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5 21: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9-26 第1133期 | 查看:1463次
个人简介
黄春燕19岁进入安徽六安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焊工,是焊接界为数不多的“女焊子”。她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新旧疤痕赫然在目,而这些疤痕无声记录了这位“巾帼焊将”的人生历程。她将匠心焊刻到柔弱的身板里,以实干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一直到她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2017年7月,黄春燕荣登“中国好人榜”。
今年46岁的黄春燕是安徽博微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我现在主要负责焊接技术指导和一些技术攻关。”手握焊枪,凝神聚力,伴随一阵飞溅的火花和刺耳的声音,一条整齐的鱼鳞焊缝赫然出现,黄春燕带领着她的团队,对新引进的焊接设备进行调试。“如果把这个技术攻关了,用到我们的产品上,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最少四到五倍。”
黄春燕正在车间骨架台上进行焊接作业。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黄春燕与徒弟交流。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即便距离几米开外,看到电焊四溅的火花,常人仍会绕道而行。“焊工特别容易被烫伤,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一般高温天车间里的温度都在40摄氏度左右,20来分钟厚厚的工作服便全汗湿了。而且不能躲,一躲焊缝就歪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黄春燕边说边撸起袖子,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新旧疤痕赫然在目。
这些疤痕,陪伴黄春燕走过入行最艰难的日子,也无声记录了这位“巾帼焊将”的光辉历程。她在男性主导的电焊领域脱颖而出,将匠心焊刻到柔弱的身板里,以实干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1.不服输的“女焊子” 疤痕是引以为傲的“军功章”
黄春燕出身于一个“老军工”家庭,1990年带着对军工企业的深厚情感,黄春燕刚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就毅然选择了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军工企业——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说实话,进厂里之前,我对自己从事的焊接工作一无所知,简单接触之后,我发现焊工并不好干。但是,我的师傅是女焊工,她能干好,我也一定能干好。”回想起入行之初,黄春燕仍然怀着满腔激情。
博微长安是国有大型军工电子装备骨干企业,长期致力于多种军用雷达的研制与生产。黄春燕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极其高、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工种,也是一个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的工种,高难度焊接比比皆是,高空作业处处可见。
黄春燕正在进行焊接工作。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理论知识缺乏,黄春燕就“啃”,实践经验不足,黄春燕就“钻”。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形容我们焊工再合适不过,焊工最难的是要保持技术的稳定性,会干容易,干好太难。”黄春燕说,为了保证质量,她经常是“蹲”在一个点上,一动不动地几十分钟,或者身体保持一个姿势,直到一个焊接工序完成。“焊工不怕冬天,最怕夏季,本来气温就高,再加上铸件热了之后的温度,仿佛置身在火炉内一样。即使如此,我们仍要保持技术上的稳定,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黄春燕说,靠着深入骨子里的要强和吃苦耐劳,她艰难地走过入行之初那段日子。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对待工作,黄春燕从不含糊,她深知,想要干好焊工,不但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缺乏,她就“啃”,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焊工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她就“钻”,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车间,利用收集的边角余料,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焊接。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黄春燕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成为了厂里焊工中的佼佼者。
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做到极致,就是成功。1992年黄春燕代表公司参加了“六安地区职工焊接技术竞赛”青年组比赛一举夺魁,此后,她先后多次在省市举办的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省劳动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焊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省一次技能大赛上,作为17支代表队中的焊工工种的唯一女性,黄春燕以其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让现场的评委们竖起了大拇指。
手臂上被焊渣飞溅烫伤留下的疤痕历历在目,这些正是她二十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永恒印记,也是她引以为傲的“军功章”。
2.“焊花”见证巾帼荣耀 摸爬滚打攻克技术难题
“焊接有难题,就找黄春燕。”在博微长安公司工人中流行着这一句话。身处军工企业,黄春燕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种。
黄春燕喜欢钻研,面对困难,也从不退缩,“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肯花功夫研究”。在黄春燕工作车间的操作台前的架子上,摆着一个两个半圆形焊接起来的“小玩意”,这个用于雷达天线骨架的小物件却让黄春燕动了一番脑筋,原来弧形的焊接很费工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通过多次试验,做出了一个辅助焊接的装备,把该项焊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在黄春燕手里,像这样的小发明、小创新数不胜数,大大提高了工效。
黄春燕认为,只要肯花功夫研究,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黄春燕和徒弟研究焊接工作方案。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黄春燕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参与技术攻关,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2004年,企业接到了某新型雷达试制生产的任务,根据要求,天线骨架所用的材料由原来的钢管改为钛合金管,加工工艺由原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改为氩弧焊焊接,而且必须达到一级焊接水平,缝隙、气泡不能超过0.3毫米。面对近乎苛刻的技术要求,黄春燕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设计出了一套新的焊接工艺方案,这个方案还被确定为焊接工艺规范,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多创产值近300万元。
在黄春燕的焊枪下,汗水滴灌焊花,焊工的成果与骄傲一次次闯入大众视野。她参与焊接的高原自行式炊事车,建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灾现场;她焊接的雷达多次执行国家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保驾护航;她焊接的军事装备更是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威武亮相。
3.精神传承不能断 培养一批优秀焊工
20多年的焊工工作中,在父辈们对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和家人的支持下,黄春燕练就了精湛技术。“父母、公婆都是一线工人退休,爱人也是一线工人,他们都了解我、支持我,才能让我毫无顾虑地干我热爱的事业。”黄春燕告诉记者。
手臂上的烫伤终会痊愈,而焊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绝不能断。黄春燕说,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最大程度把控好细节。
她这样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徒弟。“当我徒弟必须承得住压力,我的严厉可是出了名的。”黄春燕半开玩笑地说。由于要求太过苛刻,年轻的小徒弟经常是见了她就“躲着走”。但严师出高徒,大徒弟张印转岗后,已成功升任焊工组组长,还被授予“六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现在,在博微长安公司,成为黄春燕手把手带的徒弟,是年轻焊工们最大的幸运。
黄春燕和徒弟一起学习研究理论知识。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黄春燕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工。图片来源:安徽文明办
2010年12月,以黄春燕为技术骨干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带领团队累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3项,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工。
如今,黄春燕拥有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能大赛、安徽省国防科技行业技术能手等众多荣誉,并且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焊工岗位是我最大的荣誉,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有奉献国防事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黄春燕常常说,自己是博微长安的一名工人,虽然现在已过退休年龄,但仍然年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能为国家的国防装备事业继续做贡献是最幸福的事。
(稿件来源:安徽文明办 皖西日报记者 杨秀玲 文 王丽 图)
编辑点评
对于黄春燕来说,一把焊枪,就是最情深的朋友。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乐于看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像“巾帼焊将”黄春燕一样,追求“匠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新求变,锲而不舍地追求技术精湛,实现自我,收获人生幸福。而这“匠心”,镌刻的是大写的人生,承载的是民族崛起的希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