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7 20:41 | 来源:湖北日报 2017年05月01日 01版 | 查看:1038次
从业16年,他带电作业1800多小时,高空走线1200多公里,攀登铁塔9000多基,地面巡视12000多公里,从一名普通青年电工成长为超高压线上的“带电超人”。
他是今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洪炜,±8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二班班长。
“命悬一线”的高空舞者
“有异物坠落在线路上,安全隐患严重,需要紧急消缺。”
4月18日上午,潜江杨市附近,500千伏江兴一回205号现场,身穿厚重屏蔽服的胡洪炜徒手爬上30米高的杆塔,进行带电清除线路异物作业。
从地面仰望,在高空中的他,犹如一位舞者,在塔尖和银线之间舞动。
20分钟后,隐患解除。卸下装备和屏蔽服,胡洪炜里面的衣服已湿透。
“这一身装备有10斤多重。”胡洪炜说,4、5月是最舒服的季节,“三伏天最痛苦,屏蔽服密闭不透风,夏天穿上感觉在洗桑拿,有时候下来,都可以倒出水来。”
能带电不停电,是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的工作宗旨。带电作业能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用户正常用电。但对带电作业人员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
每一次带电作业,都意味着在生命线上行走。
“保持安全距离、绝缘防护,细心操作就没问题。”如此高危的工作,胡洪炜说得轻描淡写,“虽然很危险,但是能保证千家万户用电,很有意义。”他一脸自信的微笑,写满了对事业的热忱。
触摸800千伏特高压第一人
2008年,胡洪炜迎来从业生涯最大挑战——±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试验。
该试验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旦成功,意味着我国将掌握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全套检修技术。
这是世界首次实践,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行业内,特高压超强电场,被称为无人敢闯的禁区。
经层层选拔,经验丰富的胡洪炜成为技术攻坚人选。
“你问我当时害怕吗?当然会害怕,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成功。”面对记者提问,胡洪炜坦然回答。
历经半年的艰苦训练,2009年6月10日,胡洪炜赶赴北京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迎来攀登世界“电力之巅”的机会。
在高耸入云的铁塔导线下,伴随着刺耳的“滋滋”瞬时放电,胡洪炜瞬间进入了特高压直流强电场。
“脸上犹如无数根小针在扎,还有种像蜘蛛网粘在脸上的感觉,头发也感觉被人用劲在撕扯。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让他心中有底。在队友的默契配合下,胡洪炜如同外科手术般连续精准操作1个多小时,试验圆满成功。
当时31岁的胡洪炜,被称为世界上首位勇闯特高压带电作业领域的“禁区勇士”。
带出一支“王牌部队”
面对成绩和荣誉,胡洪炜看得很淡。
“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带领组员们不断进步,心里的滋味才是最美。”他常说,带电作业是一个团队,需要整个团队默契配合,成就他的是他的岗位和班组。正是“荆楚工匠”闫旭东、“荆楚楷模”汤正汉等第一代带电作业人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才有了自己的今天。
胡洪炜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同事。在没有现场任务的间隙,他组织班员进行实战演练。在下班回家把孩子哄睡后,他熬夜修订培训计划与课程。
在他的带领下,17名带电作业人员,平均年龄33岁的带电班,被称为“王牌部队”。
“对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检修,每小时至少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工作16年来,胡洪炜带领班组成员,已累计开展带电作业1800多小时,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过亿元。
设立创新工作室成国家示范
“带电作业已经开展多年,但国内关于超、特高压带电作业的标准化文字资料却寥寥无几,技术和经验不提炼、不传承,就无法保持领先。”胡洪炜爱琢磨,从2008年起,他给自己布置了一项庞大的“课外作业”,开始操作标准的编写工作。
他对82个常规带电作业项目,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编写了《500kV输电线路标准化作业汇编》一书,并为《标准化带电作业操作》录像片亲身示范作业流程。
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产后,他作为课题组成员,完成了相关指导书编写,并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2009年,他参与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方案编写,其成果至今都是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教科书”。
胡洪炜和同事们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目前有25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2项发明专利已获受理,3项科技发明正在申请国际专利。2014年,他所在的创新工作室被全国能源化学工会评为“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如今,作为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的胡洪炜,培训的300多位学员已顺利毕业,行走在国内外各地超特高压线路上,为千家万户的光明保驾护航。(记者 李婷 通讯员 谢文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