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喜忠:流动党员抗震救灾赴一线(图)

发布时间:2009-06-06 15: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6 | 查看:2479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在公元第2008年的春夏之交,一场共和国前所未有的特大地震,见证着共产党人一贯的坚贞和忠诚。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全党全国全军人民奋起抗震救灾,用生命和血泪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震憾人心的壮烈诗篇。数十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当地干部群众舍生忘死分秒必争地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滚滚不息的人流中,有一个来自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的忙碌身影,他就是东营房社区优秀外来务工党员张喜忠。

  张喜忠,现年49岁,男,河南新乡市(卫辉市)安都乡南关村人,1978年入伍(警卫一师步兵营服役),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退伍回乡,1987年来京务工并在东营房社区居住至今,2000年创办“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2004年以来,社区党支部按照街道工委的要求广泛开展了“五关爱、五奉献”活动,在思想上关爱,在创业上关注,在生活上关心,使张喜忠同志深深地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在社区找到了新“家”的感觉,逐渐成为社区的一名“新居民”。与此同时,张喜忠同志身体力行“争当新主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尤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彰显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色。

  争分夺秒 奔赴抗震前线

  5月15日早上7点40分,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东营房社区党支部办公室,突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刚刚进门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安山一拿起话筒,耳边就传来一阵急冲冲的河南话音:“我是张喜忠,我在都江堰,这里的灾情特别严重。来之前没有汇报,请您批评。时间太紧,不能再多说了,马上就要出发,刚才又有新的救援命令”。

  事情确实来的特别突然。5月12日晚上,奔波忙碌了一整天的张喜忠刚刚回到家,就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山崩地裂、路断桥跨、房倒楼塌的惨痛场面,让张喜忠感到就像揪心一样难受。他对自己的员工们说:“干我们这一行挣点钱太不容易,大家都比较困难。没有钱,但是我们有力气。”他决定马上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灾区人民作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微薄贡献。

  说干就干,刻不容缓。张喜忠立即安排好公司的各项业务,连夜买好火车票,并且准备了铁锹、雨具、安全帽等救灾抢险的必备物品。为了鼓舞士气,他还赶制了一面写着“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志愿者救灾抢险服务队的鲜艳红旗。在张喜忠的感染下,公司另外两名共产党员鲍清河、赵中雨,也都要求跟随他一起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第二天,张喜忠就从北京跨上了飞速南下的列车。

  在火车上,张喜忠得知宝成线中断,铁路交通受阻。于是他当机立断,在自己的家乡河南卫辉下了火车,向自己的好朋友李安求援。李安把自己的富康轿车交给张喜忠,并且对他说:“我现在去不了四川,就让这辆车跟着你们为灾区人民出点力吧。”就这样,张喜忠和自己的伙伴们,改由公路昼夜兼程奔赴汶川。5月15日凌晨,两天一夜没有合眼的张喜忠一行三人,作为外地奔赴汶川灾区的志愿者,率先来到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请战。由于当时还没有别的志愿者,他们三人就被临时编入空军某部,随即和部队官兵一起投入紧张的救灾抢险。张喜忠、鲍清河、赵中雨三名来自河南新乡的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和千千万万的抗震勇士们一起,把一面鲜红的党旗插到都江堰,让党的旗帜在抗震救灾最前线迎风飘扬。

  舍生忘死 冲向救灾前沿

  5月15日,都江堰灾区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昔日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如今一片断壁残垣。交通受阻、水电中断,摇摇欲坠的危楼随处可见,每一堆碎砖瓦砾下都可能传来求救的呼唤。灾情十万火急,无数鲜活的生灵已经命悬一线。余震仍然不断,每一个救援者随时都可能遇险罹难。阴阳相隔的两重天好象模糊了应有的界线,生死存亡只在弹指一挥的顷刻之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张喜忠和伙伴们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他们把自己亲手写好的遗书揣进贴身口袋,义无返顾地冲向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头顶是连绵的阴雨,脚下是滑湿的碎石,年近半百的张喜忠就象在战场上一样小心地搜索前进,一趟趟地从废墟堆中钻进危楼,在横七竖八的水泥构件间隙里寻找生命的信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张喜忠采用镐创、锹挖、手扒等最原始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清理堆积如山的砖头瓦块。厚厚的老茧磨光了,双手的指甲磨掉了,殷红的鲜血从张喜忠连心的十指渗透出来,在他搬过的每一块砖头上都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

  救援抢险的一幕幕场景让张喜忠 难以忘记。眼前身边不是失去父母的孤儿,就是在废墟上寻找孩子的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慢慢变成了嘶哑的呜咽,捶胸顿足的悲痛渐渐地凝固成一幅幅刚毅不屈的神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不知从那里传来了这低沉的歌声,很快就变成了大家的合唱,就变成了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共鸣。绵绵细雨中,张喜忠和自己身边的解放军官兵,就是凭借这歌声互相鼓舞着彼此的信心。就是这样,张喜忠和大家一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身体的痛苦,忘记了心灵的创伤,手挽手,肩并肩,分秒必争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现场。

