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5 11:1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年02月02日 19:16 | 查看:816次
夏天妮每天都要先做浆糊备用,浆糊需搅拌30分钟。 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2月2日电 (孙婷婷)毛笔蘸浆糊、镊子撕竹纸、手搓纸捻、蒸锅蒸古籍……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图书馆特藏研究部90后古籍修复师夏天妮,不停切换着手中的工具,对手中的破损古籍进行破洞修补、晾干、压平、打眼、装订等修复操作。。
经过揭、拆、压、包、订的“手术”流程,300余本“病书”在她手中“康复”。 孙婷婷 摄
今年24岁的夏天妮,毕业前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一批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学生,大三实习期间拜师学艺,从接触字画修复到古籍修复。工作一年以来,经过揭、拆、压、包、订的“手术”流程,300余本“病书”在她手中“康复”。
夏天妮说,修补破洞时,需要借助镊子将“配纸”撕成破洞的形状,这个过程尤其考验眼力和耐心。 孙婷婷 摄
2日上午,夏天妮像往常一样先做浆糊备用,需搅拌30分钟。做好浆糊后,夏天妮坐在工作台前,开始对厚度仅有0.05毫米的纸张进行“手术”。她将一页古书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喷洒上水并用毛笔把书轻轻铺开,再蘸取用淀粉制成的浆糊涂抹在破洞处。
夏天妮将已经修补完破洞的一张书页取下,等待压平。 孙婷婷 摄
夏天妮介绍,修复之前一定要观察古书的损坏程度,选择修补方式,脱墨的古籍不适合喷水压平。她说,修补前,还要给破损古籍“配纸”,“配纸”也是自己调色、染色。“修补破洞,借助镊子将‘配纸’撕成破洞的形状,这个过程尤其考验眼力和耐心。”
夏天妮将已经修补完破洞的一张书页取下,等待压平。 孙婷婷 摄
在夏天妮的工作台上摆着几本古籍,书页或磨损、或老化、或撕裂、或虫蛀。一本50余页的《伤寒明理论》,夏天妮低头伏案修复了两周。她介绍说,虽然科技日益发展,但修书并不能轻易使用机器和化学材料。
“修复古籍,好像是‘救命’,先修复破损最厉害的。修复不及时,古籍有可能会烂掉。”夏天妮说,她曾经遇到过一本页面几乎全部粘连的古籍,通过将其放在蒸锅内蒸的方式进行修复,这让她非常骄傲。
在夏天妮的工作台上,等待修复的古书籍。 孙婷婷 摄
夏天妮熟练地将已修补好的一张主页压在木板中间进行压平。“修复古籍这份工作,需要的更多是细心和耐心,能够坐下来静心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我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
手工制作的纸捻是装订书的关键,只要有空闲时间,夏天妮就会用纤维较长的皮纸搓纸捻以留备用。“每拿到一本破损的古籍,都非常期待看到它经过修复后崭新的样子。”她说,装订结束的时刻,也是她内心最激动的一刻,而下一本书的修补又是新的期待。(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