿于怀。怎样自主研发一台物美价廉的收口机?金兆联开始了他的探索研发之旅。
“第一次,花了40万元‘私房钱’,搞了两年多时间,但没有成功。”金兆联的所谓“私房钱”,是他给别的企业当顾问的报酬。
“不搞收口机研发,就靠卖墨水、可擦笔和笔芯,日子过得也不错。”几十万元打了水漂,妻子当然会心疼埋怨。但金兆联不死心:“笔头做不好,这辈子不甘心!”
于是,金兆联让妻子组织员工生产常规产品,自己一头扎进了工作室,关起门来独自搞试验。由于缺少技术资料及参考数据,他一个人单机操作,一会儿开机运转,一会儿测试,下料、做笔尖、打造型、配油墨、测试等工序流程反反复复,一天内要做几千次。“那个时候,一天要抽4包烟,有时想起睡觉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金兆联回忆道。
好不容易设计出一种收口机,加工质量不错,但金兆联发现,不能形成量产。还是不行,重来!
历时10年,经过数以万次的试验,金兆联终于找到了我国传统圆珠笔笔头制造工艺落后的症结点,研发出解决疑难的关键设备。2016年,他自制出圆珠笔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并于去年申报了发明专利。行业专家评价,这套设备的技术水准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中国制笔检测中心认定,该套设备生产出的笔头,抗腐蚀性、出墨量、顶出力、凸珠高度等均领先于中国行业标准,有几项已接近或超过国际标准。
黄铜笔头成本低于不锈钢笔头。金兆联说,如果公司1个月生产1亿个笔头,那么1年就可以给国家节约700万元到1000万元购买进口圆珠笔笔头的费用,消费者也可以花更低廉的价格买到一流的产品。
目前,金兆联制造了15套这样的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金兆联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制造出2000套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将笔头事业做到极致
笔头加工专用设备和收口机只是金兆联创业创新的一部分。从业30年,他创新不断。
当年,在上海的一次展会上,金兆联看到一支国外生产的圆珠笔,因为是可擦的,就卖到30多元,震惊之余,不服气的他,回到昆山便自己动手试制起来。不到1年,他就研制出可擦圆珠笔,属国内首创。
2006年,金兆联成功研制出可擦性圆珠笔墨水;2008年,又研发了针管笔头可擦笔芯,并参加了中国轻工业《可擦性油墨圆珠笔和笔芯书写标准》的制定;2010年,他又对制造黄铜笔头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将传统的单机生产方式改变成现代的流水线生产,设备精度及技术参数完全达到进口机械的水平,产量成倍增长;2015年,金兆联发明的一种“太空圆珠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6年,他又一次迈开大步,投入1000万元开展技改,并将企业从单一的制造笔头,扩展到制笔、油墨等领域,分成3个车间,实行自动化流水线生产。2017年,除了收口机申请发明专利外,镀金笔头也申请了两种外观设计专利。
这是金兆联企业产品的部分清单:墨水系列有可擦圆珠笔墨水、中性摩易擦墨水,笔芯系列有可擦圆珠笔芯、摩易擦笔芯等,笔头无铅环保系列有8种产品,生产的设备有切料机、直线式多工位笔头自动机、转盘式笔头自动收口机等。
因为金兆联研发生产的0.5黄铜中性笔头使用性能已经达到国际中性笔头的标准,而且材料成本低,国内知名企业都纷纷订货,原来对他不屑一顾的某法国文具企业,如今全部使用他的产品。
宁静以致远。金兆联表示,他还要采用同样的工艺来改进其他系列的圆珠笔头、中油笔头等产品,不断研发新工艺、新产品,为中国制笔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让“圆珠笔中国制造”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走向世界。(制图:张菁)
中国制造需要精益求精
张菁
曾几何时,“中国人连核弹头都能造,却造不出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的质疑声在互联网上蔓延,对于金兆联这样的制笔工匠来说,一定是不小的刺痛。
笔者能够理解网友的质疑,笔头虽小,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我国攻克了不少高精尖项目,但很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的创新升级步伐却显得缓慢。如何改进制造工艺、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制造业面临的新课题。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称得上是其灵魂。只有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融入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笔头做不好,这辈子不甘心。”金兆联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将他精益求精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高品质的收口机不依赖于进口,他可以让“私房钱”打水漂,忍得住关起门来搞实验的枯燥,抵得住不搞研发也同样有利润的诱惑,也经得起一次次的失败。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他“让‘圆珠笔中国制造’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走向世界”的梦想。多一点金兆联这样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多一点“造梦者”,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