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红:用心传承宣纸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7-12-04 20: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4-20 | 查看:732次

周东红,一位扎根宣纸生产一线岗位整整30个年头的普通而不平凡的捞纸工人。周东红说,“这三十年来,我捞的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这就是我的手艺。”现如今,周东红成为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人们称他为“大国工匠”。

  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30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这可不是一般的手艺,因为宣纸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造纸的杰出代表,而在宣纸一百多道工序中,决定宣纸成败的全在“捞纸”上。周东红手艺的背后,是在用“心”传承宣纸传统文化,将这项传统技艺精工追求达到了极致。

  “捞纸”是个辛苦活,但周东红觉得苦中有乐。“捞纸”这活有多辛苦?只举一例便可知晓——工人的双手长年累月地在纸浆池里泡着,即便没有污染也会被泡肿沤烂。周东红的手指因长期浸泡在纸浆中,整个手掌变成了蜡黄色,手心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手腕上还有腐烂后刚刚长出的一点新肉。那为什么不戴手套?为什么不用机器捞纸?这些想法可以用于一般造纸上,而用到宣纸生产上,出来的就不是纯正的宣纸,甚至等于“废品”。宣纸所在天下闻名,就在于传统手工艺无法替代。因此,周东红当初一入这个行当,便产生了探求宣纸“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奥妙,立志“想学造纸技艺、传承古法制纸”,对传承捞纸工艺心中充满了无尽希冀。也因此,周东红不仅在捞纸中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

  “捞纸”不光是做产品,更是用“心”传承宣纸传统文化。据了解,宣纸制作技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一千多年来依靠师徒口传心授而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宣纸制作这种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是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周东红真心、匠心、潜心钻研捞纸工艺,就在于他不忘初心,对传承传统文化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有这种使命感,他恳于吃苦耐劳,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规劝,苦练过硬本领;因为有这种使命感,他勇于创新担当技术尖兵,作为“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开展攻关;因为有这种使命感,他不辞辛苦传授捞纸技艺,为实现宣纸可持续发展,培育后续人才,为宣纸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智慧和汗水。从中让人品味到,周东红不是普通的工人,而是“大国工匠”;生产的不光是商品宣纸,更是在用“心”传承宣纸的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需要周东红这样的有“心”人。文化传承说到底,就是培养后续人才,靠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一种文化精神。三十年来,周东红就是凭着一种传承文化的精神,从1988年起,相继荣获生产能手、先进生产者、文明标兵、优秀员工、“杰出职工”,县、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他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为什么?因为宣纸是人类遗产,国之瑰宝。周东红已经慢慢地爱上了这一张张宣纸。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宣纸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周东红这样用“心”传承宣纸传统文化,让宣纸这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充满无限生机。(古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