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5 19:39 | 来源:齐鲁晚报 2016-06-08 | 查看:1007次
胜利油田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武振海:
“人的智力总有退化的那一天,所以我要珍惜好现在美好的时光。”最近一段时间,刚刚退休一个多月的临盘采油厂维修大队维修四队泵修高级技师武振海,仍然习惯性地骑上自行车穿梭在井场,因为他已经习惯到采油一线了解生产难题,并通过技术革新去解决这些问题。武振海说,“现在只要有人给我打电话咨询问题,我就很乐意到现场去解决,因为创新能带给我快乐。”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刘海霞
“革新是智力体操”
提及干了一辈子的泵修工作,武振海坦言这是上天恩赐给他的一份礼物。原来,1972年武振海刚参加工作时,所在的采油厂正值大规模投产初期,一切工作白手起家。拥有高中学历的采油工武振海被选拨学习泵修,成为了一名维护“油井动力”的维修工。
这次安排让武振海欢呼雀跃,他从小就喜欢设计、动手,向往着自己制作出便于工作的发明,武振海明白他的机会来了。“因为兴趣,那时我总是维修队学习最快的一个。”武振海说,反复琢磨的习惯就是当年学习泵修过程中形成的,在别人看来冷冰冰的机器,在他看来却是充满奥秘的宝贝。
1984年,武振海主动提出调回老家所在的临盘采油厂,他的革新之路从此走上了正轨。此时,拥有12年泵修经验的武振海不再满足于维修本身,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艰苦的工作现状。那时油田泵修工作中,拆装油泵还处于人抬肩扛的时代,5、6个人折腾半天才能将约150公斤的泵机抬起,修理难度大,且常年从事泵修的职工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腰病。“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改变费时又费劲的现状呢?”带着这些问题,他认真琢磨。
在经过半个月的冥思苦想后,武振海终于发明了“悬臂式轨道架万向轨道车”,从此2个人10多分钟就能完成电泵拆装,此举不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节约了人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工作的现状,当时很有成就感。”武振海说,该革新工具还荣获采油厂首届技术革新最佳成果奖。
从那时起,被武振海称为“智力体操”的各种革新项目伴随了他30多年。近年来,武振海共完成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2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采油厂节约资金近千万元。他也获得胜利油田第四届“为民技术创新奖”铜奖、油田科技明星、6次胜利油田劳动模范、“山东好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导师带徒
创新成为强大凝聚力
2007年,武振海所在的维修四队被确定为“临盘采油厂科技人才实验基地”,全面负责各种创新成果的研制推广。在武振海的带动下,诸多青年员工开始跟随他走上了革新的道路。目前,该队不仅拥有50多项创新成果,维修四队泵修班还先后三次荣立管理局三等功。
2010年“武振海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与采油厂其它6个工作室联合开展资源共享、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与采油厂技师协会、采油厂工艺所、基层单位组成科技成果技术转换实验结对,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推广。武振海说,从此他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十年。
在带徒的过程中,武振海将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还用自己的手机号创建了“设备修理热线”,跨工种、跨行业进行设备维修和创新技术服务,因而被徒弟们亲切地称为“技术110”。性格爽朗、乐观的武振海也深受徒弟的喜爱,找他咨询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2015年10月,武振海接到徒弟临南注水站崔吉宁的求助电话:“站上的泵皮带轮卸不下来!”武师傅二话没说,带上工具,骑着车子赶了20多里路来到临南。崔吉宁告诉他,大家尝试了扒轮器、火烤等各种办法,没有效果。武振海围着注水泵转了几圈,一边看,一边琢磨,在皮带轮上装了两条螺丝,利用力学原理巧妙解决了问题,并耐心讲解了其中的奥秘。徒弟翘起大拇指赞叹:“武师傅手到病除!”
在无数个求助与解答中,井场上活跃起一个骑着赛车行走的身影,这个身影成为许多员工的“定心丸”,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武振海说在这10年间,他的诸多革新获得局级奖励,成就了他的黄金十年。
如今黄金十年已逝,可武振海又迎来了“钻石十年”。在黄金十年中,他发现了太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是“钻石十年”的方向。如今的武振海坚持锻炼身体、坚持每天发现新问题、坚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创新会不断带给我快乐与惊喜。”武振海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