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英雄苏泽军长春成功换肾 好人与爱相随

发布时间:2017-11-16 22: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12-13 | 查看:1446次

“感谢家乡人民与长春人民的关心,是大家的爱心帮助,让我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尽管脸上戴着大口罩,记者还是能感受到苏泽军看到家乡人的亲切和激动。昨天(10日,下同),本报记者赴长春看望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成功换肾后返院检查的苏大哥。《长春日报》得知消息后,与本报展开互动,派出记者积极与院方联系,并同本报记者一起到医院看望苏泽军。

  去年8月16日中午,一群少年到松花江边玩耍,其中一人下水游泳时溺水,另外三人下水相救,结果也淹没在江水中。正在岸边休息的苏泽军听到呼救声,不顾自己身患严重的尿毒症,立即跳入江中,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将两名溺水者救上岸。

  苏泽军的英勇行为引起了哈尔滨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省、市感动人物,省、市道德模范标兵,省、市见义勇为人物,创城大使等一系列荣誉。不少市民自发到医院和江边看望他。政府奖励和市民、朋友捐款总额达20多万元。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鼓励、帮助苏泽军治疗疾病。今年4月,在省医学会与吉林省医学会的沟通下,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傅耀文开始为他寻找肾源。经过一系列的准备,11月31日上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苏泽军完成右肾移植手术。在ICU重症监护室住院33天后,于12月3日出院,转入家庭病房。9日,苏泽军进行了出院后的第一次检查,结果正常。

  昨天,长春、哈尔滨两地媒体记者还一起陪苏大哥为医护人员送去了锦旗和鲜花,感谢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和照顾。

  医生表示,再进行一个多月的观察,苏泽军在明年春节前有望回到哈市。

  苏泽军一再拜托本报记者,通过本报向关心他的家乡人表示感谢。他说,待身体恢复后,将积极投入工作,回报社会和那些为自己治病奔波的好心人。

  好人苏大哥与爱相随

  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整整住了33天,经历了说不出的痛楚,也体验了人间大爱所带来的从生到死、从死再生的涅槃重现……昨天,记者在长春市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门口见到了穿着一件米色羽绒服、戴着大口罩、身体明显有些虚弱消瘦的苏泽军。从住进完全隔离的病房,本报记者便持续关注。前几天,苏泽军刚刚出院,记者决定前去看望,当看到家乡记者和《长春日报》记者同时出现在面前时,苏泽军有些激动。

  42岁的苏大哥是冰城家喻户晓的“名人”。去年8月16日中午,这位刚刚做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毅然跳入水中,使尽全身力气将两名落水少年救上岸。从那一跳起,苏泽军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也从那一天起,苏泽军延续生命的梦想有了希望。

  一场大病拖垮了一个家

  苏大哥30岁时开过网吧,身边有着一群好朋友,从前的生活还不错。

  生活的改变是从2004年那可怕的一天开始。当天,苏感到有些头昏,到医院检查,结果是患上了严重的肾小球肾炎。

  为了治病,苏出兑了网吧,卖了两处房子,花尽所有存款,到全国各地求医,可病情却越来越重。

  苏大哥说,到了2010年,开始靠每隔一天透析来维持生命,为解决一日三餐,自己住回父母家。父母都是退体工人,每月工资加在一起不过3000元,哥哥、妹妹家境也不算好,自己的病情拖累一家人入不敷出。

  这期间,苏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松花江边支了个小摊,靠出租帐篷赚钱,维持透析费用。

  “两侧肾脏都已坏死,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换肾。但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让我不敢去想……”苏大哥回忆,当时的心情十分悲观,就像一个死刑犯,随时等待最后判决。

  救人一跳 感动他人迎来关爱

  “在江边这几年,我救过好几个人,不为别的,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更懂得生命的珍贵……”苏大哥说着话,感到有些累了,72岁的父亲苏老爷子忙支上随身携带的折叠凳,让儿子坐下休息。苏老爷子告诉记者:“手术后,泽军瘦了30多斤,身体虚弱不少。自己从租住房走到医院用不了10分钟,但泽军却要走20分钟。”自从儿子到长春后,他和老伴一直守在病房外,一日三餐换样做,前几天,老伴感冒了,因担心传染给儿子,被“撵”回哈市。

  喘了几口粗气,苏泽军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他说:“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救人事迹在全市引起轰动,市领导前来慰问、市民组团看望……一年中,苏泽军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省、市感动人物,省、市道德模范标兵,省、市见义勇为人物、创城大使等一系列殊荣。笔记本上记录着“市领导王小溪看望:2万元;因自己有病又特批:2万元;松北区:1万元;香坊区:1万元……”苏泽军告诉记者:自己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但政府和各种荣誉给予的奖励就有14万元。

  除此以外,小本上还记录着一笔笔社会、朋友的捐助,有些没有具体姓名,钱款也不算多,但从苏泽军对每一笔钱款的认真记录,都能让人感到其中真情。

  苏泽军说,在江边做生意时,常有消费二三百的客人,丢下500元说“你就是苏大哥吧”,然后就走了。而苏大哥的光腚娃娃、邻居、朋友也都惦记他的病情,一位给苏大哥两万元的哥们儿不同意记者提及姓名,他说:“我们是哥们儿,有啥不应该的。”苏大哥说,其实这些哥们儿的生活也并不富裕。

  笔记本上最后一笔是家人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钱,总共将近30万元。苏大哥说,这让自己又燃起了治病的希望。

爱心相伴 两地联手完成换肾手术

  “尽快手术”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其中,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在国内肾病移植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但如何能够联系上,大家犯起愁。

  在市公安局工作的魏立伟是苏泽军的好朋友。今年4月,魏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舅舅——省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杜广州。杜也听说过苏泽军江中救人的事迹。对于苏面临的求医困惑,杜打算进行跨省救助。

  第二天,杜秘书长拨通了吉林省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琴刚的电话。“配型难,手术也存在风险……”同是医生,二人心知此事的困难。但得知苏大哥的“英雄壮举”,琴刚还是答应了,这事一定要帮忙。

  10月30日,苏大哥突然接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系统诊疗中心主任傅耀文的电话。“我们找到了适合的肾源,你快来长春吧……”第二天,苏大哥在被推进手术室前,傅主任讲出了“秘密”,吉林医学会几次与医院沟通,介绍苏大哥情况,就连病例都从哈尔滨邮到了长春。

  傅主任感叹“还是好人有好报……”与苏大哥配型合格的肾源竟奇迹般地很快找到了。

  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多小时,十分顺利。4日,苏大哥终于出院,转入家庭病房,此后要每周到医院复诊一次。

  转达谢意 会更多地回报社会

  得知本报记者要赴长春看望苏大哥,长春日报与本报展开互动,积极与院方进行沟通。昨天,两地媒体还一起陪苏大哥为医护人员送去了锦旗和鲜花。

  握着记者的手,苏大哥久久没有放下,他说,自己能够手术,完全是社会大爱的体现,自己感到荣幸,也感到压力。

  苏泽军说,自己春节前就能回到哈市,先通过本报向关心他的朋友和好心人转达谢意。至于将来,打算开一家小吃店,还债的同时,也更多地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心、帮助过自己的家乡人。(记者 叶勇/文 牛显达/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