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的网络行动:15小时募集“熊猫血”抢出生命奇迹(图)

发布时间:2017-06-25 19:2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6月23日 06 版 | 查看:1458次

(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6月16日下午,北京73岁的姜女士因车祸入院急救,她是罕见的RH阴性B型血,北京市血液中心能调配到的HR阴性B型血只有1200CC,尚需800CC鲜血。情急之下,老人的女儿孟芳(化名)开始寻求社会帮助,一场抢救生命的接力开始。

微信群突现“不靠谱”求助微信,真相竟是——

6月18日晚上9点47分,《中国邮政报》原社长陈富荣很不寻常地在他加入的“媒体高层交流群”微信群里,发了一条看起来“很不靠谱”的求助微信:

“集团同事母亲因交通事故,现在平谷区医院抢救。急需800CC的RH阴性B型血,也就是所谓的‘熊猫血’。由于医院和血站均没有该血型的血,请大家转发微信朋友圈救助。”

“是您单位的吗?能不能说清楚点,别是谣言啊!”这条信息让群主——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格外警惕。表达了质疑后,刘灿国又追加了一条消息:“如果是真的,那一定得帮呀!”

十几分钟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原巡视员张泽青“旁证”了这条信息:不是谣言,邮政集团一个朋友刚刚也在朋友圈里发了。

最先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的陈富荣则紧跟着回复证实:伤者是邮政集团财务部同事孟芳的母亲,求助消息属实。

情况紧急,一经证实,求助微信迅速在朋友圈扩散。

广播媒体发力 各路“熊猫侠”现身救助

6月18日晚上11点2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总编辑杨博在“媒体高层交流群”内看到信息后,迅速安排同事利用微信和广播进行特急寻呼。

21分钟后,中国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一呼百应”紧急推送了一条微信寻呼消息。

6月19日0点,中国交通广播开启特别直播,在《星光不眠夜》紧急插播了这条特急寻呼,面向广大听众正式发布招募RH阴性B型血献血者的消息。

市民李先生率先打进热线,说自己7岁的女儿是HR阴性B型血,询问是否可以给老人献血?从李先生的话语里,可以听出他的恳切。然而主持人提醒,孩子尚小,不符合18岁~55岁献血年龄的要求。

这通电话,感动了不知多少夜归人、不眠者。

生命至上,应急响应,接力不停。

当夜,中国交通广播帮帮忙热线一次次响起,热心听众纷纷打进电话:想献血的、想帮忙的、想捐钱的……符合献血条件的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两年前就由电台发起组织的“一呼百应帮帮忙稀有血型志愿者联盟”,又一次开始应急运转。

这个以稀有血型人士互帮互助为宗旨的团体,此时此刻唯一的心愿就是——尽快为老人寻找到适合的献血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使”现身了,来自广东东莞的女孩温烈焰与工作人员联系,称自己血型相符,并表示天亮就立刻飞往北京献血。

北京爱心救援队的崔先生随即打进热线,提出前往首都机场接温烈焰。每一位爱心人士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忙碌着,素未谋面,却又紧密联结在一起。

而此刻,夜色依旧深沉!

90后姑娘首次来京竟是救人 “熊猫男侠”乐捐400CC

19日上午10点,一夜未眠的电台工作人员、志愿者又协同医护人员在北京顺义光明文化广场,专为姜女士设置了献血点。

11点多,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小马来到献血点,他是孟芳同事的同学。他默默地来,又安静低调地离开,献出200CC鲜血。

不久,温烈焰赶到,献出200CC血液。她虽感觉疲惫,但漂亮的脸庞仍洋溢着温柔,“没想到第一次来北京,竟是为了救人。”

19日适逢北京高温,高高壮壮的王晓杰赶到献血点时已经一头大汗,作为稀有血型联盟的成员,他可谓真正的“熊猫侠”——自从10多年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后,王晓杰已经多次献血或者捐献血小板。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捐献了400CC鲜血。

19日下午1点多,姜女士需要的800CC血液已凑齐。之后,孟芳劝阻了其他捐助者再献血。在现场,孟芳和每一位献血者、志愿者合影留念,还亲自拍摄下献血者的身影。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她说:“没有想到温暖会来得这么突然。不能忘恩!”

而这时,距陈富荣在媒体高层微信群转发求助信息还不足15小时。

“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友善”

19日下午2点39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总编辑杨博在群里通报了血已筹足的消息,并告知大家,伤者已经恢复意识。

至此,群成员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群内气氛一下轻松活跃起来。

“太感人了!”

“令人赞叹!”

“太棒了!”

“赞赞赞!好温暖的群!”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行动力的群。”《人民法院报》总编辑赵翔说。

中国台湾网原副总编辑吴彤留言:“太感人、太感动!除了传统媒体的力量,背后更有很多东西,有一种高尚的精神贯穿在每一个发挥作用的人身上。”

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作为信息集散地,虽然有一部分内容是“负能量”或真伪难辨,但只要媒体人行动起来,在类似新媒体平台上积极“证伪”,然后再各显其能,一定能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说,有些问题,是政府一时难以顾及、同时又是民众力量难以独立解决的,这时,媒体就应该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友善。”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齐琪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