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08 09: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1-08 | 查看:2129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华网上海11月7日电(记者 许晓青)“作为被采访者,一些行业和部门如果能打破垄断、打破‘特权’思想,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监督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东方早报》首席记者、2009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简光洲,在第十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再次提起“记者维权”这个“老话题”。
2008年9月,当一些媒体对导致婴幼儿疾病的“问题奶粉”厂家语焉不详时,简光洲率先在《东方早报》上点名“三鹿”。这篇报道被视为揭开“三聚氰胺调查风暴”的突破口。时隔一年多,简光洲接连获得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等,甚至有网民称他为“中国的良心”。
对当下仍然不时发生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阻挠、被打骂、围攻、毁损设备甚至是非法拘禁的现象,简光洲说:“记者维权话题,之所以每年都被提出,与目前一些行业、企业和行政部门,作为被采访对象,依然没有从某种官僚作风中解放出来有关。”
“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行业和部门才会更透明。”简光洲说,在一些深度采访中,有记者感觉到,即使有制度保障,“采访权”一说有时也不太管用。
简光洲也提及记者维权的另一面,即“新闻媒体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挑战”。他说,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媒体应更加自律;记者强调维权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而不能“一切向钱看”。
简光洲认为,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使新闻产品多样化,也不免令一些记者在理想和追求上“放松警惕”。回顾有关三鹿“问题奶粉”的追踪报道,简光洲用“心底无私心自安”概括自己的心情。
庆祝一年一度的记者节,简光洲说,自己最希望告诉读者的是,“作为一名记者,偶尔我可能会说错话,但绝对不会说谎话”。他说,希望整个社会理解记者职业所面临的精神压力,给予奋战在一线的记者更多包容和关爱,这也是维护记者权益的应有之意。
(责任编辑:郭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