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2 14:3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22日 06 版 | 查看:680次
视觉中国供图 (资料图片)
3月21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睡眠日。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今年将重点关注对象转向了年轻人。在3月18日召开的“2018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研对象涵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18年中国的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该项研究显示,31.1%的被调查90后有“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上午9点后起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叶京英,代表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此项研究成果,她感慨:“年轻人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但是他们的睡眠质量令人堪忧。”
只有5.1%的90后可享受“甜美睡眠”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然而研究显示,90后的睡眠得分均值为66.26(满分为100——记者注),普遍睡眠不佳,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苦涩睡眠”占29.6%,“烦躁睡眠”占33.3%,“不眠”占12.2%,“安逸舒适睡眠”占19.4%,只有5.1%睡眠处于“甜美睡眠”。
叶京英指出,作为年轻人,90后每天应有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然而被调查的90后平均睡眠时间为7.5个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六成以上被调查者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另外,该研究还显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0.9%的人需要药物助眠才能入睡。
叶京英介绍说,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血管扩张不足,从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供氧量不足,神经元细胞如果缺乏足够的氧供给,则容易早衰和死亡。作为脑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死亡,就无法再恢复,大量神经元细胞的死亡会导致脑皮层萎缩,从而造成记忆力和智力的衰退。
然而睡眠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新闻发布会上,“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公布,这项覆盖13个国家1.5万人的调查显示,当把健康的睡眠习惯纳入生活方式时,仅有29%的被调查者会因没保持良好睡眠习惯而内疚,远远低于因不规律锻炼或不健康饮食而内疚的人数,选择后两项的人数分别占比49%和42%。
针对很多年轻人习惯性晚睡,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贵海指出,被动打破睡眠节律的习惯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即使现在没有感受到身体不适,但还是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年轻人需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得晚容易“变丑变傻”
90后“热衷”晚睡的危害在3月17日召开的北京睡眠高峰会议上也被反复强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洪强指出,晚上11点左右入睡可以享受到相对充足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他解释说,在慢波睡眠期间,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糖和蛋白质合成加强,脂肪分解加速,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成人精力、体力恢复所必需的,“对于女性来说,慢波睡眠可以让她们更年轻、更漂亮,所以睡眠是最好的美容剂。”
孙洪强指出,如果缺乏慢波睡眠,容易出现错觉、幻觉,且思维能力、判断力、预测能力、记忆力均明显下降,人也变得暴躁易怒、神志恍惚,无法保持清醒状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薛蓉指出,昼夜节律紊乱容易导致食欲素失调、胰岛素抵抗、糖平衡受损,最终导致脂肪堆积。波士顿一项针对护士健康的前瞻性研究纳入80108名受试者,随访16年,最后得出结论:护士轮班时间每增加5年,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上升4%。
睡不着怎么办
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一些迫于外界干扰而无法早睡的人来说,还有一些人是想早睡但无法入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陆林指出,如果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但还是无法正常睡眠,且持续一段时间,就可能患了和睡眠有关的疾病,需要寻求医生帮助,但如果是加班、倒班、临时有事而剥夺睡眠,等外界压力结束后,可以恢复到正常睡眠,这就不属于疾病,不需要去医院。
孙洪强指出,一项对722位受试者的调查研究显示,与无失眠者相比较,失眠患者罹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前者的9.82倍和17.35倍。失眠和抑郁/焦虑互为风险因素,失眠程度越重,抑郁/焦虑也越重,反之亦然。
现在很多失眠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时候,经常担心药物成瘾问题,孙洪强指出,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时候,患者既不要“滥用”,也不要“怕用”,而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基本上不会有成瘾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