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5 00: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02 10:55 | 查看:2798次
一般而言,志愿者大都是青壮年,因为志愿者扶危济困需要能力,不是谁都能担当。耄耋老人本应颐养天年,还坚守在志愿者行列为数甚少,84岁的侯海清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侯海清老人幼时家贫,上不起学,只读过几年私塾,对没有文化的痛苦深有感触。部队给了他补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他从一个山沟里的穷孩子,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中共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六十多年前参军、入党的这段历史,从此奠定了他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侯老的老伴儿已经过世。老伴儿比他还苦,是个孤儿,几乎就没有读过书。两个受苦人走到一起,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同情穷人,同情失学的孩子。老伴儿在世时,碰到乞丐就会掏钱给人家,他俩都见不得穷人受苦。穷人不能再当睁眼瞎,这才是真正的翻身。谈起资助贫困学生,侯老说这也是老伴儿的心愿,虽然她不在了,但她一定同意我这么做,这是我跟老伴一起做的事。
侯老是军队离休干部,但他离而不休,总想做些有益的事。他谦虚地表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在读报时受到了启发:防化部有位老红军,资助山区贫困户改善生活;上海干休所有位老八路,出资办希望小学;兰州军区某司务长,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沈阳军区一司机班班长,资助两位大学生……侯老把别人的好事铭刻在心,充满自豪,一提起他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忘年交战友”,从老红军、老八路到后来的司务长、司机班长,人民军队为人民,光荣传统不能丢,这是革命历史的血脉传承。
自2000年开始,侯老开始实施他的资助贫困学生计划。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强,助学也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把钱给出去就算完事,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他们留出自强自立的空间。侯老认为,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对培养孩子成才大有裨益。为此,他还设立了一套助学奖励机制,去年有三个学生获得各700元的励志奖,其他另有以学习成绩为考核标准的奖项。侯老说,奖励只是手段,目的是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人才,于家于国都有好处。对家境贫困的穷孩子来说,知识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
侯老资助贫困学生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必须要求进步,争取在大学期间入党。他会对每一个被资助的大学生郑重地提出这个目标。在当今环境下,我不知道那些孩子听到这个希望后会有怎样的想法,但我可以想见侯老的坚持和不厌其烦。侯老欣喜地告诉我,最近有个学生说她即将被批准入党。说这件事时侯老脸上笑开了花。由此可见,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孩子有个好成绩、好工作就行了,他的理想境界是希望他们入党。多么难能可贵,像这样如此稀缺的志愿者,简直就是革命优良传统的活化石。
12年来,侯老资助了18位贫困学生,除了捐赠钱款,还有定期的家访、座谈,对于一位年迈多病的老人来说,牵扯精力非常大。如此投入,家人是否有非议?对此,侯老笑着回答说:“子女们都支持我,他们知道这是我的快乐。”这是一户多么好的人家,一个志愿者,背后站着一家人。
侯老最高兴的事就是讲他的学生,说起他们,就像谈自己的孩子那样亲切,不停地夸赞说这个在上海浦发银行,那个是校报主编,北大想招她硕博连读……看得出他非常满意这些孩子,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如此好的心态,如此善良的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精神值得弘扬,这样的老人值得尊敬。
来源:天津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