  5月16日上午,有人报告在一座五层楼的废墟下发现了被掩埋的群众。急忙赶到现场的张喜忠感到困难重重,不要说如何尽快挖开一条生命通道,就是连被困群众的具体位置也一时无法弄清。从早上九点开始张喜忠踡缩起健壮的身躯,在水泥构件坍塌形成的狭小空间里爬进爬出,不间断地往返了10个来回,胳膊和双腿被钢筋铁丝划出六道血印,血水和着雨水浸透了他的全身。一直到中午12点半,经过3个多小时的顽强奋战,张喜忠终于摸清了被困人员的准确方位,为下一步科学施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在都江堰抢险救灾的那些日子里,张喜忠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三天只吃了六包方便面。忧思如焚、急火攻心、昼夜焦虑得他满口起泡,嗓子眼干得说不出话。流着眼泪,流着汗水的张喜忠,硬是凭着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和忠诚顽强和解放军官兵共同抢救出6名遇难群众,受到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

  临危请战 站到抢险前列

  位于都江堰东北方向的青川县是这次大地震的一个重灾区。5月12日特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县一直余震不断,直到5月25日16时21分,青川还发生了一次6.4级的强烈余震。由于青川灾情严重,地形复杂,给部队官兵实施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救灾抢险工作遇到严重的挑战。

  5月17日下午5点,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再次抽调大批人员挺进青川,紧急增援救灾前线。可是指挥部并没有安排张喜忠一行三人,一是因为张喜忠岁数较大,二是因为他们三个都不是现役军人。张喜忠立刻找到指挥部负责人,郑重其事地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职业军人经历。这个30年前入伍,有过6年军旅生涯的老兵,无论如何都要参加挺进青川的救援行动。当指挥部负责人了解到老张曾经当过兵,并且比较熟悉吊车装卸技术后,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把他安排在救援部队的最前列,让他担当救援部队的开路先锋,为后续部队探路排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群山峡谷中曲折盘旋的震后受损路段,一次次地考验着张喜忠的忠诚、勇敢和果断。路左边是滑落着的坍塌岩石,路右边是悬崖下的万丈深渊,最狭窄的险要关口只能让一辆车勉强通过,挺进青川的征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头顶滚石不断,脚下路面崩裂,许多地方的道路都是修了又断,断了又立马重修。为了尽快让救援部队到达目的地,张喜忠徒步奔走10多公里,跑在大部队的前方为车辆清理障碍。一路上他先后搬运清理山体滑落岩石100多块,终于使救援部队在经过1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于5月18日早上8点20分赶到青川县受灾最重的木鱼镇,为这次紧急救援立下了头功。

  5月18日早晨在前往青川途中,张喜忠遇到一个从木鱼镇逃出来的中年妇女。她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三位亲人,所有家产全部被废墟掩埋,现在她孤苦伶仃,两手空空,几乎到了绝境。她看到张喜忠穿着迷彩服、佩带着“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的胸牌,误认为他是解放军,就向他哭诉了自己的苦情。张喜忠流着热泪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百块钱塞到她的手里,让她自己赶快往安全地带转移,然后就又扭头冲进救灾抢险的滚滚人流中。

  在青川县木鱼镇的救灾抢险中,张喜忠和20多名解放军战士被派到全镇唯一的信用社去实施重点抢救。到了指定地点,只见几间东倒西歪的房子里满地洒落的都是人民币。张喜忠和战士们飞快地把散落的纸币收拾归拢到一起,然后交给专人管理,就开始紧急抢运埋在废墟中的保险柜。张喜忠三进三出,与武警消防管兵奋不顾身地抢运出一个保险柜和所有的文件档案。就在他最后一趟刚刚搬出箱子时,恰巧又发生了一次余震,信用社仅存的那些残垣断壁也在一瞬间夷为平地。慌乱中,人们纷纷四下逃散,而老张却寸步不离地守卫着保险柜。直到余震平息后,他才和信用社的职工们一起把所有现款和文件档案转移到安全地带。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马来西亚国际抢险队的有关人员,对张喜忠表示出由衷的敬意,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并且一再要求与他合影留念。

  助人为乐 展示党员风采

  张喜忠同志2000年创办“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以来,勤劳能干,诚实信誉,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初具规模(6部车、18名员工),而且越办越红火,家庭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去年9月还把全家接到了北京,女儿也安排就读。张喜中感慨地说:“没有社区党支部的帮助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东营房社区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他“吃水不望挖井人”,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奉献社区,遇到居民有困难时主动上前为其排忧解难。他庄严承诺:“居民下水道堵塞,做到随叫随到,保证提高服务质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五一”前夕的一个傍晚,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安山同志给他打电话说:“1号楼2单元一层居民张红家下水道堵塞,跑的满屋污水”,他放下电话,开车就来到此地,连抽带掏还帮助搞卫生,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房内收拾得干干净净。按市场价格计算老两口应付清掏费200余元,当听李书记讲到老俩口一个安了心脏起博器,一个患脑中风的家庭困难情况后,他什么都没说,开车就走了。于是老两口感动的逢人就说:“社区党支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党员个个也都是好样的”。在他身上居民群众看到了流动党员的光辉形象,张喜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张喜忠一个普普通通的外来务工人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紧要关头敢于豁出来,危难时刻能够冲上去,在抗震救灾前线成为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的典范。张喜忠用行动感动了许许多多和他素不相识的人,他的事迹先后在四川成都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河南洛阳电视台、北京海淀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张喜忠用行动鼓舞着和他一样的不少普通群众,他的事迹告诉人们,伟大和崇高并不遥远,伟大和崇高就在我们的身边,伟大和崇高就在我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张晓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