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的贴心人——老年公寓护理员夏春平(4图)

发布时间:2018-01-20 10:36 | 来源:新华网 2016年05月23日 16:17:59 | 查看:1358次

图为夏春平与老人在一起

养老院就是我的家

夏春平,40岁,河北滦平县人,是北京市东城区颐和老年公寓一名普通的养老护理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已经工作了13个年头。

2003年,夏春平跟随从事建筑行业的爱人来到北京打工,经人介绍在颐和老年公寓干起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每天要面对的是一个个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每天要重复干着为老人翻身拍背、洗头泡脚、端屎倒尿、换洗卧具这些又脏又累的活儿,还要承受一些痴呆老人的打骂和个别老人家属的不理解。家人都劝她辞去这份工资不高,却又异常辛苦的活儿。但是,天性坚韧的她最终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从何时起,她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这些每天让她操心劳神的老人们。

夏春平常常说,养老院就是自己的家。十几年来,她用心照顾养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对分管老人的脾气秉性、家庭背景、身体状况、所患疾病和用药须知等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对一些长期卧床的老人,她更是关怀备至,精心照顾,多年来她服务的老人没有一个长褥疮的。工作中,她总是面带微笑,哪怕受了委屈,她也从不埋怨。有一次,她正在服务一名痴呆老人,忽然,老人一口咬住了她的手,手指立马肿起老高,疼得她眼泪差点掉下来。同事们看到她的手,问她怎么回事,她只说是自己没注意弄伤了手,去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又回养老院坚持工作了。

图为夏春平为老人洗脚

为大家舍小家

由于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特殊性,夏春平几乎没有节假日。父母年迈多病,她没能在老人身边陪伴照料。前两年父母相继去世,她强忍着悲痛,匆忙回老家料理完后事就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女儿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也没时间回家照顾,即便是女儿到北京来探望自己,她也只能买几件好看的衣服或学习用品来弥补对女儿深深的亏欠之情。

十几年来,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分份内、份外,不计较工作时间长短、报酬多少。每天她都要服务长期卧床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长达十几个小时,面对如此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她没有叫过苦,叫过难,哪怕汗水沾湿了护理服,她也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年轻,不累。”有一次,街道办事处送来了一位三无老人,全身多处长满褥疮,最大的两处在臀部已经深度溃烂,溃烂处可以分别装进两个鸡蛋,还散发着浓烈地臭味。夏春平看到了,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活儿。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不厌其烦地帮老人清理伤口、排出脓血、换药包扎,尽可能地减轻老人的痛苦,减少感染几率。最终,老人因并发症去世,她难过了好久,惋惜老人没有早点送来。

图为夏春平给老人修剪指甲

养老院里的“知心姐姐”

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员不仅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还应当懂得老人的心理。夏春平对于新入院老人的心理调适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说:“大多数老人在刚刚住进养老院时都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情绪比较消极。这时,我们护理员要主动和老人对话,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解开他们的心结,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养老院并不是被遗弃老人的收容所,而是由不同背景的老人们和一群热心肠、有技术的护理员们组成的大家庭,每个老人在养老院都能吃的好、住的好,生活得有品位、有希望,安心、幸福地度过晚年。”

作为养老护理员,工作中难免受到一些老人的无端责骂。即使受了委屈,夏春平也从不与老人争辩。同事们问她:“怎么从来不见你生气?”她微笑着说:“我是个凡人,当然也有烦心的事,只是在老人面前不表现出来罢了。如果无缘无故地挨了老人的骂,也不要和老人生气,等他冷静下来了再哄哄,事情就过去了。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气不过和老人争论,以免老人因情绪激动诱发心脑血管病。”就这样,夏春平成了养老院里的“知心姐姐”,老人们有心里话都愿意和她念叨,家属们有不放心的事情也都愿意托付给她。她更是护理员们的主心骨,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了难处都愿意和她商量,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和她说说。

图为夏春平给老人读报

多年来,夏春平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赢得了老人的喜爱,家属的赞扬,同事的钦佩和领导的信任,先后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和东城区“孝星”。其实,像夏春平一样在养老院中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护理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践行着“为天下儿女解忧”的信念,向不平凡的他(她)们致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