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8 17:51 |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17-03-17 15:27:04 | 查看:1510次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 敬)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社会工作”被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
3年强调,体现了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们该如何理解,我国社会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慈善公益报》记者对中国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童小军进行了专访。
记 者: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用的“发展”“支持”“促进”,该如何理解?
童小军:这是推进社会工作的三种递进的方式。“发展”,是要聚焦和着手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这项工作的信号。
“支持”,是指在做的过程中更坚定信念,并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反映了政府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
“促进”,是在支持的前提下,各方面投入更大,使之更好地发展,做大做强。
3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和强调社会工作,体现出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至少目前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记 者:有专家指出“社会工作发展步伐较慢”,这一说法您是否赞同?您认为慢在哪里。
童小军:我的看法不太一样。以社会工作专业基础来讲,目前我国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我国是从2006年开始建立社会工作,明确提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应该是报告提出的这3年,也就是2015年,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总规模达76万人次,其中约30万人获得了社会工作职业证书,即通过了国家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考试。这项考试从2008年才开始,才进行了8年就达到约30万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速度是不慢的。
之所以觉得慢,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量非常大,单说留守儿童就有902万,加上老龄化严重出现的养老问题,残疾人口、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众多,这个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跟总需求比起来,发展速度确实是缓慢的。
记 者:慢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一、培养人才的高校承载量有限。二、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不明确,人才培养从内容上应该分类分层级,避免现在专科、本科、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近乎一致的做法。目前,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是有待完善的。三、对社会工作者能在弱势群体需求方面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换言之,该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而没有设置,这也阻碍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记 者:目前我国高校有社工专业,有没有设计出与政府合作的转型机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童小军:不能说机制不存在,因为高校设置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就是政府牵头推动;此外,中央全会很早就确立过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政府工作报告也在不断地强化这个目标;民政部社会工作司跟实务部门密切联系,起到连接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桥梁作用等等,这都是政府主导的作用。
需要完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没有基于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来开展工作,社会工作应该以福利服务需求为根本动力,基于需求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才是更高效的路径。目前我国更多地基于问题来发展社会工作,比如汶川地震了,这时需要有人提供服务,社工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实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更大范围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再有,借助对社工的需求,来促进和发展教育。具体地说,社会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有实习和演练的机会,而目前教育体系中没有体验的环境。
实践技能水平和生活阅历有关联,让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来学习社工专业,他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以及人才队伍建设都更容易得到保障。
举个例子,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硕士生从事这项工作,如果服务对象是儿童没问题,但如果面对家长提供家庭服务,挑战性极大。所以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改进。
当然目前还在起步阶段,相信未来在政府支持下会越来越完善。
记 者:您认为民政部门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还有哪些建议?
童小军: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民政部的有效管理和支持。在社会工作立法、专业人才政策、社会工作组织领导、教育培训、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宣传等方面,民政部都做了很多工作,社会工作也因此得到发展。
建议不论立法还是宣传方面,明确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针对需求来推动和发展,会更有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