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娃”刘永保:黑色油渍映衬青春底色(图)

发布时间:2018-05-28 12: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28日 01 版 | 查看:1136次

“新一代石油人该有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作为和担当”


  漫天黄土的荒滩上,鲜红的抽油机不知疲倦地上下摆动着,一旁站着同样身着红装的石油工人。采油工刘永保用手机记录下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瞬间,给这张照片取名为“背靠背”。

  在大港油田当了10年采油工,刘永保依旧会被荒野上那一抹跃动的红色打动。因为这份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和坚守,他获得了2018年天津五四青年奖章。在他看来,采油机日复一日不停歇地摆动,“像石油人的心跳,也是奋斗青春的旋律”。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石油娃”,勤劳的抽油机、鲜红的宝石花一直伴随他成长,“真心对石油事业有一分说不出的感情,一心就想到油田工作。”大学毕业后,刘永保通过了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七的考试,成为大港油田的一名临时工。

  他被分配到大港油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采油三厂,每天穿着厚重的工服,跟着师傅风吹日晒,从查井、取样、平垫井场等任务开始学,连一些老师傅都有些怀疑:“大学毕业来当临时工,脑子有问题吧?”

  这个曾在老师傅眼里“什么都不会”的小伙子变成了老师傅的“跟屁虫”。他每天抱着书本啃,围着油井转,缠着师傅问。从识别工具到探究原理,不到半年时间,刘永保便对站上每口井的生产参数了如指掌,现场实际操作应对自如。工作1年后,他被油田公司破格评为青年技能拔尖人才。

  很快,因为技术过硬,刘永保代表大港油田站在了作为采油工技能“高考”的中油集团采油工技能大赛赛场上,这是作为一名采油工的最高荣誉。

  他为自己制订了“魔鬼训练方案”:127天封闭训练、每天长达12个小时以上的针对性训练。为了攻克油水井动态分析这个弱项,他一遍遍地分析、找规律、做笔记、背公式,仅文字笔记就写了上万字。为了提升技能操作速度,他把操作流程分解成10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演练了千余次,手上的泡磨起来又破,他硬是将比赛规定12分钟完成的操作提前两分钟高质量完成,最终拿下了大赛金牌。他也因此成为大港油田的一名正式工人。

  如今,刘永保是采油三厂油水井离不开的“医生”,日常负责70口油水井的管护,“这些井都处于高含水阶段,稳产非常重要,一旦停产就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在他眼中,每一口井就像一个孩子,有各自不同的脾气和秉性,“你要是照顾不好,它说不定哪天就会发脾气。”刘永保相信,只要下功夫摸清每一口井的特点,就能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出油潜力。

  有一次,一口油井负荷快速上升,导致生产不正常,刘永保一夜未眠全程跟踪“诊治”,一晚上换了7次水嘴、调了6次温度、换了3次电机……他摸索出了“下调冲次+试水”的稠油井管理法。

  这几年,刘永保攻克生产难题30项,累计创效305万元;他编写的《油井管理要诀》等油井管理方法为员工科学管井提供了依据,在大港油田广泛应用。

  受低油价影响,石油行业近年来遭遇“寒冬期”,刘永保总在思考并探索通过提质增效逆境突围的办法。针对环保减排和天然气发电的需要,他连续跑井场、测压力、摸规律,每天分析技术数据,“晚上闭上眼睛,眼前就有成百上千个数字飞来飞去”。最终,他总结出套管气回收“三控工作法”,仅2017年就增加天然气回收量140万立方米,实现创效230万元。

  近年来,他通过实施合理化建议,累计增油1000余吨,岗位创新创效600余万元,先后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10余项荣誉,6项创新创效成果获国家专利。

  让刘永保感到欣喜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跟他一起琢磨、钻研,不断在工作中尝试创新各种办法。如今的油田管理也越发智能化,实现即时数据监控,减轻了油田工人的工作强度。尽管如此,一线石油工人依旧风里来雨里去,抡大锤、爬油井;黑色的油渍印在刘永保红色的工装上,这正是他引以为豪的“一身油色”。

  他认为自己很幸运,身边有许多和自己一样的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因奋斗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新一代石油人,应该有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作为和担当。以奋斗致青春,让青春的底色更明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张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