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7 11:34 | 来源:中国工会新闻网 2017年05月02日10:16 | 查看:1135次
今年“五一”前夕,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国工匠”第五季节目,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金川集团公司贵金属冶炼厂冶金高级技师、十大“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从明和他“滴水掘金”的传奇故事,引起全国亿万观众的关注。
创新:创造“滴水掘金”的工业传奇
作为全球知名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企业,金川集团公司拥有丰富的镍钴铂族矿藏资源,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生产8种贵金属产品的企业。但如果没有一套世界领先的提纯技术,冶炼后的电解镍渣,只能作为工业废料被抛弃。
铂族贵金属因其特有的导电、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导弹、卫星等装备和产品的核心装置上,是稀有的战略性新型材料。我国的贵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39%,资源有限,做好每一克贵金属的回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3岁的潘从明率领的贵金属冶炼厂提纯班就承担着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过去,金川集团公司从贵金属中提取铂、钯、金3种产品。近几年,潘从明团队发扬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提炼出了铂、钯、金、铑、铱、锇、钌等7种贵金属。金川集团公司的贵金属冶炼厂,成为国家铂族金属、战略贵金属资源保障的“前沿阵地”。
“深红色—紫红色—血红色—黄红色……”一只橄榄球大小的锥体试剂瓶在潘从明的手中娴熟地转动着,轰鸣的机器声此刻仿佛都静了下来。借助一双敏锐的眼睛,潘从明在浑浊的液体中,观察其中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贵金属分子。
潘从明团队就是将曾经堆积如山的废渣,变成浑浊的液体,再让藏身在色彩斑斓水滴中的铂族贵金属,乖乖地“列队”流淌进成品槽中。
从废渣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贵金属,每一种贵金属提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液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而这都被潘从明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要达到99.99%的纯度,就不能有万分之一的差错!”潘从明用数以万次的执着与专注,在相同的液体中甄别、筛选、剥离、回收,浑浊的色彩渐次分离,铂、钯、金、铑、铱、锇、钌等贵金属逐一“归队”。
这是一个对矿山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循环工业样板,也是一个“滴水掘金”的现代工业传奇。
坚守:21年痴心不悔奋进不止
1996年,技校毕业的潘从明参加工作,来到金川集团公司贵金属冶炼厂。出身农村的他第一次见到了贵金属,那个时候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金银更稀有珍贵的金属。
刚进工厂,对于潘从明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但什么也不会。勤奋好学的他从头做起,对每一次学习机会都倍加珍惜。无数个日夜,他在台灯下啃下了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共写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这些都为他以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功底。
善于钻研思考,是潘从明的一大特点。在承担《金川铂族金属高效分离与精炼新工艺研发与应用》这一科研创新项目中,他大胆改革沿用多年的金川贵金属生产工艺,带领班组技术骨干,反复研讨实验方案,常常连续几个月日夜奋战在实验现场。通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历经了数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了一整套稳定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2年,厂里下达了打通贵金属全萃取工艺的任务。这是公司10多年前曾尝试要使用的生产工艺,但未能成功。国内外的同行都对贵金属生产的相关信息实行技术封锁,可借鉴的东西实在太少。
在全萃取试验期间,潘从明学习应用最新的萃取技术,为工艺参数的最终调整和设备改造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半年多的艰辛努力,全萃取工艺终于试车成功,系统运行一直平稳,铂、钯产品直收率提高了,也大大降低了铑、铱的分散。
2015年1月,为了杜绝锇、铱等贵金属在蒸馏中随空气而挥发,潘从明和5位工程师一道,改造了原来8级锇、钌串联吸收设备,自主开发出高效新型装置,从贵金属的间歇性排气中,将锇、钌收入“囊中”,使精炼吸收率提升近20%,此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潘从明带领他的团队再攀技术高峰,通过近2000次的实验研究,全面完成了“银阳极泥中金铂钯高效提取技术”的研发并实现投产。该套技术在金川集团公司应用后,解决了传统工艺的一系列难题,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1.5亿元。2015年,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该套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整整21年,潘从明从普通工人到高级工人技师,在贵金属世界中探索,痴心不悔,砥砺前行。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公司级重点科研项目11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36亿元。
目前,潘从明已经拥有国家级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开发明专利26项,发表论文12篇,为企业培养了35名贵金属精炼人才,成为国内贵金属精炼领域的“大国工匠”。
求精:为了99.99%的极致目标
金、铂、钯、锇、钌、铑、铱7种贵金属产品的生产,是金川集团公司产品种类最多、工艺最为复杂的生产系统。
99.99%,是铂族贵金属出厂的标准纯度。镍矿废渣里的铂族贵金属含量极低,提纯1克如此高纯度的贵金属,需要用60多种化学试剂,对至少5吨的镍矿废渣反复萃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200多个关键技术点,直至脱除万分之一的杂质,才能生产出99.99%的稀贵金属产品。因此,产品质量和品位是贵金属精炼的生命。
在铂、钯的提炼过程中,一粒灰尘、一根头发丝,甚至触摸一下金属器皿,都将导致价值数千万元的产品不合格而被迫返工。延长工期不说,每次返工造成的损失有时高达百万元。比如说,在提纯分离的过程中,职工是不能离开岗位的,需要自己带饭。一次,一名职工使用不锈钢的饭盒就餐后,用手触碰了一下烧杯,导致铑粉产品含铁过高,纯度只有99.9%,而不是要求的99.99%,两公斤的产品不得不因为这一小小的疏忽而返工。
为此,潘从明再三细化岗位操作要领,制定了近乎苛刻的“铁律”:严格将过滤时使用滤纸的数量控制在“多用一张浪费、少用一张影响产品质量”的精细程度;精炼岗位实行严格的封闭防尘措施;触摸金属器皿后必须洗手再操作;劳保用品严禁跨岗位使用……
在贵金属精炼车间,每个职工一个班要在上百个烧杯间不断地倒换。如果不小心摔碎了烧杯,洒落了溶液,甚至滴落几滴溶液,造成的损失都不堪设想。有的职工为了加快过滤和提取时间,将要求的20张滤纸减少到16张或18张,都会导致产品杂质含量过高。因此,每个班使用了多少张滤纸、多少烧杯、多少溶液,潘从明都一清二楚。
在这里,小到用过的滤纸边角料要重复利用,操作过程中溅落在地面的一滴液体,工靴脚底的一片泥渣,潘从明和同伴们都要用试纸小心地收集起来,废水废渣中残存的稀贵金属元素也要深度回收,锱铢必较,生怕有0.0001克的流失。甚至窗户没有关好吹进灰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多年的精细与执着,使贵金属单位加工成本降低43.5%,提高了企业效益。
不断追求卓越,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由此形成了如今金川贵金属的“高贵”品质,创造了在原料成分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一级品级率连续29年达到100%的质量奇迹!
“贵金属精炼的工匠精神,就是用一万分的严谨、专注、务实和精益求精,达到99.99%极致目标。”潘从明说。(记者刘兴元 通讯员李延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