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2 20:0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4-19 | 查看:3132次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洪家光刻苦专研、创新进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行业内有名的“行业工匠”、能熟练操作各种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的多面手,双料高级技师,拥有6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科技创新成绩突出。作为省、市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创人,洪家光充分发挥了劳模精湛技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2015、2016年他带领团队完成82项攻关、创新项目。这些先进技术共计创造价值2900余万元,现正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推广。洪家光凭借十几年积累的经验设计制造了56套高效便捷的专用工装,为公司节约工装制造成本130余万元,节省公司采购数控类设备资金1250余万元。
洪家光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最美职工”洪家光
洪家光1979年12月出生,现工作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参加工作,经过勤学苦练,创新进取,已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航发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并拥有6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他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是全国首批“最美青工”,在“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车工组冠军。他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多次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科研项目,在科研生产中屡立战功,为企业创造数亿元经济效益;他以“中国制造2025”为己任,注重“传、帮、带”工作,带领技能团队创造多项佳绩,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储备人才。
大国工匠显精神,科技进步展风姿
航空发动机由于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发动机的关键承载部件,其自身精度决定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用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对我国进行封锁,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突破叶片磨削用高精度超厚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迫在眉睫。身为“辽宁工匠”,洪家光主动请缨,立项攻关突破此项技术。他利用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大胆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通过多年潜心探索、科研实践使超厚滚轮精度超过西方国家、滚轮使用寿命提升两倍。成果应用后,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结束了公司金刚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先后得到了杨凤田院士、闻邦椿院士和军方代表的高度评价,新增叶片销售额达数亿元,为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上天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代表辽宁省,由全国总工会推荐参评2017年度《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
坚守岗位担使命,力保生产不放松
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司生产任务也异常繁重。在某型号发动机的攻关期间,公司为了满足国家的需求,号召员工住厂大干。洪家光以身作则响应号召第一个把行李搬到工厂支援大干。大干期间由于过度劳累,体力透支,搬运工件不慎掉落,砸伤左手指,工友们要他立即停产就医,他却说“受伤面积小、过几天就好了,手里的急活干完就去”,硬是挺着干完了一天的活。白天的忙碌使他忘却了疼痛、夜晚却无法入睡,在工友的劝说下他去医院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竟是严重粉碎性骨折。医生要求他休养2个月不易操作设备,他却不顾医生家人的劝阻,仅在家里休息了三天,便回到工作岗位。仅用一只手操作设备,一干就是两个月,大家都说他是“厂里的拼命三郎、工作疯子”。
事后他告诉徒弟们:“咱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底子薄,要想把它搞上去,那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这就是公平;要是和别人一样舒舒服服、慢慢悠悠过日子,还要比别人技高一筹,这就是痴人说梦”。
思路开阔巧取胜,小改小革增效益
为了解决发动机核心部件——涡轮叶盘加工震动的攻关难题。洪家光自行研制设计精密夹具,使用该夹具有效的避免了加工震动,使原来的震动故障率从85%降低至5%,从而大幅度缩短了生产周期,年节约排除故障成本数百万元。
在对重点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加工时,由于间断切削加工容易造成刀具磨损而产生“啃刀”现象,且切削力严重超出机床主轴功率范围。洪家光通过自制装备并安装相应设备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实现了“转车为磨”。同时利用该项方法先后攻克了多项高硬度材料的精度加工,使该零件的合格率由70%提高到100%。
一次,车间接到某重点产品工装,其中的超窄方牙螺纹,从工艺人员到现场操作工人,无人加工过,车间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洪家光。经过计算,洪家光发现,每次车削线长度近33米,可想而知这样车削一次后的刀具很快就会磨损,一定打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洪家光一门心思地分析图纸,细研资料, 硬是自创了一种全新的进刀方法——“左右阶梯进刀法”。经过4天加班延点的工作,他完成了原本大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且固化了各项加工参数,填补了公司此类零件加工技术上的空白。
他擅于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设备、刀具的加工能力,十几年来,共完成了16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
“最美职工”洪家光
蓝领精英技艺精,全国大赛夺冠军
洪家光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能熟练操作卧式车床、立式车床、数控车床的多面手,成为中国航发首席技能专家。在黎明公司“打造技术黎明”春风的吹拂下,他凭借扎实的技术稳扎稳打,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曾三次夺得黎明公司技能大赛车工冠军,并以“振兴杯”辽宁省选拔赛第一名的身份参加了全国大赛。全国比赛异常激烈,全国32个省市80多名高手齐聚一堂,但第一次参加国家一类比赛的他准备充分、发挥正常,最终总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参赛选手,夺得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冠军,成为黎明公司首位获得该项大赛冠军的青年职工,实现了公司的历史性突破。
美丽青春中国梦,“最美青工”动力情
2013年洪家光凭其高超的技艺与执着的敬业情怀获得了全国“最美青工”光荣称号。作为青年技工,他时刻不忘技术工人“传帮带”的美好品格,在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作为辽宁省技能大赛教练组成员,带领辽宁队取得车工组团体第一名,为辽宁省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多年来,他始终保持“辽宁工匠”不畏困苦、勇攀高峰的作风,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广大职工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为引导青年职工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把对梦想的追求落脚和聚焦到扎实奋斗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团队建设见成效,人才培养促发展
洪家光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的领衔人,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共同成长,长期担任国家一级、二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车工教练并带队参加比赛,2013年带领辽宁队在第九届“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车工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6年通过“洪家光大师工作站”平台,培训公司两位选手参加了第十二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机修钳工第一名、第三名的公司历史最好成绩,为公司技能人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省、市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他将自己的车工绝活毫不保留的传授给身边人,经他培训的青年职工有135人次晋升了技能等级。他先后带徒弟13人,其中高级工7名、技师2名、高级技师4,为公司技能人才的梯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作为主编编写了《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技能操作书,还录制了视频教材《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把多年积累的典型加工绝技绝活留下来、传出去,为辽宁省技能人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与指导下,仅2015、2016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申报和授权国家专利包括: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明专利5项。同时,完成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2项、成果转化53项、解决临时技术难题56项,这些先进技术共计创造价值2850余万元,现正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推广,其潜在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
这就是洪家光,一名在航空发动机生产一线工作19年的普通劳动者,坚定不移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的敬业梦、动力强国梦、中国富强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