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仓廪实”更需行道德

发布时间:2017-07-18 20:12 | 来源:人民网 2011-09-06 00:00 | 查看:1271次

  桑林峰

  近段时间,“最美妈妈”吴菊萍、“90后”孝女孟佩杰、“温州温暖”群体等一个个道德标杆,用自己的言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闪光,给我们以灵魂震撼和精神洗礼。他们以实际行动启示我们,在物质丰裕的年代,社会公众更应知道德、守道德、行道德。

  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其根在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我国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宋元时期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现当代学者将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13个方面。这些道德力量不断传承,在新的时代依然灼灼其华。

  温家宝总理说过,“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道德修养,远离了道德准则。

  有的人缺少仁爱之心、正义之感。诸如“自己的父母不去赡养”、“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小孩落水围观者无人相救”、“歹徒当街行凶没人制止”等现象,时有耳闻。

  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政德的约束,背离了“政者,正也”、“为民、务实、清廉”等要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荒谬的“雷人雷语”频出,产生了一些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甘愿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

  一些人为了挣钱,缺乏诚信,利欲熏心。部分商人为追求经济利益,采取卑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假冒伪劣横行,“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不知廉耻、善恶、美丑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的毒瘤。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当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时,遵循一种合乎道德的人际关系、政治操守、经济准则,是其中应有之义。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行道德。物质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丰盈并行不悖,发展才能协调持续,社会才能和谐美好。从汶川到玉树,从舟曲到温州,一个个生命救援的故事,无不凝聚着道德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守高尚道德情操,让守望相助、团结友爱鼓满风帆,生活之舟才能驶向更美好的天地。

  道德是心灵的窗口,大道直行才是根本。践行道德,靠学习教育明德,靠舆论导向树德,靠自我改造立德,靠法规制度护德。这需要积极借助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力量,对善行进行大力传播,对恶行进行无情鞭挞,真正形成正气扬、邪气息的良好道德环境。

  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所在,不能坚守和捍卫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就会逐渐失去自我。只有大力弘扬孝、诚、和、廉等传统美德,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耻教育,严格道德规制,把道德修养积淀在血脉中,把追求高尚行为变成自觉行动,才能确保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人民日报评论部主编,汇集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和“人民时评”两个专栏文章的《人民日报评论年编2010》,与《政论中国2010——人民日报评说党和国家重大举措》、《人民日报任仲平60篇》、《人民日报社论选》、《人民日报理论著述年编》等,作为“人民日报传媒书系”重要书目推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期,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希望购买。有关购书事宜,请直接与人民日报出版社联系,电话为:(010)65369530,65363527。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