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孝敬,是带父母跟上这个时代(7图)

发布时间:2017-03-08 21:05 | 来源:凤凰新闻 2017-02-23 12:26:01 | 查看:2020次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里,他们笨拙却又认认真真地学习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小心翼翼地不被讨厌,战战兢兢地离孩子近些,再近些。

  我们不耐烦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却不能阻止耸人听闻的谣言、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为他们的贴心知己。社会学家说,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不是动怒责备,也不仅是反复叮嘱,而是耐心地用文化反哺日渐边缘的父母,带他们迎头赶上这个时代。

  昨晚正看书,被表姐一个电话叫到她家里。

  推门进去,表姐脸色铁青:跟他们说了多少次,微信上骗子太多,没事别跟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在群里瞎起劲。不听!现在好了,买这几盒“保健品”,一万四!钱就算了,吃出毛病来怎么弄!

  年过七十的二姨、二姨夫也知道大概是上了当,喏喏地说了原委。

  春节前,二姨被老邻居拉进一个“老年养生保健群”。两个小伙子每天嘘寒问暖。年初五还带着几十个老人家去庙里进香,“开过光”的佛珠每人给套了一串,还念叨“保佑咱爸咱妈身体健康,保佑大哥大姐发财”。好几个老太太感动的当场认了干儿子。

  感动的结果就是,正月十五那天,小伙子开始在群里卖“美国科学院独家研制”保健品,七千块一箱,两箱一疗程,从“源头杜绝一切恶性疾病”……几个干爹干妈,你三箱我五箱,跟不要钱似得。

  二姨经不住老邻居劝,也买了两箱。东西寄到家里,包装倒是精美的很,商标厂家原产地,一概没有,更别说说明书了!

  表姐说她想不通啊,妈妈做了一辈子中学老师,从小时候教自己买东西要看商标、保质期,如今怎么会上当?二姨也想不通啊,看着那么贴心的“干儿子”,卖给我的能是假货?我也想不通啊,卖假药骗子,什么时候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的父母了?

  我劝表姐,平时看着老人朋友圈不对劲,就该提醒他们。表姐回了一句:去年一个闺蜜抑郁症自杀,我换了张黑色十字架的头像,老爷子立马电话追过来,说不吉利。挂了电话我就把老人家屏蔽了……

  像表姐这样,微信里先把爹妈、长辈屏蔽掉的,周围实在不少。可是别忘了,我们不耐烦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也阻止不了耸人听闻、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为他们的贴心知己:

  央视曝光:这种菜千万别吃!全国都在看!

  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

  桃子与西瓜一起吃,等于吃砒霜!!

  香港风水师:明年必发大财的属相!!

  中国四大全球布局,安倍已经吓尿!!

  东亚战局已定,美国后院危在旦夕!!

  记者暗访,太无耻了,江苏人都要转起来!!

  边防军一次被狼吃掉66人,全球预警!!

  ……

  作家黄章晋说,中国老年人最喜欢关注的信息来源,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健康养生营销号,它们一边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边提供所谓“健康养生”的知识,推销各种灵丹妙药。这种营销号几乎在遍布全中国每个地区,并且渐渐实现了本土化渗透。你根本搞不清,它们的内容雷同,是因为相互抄袭,还是背后组织就那么几家。

  有时候真觉得,微信里,我们跟爸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

  但是,该责备的,是父母吗?

  网上有过很多看似客观的评论:

  (中老年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听风就是雨,觉得合乎逻辑就深信不疑……

  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并不介意是否编造……

  他们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呢”“转一转又不害人”……

  说的对吗?都对。但是并不完全。

  整整七十年前,年轻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写过一本小册子《乡土中国》,把这个问题说的很透彻。

  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变迁极慢,知识更新更缓,长辈的经验无论于社会还是家庭,皆为财富,他们天然是社会和家庭的权威。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变迁急剧加快,经验再也不足以指导未来,以前的权威,就开始慢慢沦落为边缘人,被进入城市的晚辈越甩越远。

  更不用说今日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更新速度不但以分钟计,而且几乎是无国界的全球共享。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时代,很多父母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而是多元化的新知识储备。

  1998年,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跟一群朋友聊天,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影响了他二十年。

  那是几个好朋友在讨论刚刚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的电脑,一个朋友争论不过其他人,下意识的回了一句:你们说的都不对,我儿子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

  那个说话的朋友,已是大名鼎鼎的大学教授,而他的孩子还仅仅是个高中生。过去几百上千年里,儿子听老子是天经地义,没想到突然这一天,老子得听儿子的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句话立刻点醒了富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周晓虹,他立刻察觉到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正悄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二十年后,周晓虹把他多年的研究写成了一本详实的专著,题目是他发明的那个已经广为人知的概念:“文化反哺”。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不啻一场“代际革命”。

  有时候想想,像我二姨他们那样的老年人,挺不容易的。

  年轻时的信息匮乏和笃信权威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烙印。年近黄昏时,他们还要克服这种烙印,努力学着用微信、逛淘宝,甚至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他们认真又笨拙地学习如何不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小心翼翼地不被讨厌着,战战兢兢地离子女近些。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已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当然能在各种自媒体对上一辈尽情吐槽或者控诉——春节回家要自救啦,七姑八姨要远离啦,等等等等——却少有人提醒我们,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活的也不容易。

  当“个性与独立”被过度张扬,当“父母皆祸害”成为流行语的时候,无数年轻人选择的应对方式是——逃离。文青们口中叫嚣的“逃离故乡”,说白了就是逃离父辈的生活。这个选择当然没错,但是不要因为有了远方,就忘记了来时的方向。

  年轻人爱拿“都什么时代了”说事儿,潜台词是在质问父母“你为什么不能像我这样做?”但实际上,这样的质问,与父母对子女看似“不通情理”的诉求并无差异。

  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妈妈说:

  “世上哪会有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呢?有时候,我觉得不是我们养育了孩子们,在艰难到就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想要放弃人生的我总是会因为他们再咬牙坚持,所以,我觉得,是孩子们救了我。”

  如果你不是那个嫌弃自己父母的孩子,那就带着他们一起赶上这个时代吧。比如,取消屏蔽,把这篇文章推给他们一起读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