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的飞跃

发布时间:2017-12-08 20:5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12月05日 T02 版 | 查看:955次

“我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老师,同学说我成绩差不和我玩,爷爷奶奶每次听到这些都很伤心,我该怎么办呢?”写求助信的这个孩子在上小学五年级,是一名孤儿。

  “稻草人行动”是湖南株洲虹雨社工的驻校服务项目,主要关注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困境问题。

  “最开始,他的爷爷奶奶不太接受我们。我们组织了一次中秋活动,爷爷和孩子一起参与,在对视一分钟环节,不到三十秒爷孙俩就流泪了,孩子第一次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向爷爷诉说,爷孙俩开始了解决问题的互动。老爷爷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给他们创造的沟通机会。”团队成员旷心怡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人恢复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旷心怡说,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经费,活动就无法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刘帆介绍,美国的公民捐赠占公益资金整体的很大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政府主导。从持续性发展来讲,更重要的是动员民间力量来参与公益。阿里巴巴、腾讯等众筹平台正在做这件事情,把来自民间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甚至大海。

  他指出,政府要推动这种渠道合法化,同时,还要防止一些组织打着公益旗号挂羊头卖狗肉。为此,公益组织要专门有一套规范化的公开透明体系。政府在这里应该起一个推动和监督的作用。

  难道公益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支持或者接收民间善款才能做下去吗?如何让公益不死于缺乏经费而一直做下去,是各公益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新乡市榴心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暖橙班车售卖煎饼,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

  每天早晨七点,不论天气有多么糟糕,总是会有那么一群人,准时在不同的地点集合,将一份份热乎乎的免费早餐亲手送给持续工作了两三个小时的环卫工人。4年来,活动累计发放出价值60多万元的12万余份早餐。

  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接受一分钱的捐助,这样的成绩是怎样做到的呢?据介绍,他们通过暖橙班车售卖煎饼,获得的盈利部分反哺到免费早餐项目当中,同时将餐车交给大学生或有意经营的人来运行。

  2013年环卫工人节,一位环卫工人接到礼物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且很虔诚地双手合十作揖。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了这组照片,随之而来的是全网铺天盖地的转发,当天新浪微公益还专门为免费早餐编发了公益项目捐款链接。

  不仅有做商业项目创收再把收益投之于公益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还有公益本身产生经济效益,然后再推动公益发展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参赛人员向大家展示的一幅幅精美图画,让人想不到都是出自自闭症儿童小远之手。“自2013年接触这个孩子至今,5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教她绘画。开始她只会简单的蜡笔画,现在我手里复杂的素描画就是她画的”。

  2012年,志愿者接触到了自闭症儿童这群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孩子们能够做出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绘画作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孩子,他们举办了公益展示活动。在展会上,孩子们的手工艺品出乎意料地被卖出了大半,于是他们萌发了公益集市的想法。

  “现在是小范围的售卖,未来,我们希望借助学校公益创业平台,建立公益售卖网,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族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课堂,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让孩子们能够自给自足,更好地融入社会。收益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平台运转的经费。”志愿者说。

  湖南科技学院覃佐东博士团队,利用生物质转化核心专利技术,实现每吨秸秆转化为0.85吨纤维育苗盘或花盆制品,每吨产品价值8500元以上。团队在国家贫困县湖南新田县等进行科技成果公益推广与精准扶贫,建立了生态育苗示范推广基地,不仅每亩可增加农民收入600元以上,又解决了烟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项目团队计划根据各类秸秆成分差异,开发各类环保纤维产品,他们打算建立示范推广经典模式,助推全国农林秸秆生物质高效利用,服务美丽乡村。

  来自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孙艳玲靺鞨绣项目,依托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手工刺绣技艺。他们给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和农村待业青年提供免费培训,然后回收手工制品,再依托他们的平台卖出去,让学员们脱贫致富,能独立地就业或创业,其中一部分收益成为了公益活动的经费。培训至今已经开展两年半的时间了,而且全部都是免费的。

  公益创业不仅要有好的想法,更要有志愿服务奉献的精神。施阳的故事令人动容。

  施阳,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副团长。支教期间,他发现贫困学生比重比较大,经常没有钱吃饭。他先是借钱给他们,但是短暂的捐助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那里虽然贫穷,但是山货资源丰富”。支教团转变思维方式,把公益输血转变为公益造血,设计实施了施予山野公益创业项目,将农户采集的野生灵芝、三七、玛卡等卖到北京、吉林等十余个省。这不仅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还为支教团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在支教期间,受当地高海拔影响,施阳的头发已经脱光。但是在志愿精神的驱动下,他再一次前往西藏参加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继续从事他喜欢的事情。他一方面做志愿者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做施予山野的拓展项目。他联络学校研支团成员,继续对接农户,售卖山货。

  虽然公益比赛中有如此多、如此好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被普通大众所认识、并且带动整个社会公益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益创业大赛的一位女观众说,以前没有做过公益,但是内心非常的想做,关键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今天看到了这么多的好项目,这么新奇的思路,给她很大的启发,她还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她代表了像她那样的一群人。

  上海市慈善教育中心副主任徐本亮认为:“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公益创业的舆论环境,它没有被大众所认知。现在媒体在这方面的宣传太少,所以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在公益创业里面有巨大的机会和需求,而且政府现在有很多政策,但问题是这些好的政策不对接大学,学生不知道,所以我觉得是非常需要有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去传播,去普及,去指导。”

  他指出,学校应该把公益创业当做学生教育的一个必修课,高校不能仅仅培养就业者,还应该培养创业者。

  徐本亮认为,公益创业应该是我们整个大众创业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是成为青年人将来就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择。如何把青年学生变成一个青年公益创业者,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行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要让公益创业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的基本知识,教他们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扶持公益创业的政策和资源帮助他们孵化公益创业项目。

  “我从08年开始就专门在高校里面推动公益创业,就是要让大学生知道这个公益创业可以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种选择。我非常期待中国的媒体大力宣传公益创业,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公益创业,而且把公益创业仅仅理解成为社会企业,这是个误区,舆论一定要做正确的宣传。”徐本亮在说的时候用了“一定”这个词,说出了他对媒体大力宣传深切的渴望。

  “几乎是每个学校都有青年志愿者协会,那基本是标配,但是这里面有多少人走上公益创业道路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与其他非志愿服务的组织尤其是企业相比我们怎么提供一个有竞争力、体面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要防止做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最终成了一个被公益照顾和扶贫的对象。”刘帆这样说到。

实习生 马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