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明:“以残助残”传递社会温情

发布时间:2017-12-30 10: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6-29 | 查看:637次

生于1960年的易海明,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二级肢残。从2006年起他的助残念头开始得到落实。免费接送考生,热情服务他人,帮助过不下500名残疾人。坚持做义工,到过云南、甘肃两省地震灾区,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中国文明网) 
  有过相似遭遇的人,最能理解残疾人的苦楚。易海明从小患有残疾,深知残疾人的不易。他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以残助残十余年,传递着春风细雨般的社会温情。 
  用爱心为残疾人点亮一盏心灯。“我的世界开始下雪”,恐怕很多残疾人同胞心里都有这样的感触,觉得世界的灰暗和无奈,前途充满未知和迷茫。但易海明的爱是他们坎坷路上的一盏明灯,让他们感觉到来自社会的温暖:社会没有抛弃他们。2006年成立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温暖学子心;每逢特殊节日,送残疾人一些小礼物,甚至上门帮其解决困难。十余年来,他为残疾人找工作、维护正当权益,用爱心为残疾人点亮一盏希望的心灯。 
  用责任传递和唤醒社会温情。他只是一个平凡人,却有无私的社会责任,不断传递着社会温情,散发着温暖的人性之光。山高路远,他去灾区赈灾,并多次给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用社会温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他的执着坚持下,妻子成了他的粉丝,坚决理解和支持他;受过帮助的人懂得感恩和反哺,有人竟花数月的时间缝制一双布鞋送给他。他是传递爱心、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面镜子,让人们记起,社会上还有这么多需要帮助和抚慰的人。 
  培根说过:“身体有缺陷者往往有一种遭人轻蔑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像易海明这样的助残者,希望之灯就不会熄灭,社会温情就不会消失,就会多一些阳光照进残疾人的世界。在逆境中的激励更有力量,在困苦中的帮助更有温暖,在黑夜中的灯盏最有光芒。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激励者、关爱者、燃灯者,让社会的温情成为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天无情,人要有情有爱有责,文明的现代社会不应该让任何一个残疾人掉队。(鲁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