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转向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2-20 14:55 | 来源:理论网 2016-11-22 10:20:00 | 查看:1012次

作者: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刘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贯穿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历程,马克思思想体系因此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旨趣。但在具体论证方式和表述话语上,马克思在思想上实现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巨大转向。

  一、转向萌芽: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创新

  马克思早期思想深受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影响,这尤其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然而,马克思并未拘泥于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方法,而是在批判与重构中实现了传统人本学批判理论的创新发展,产生从传统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转向的萌芽。

  (一)“类本质”问题的语境转换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本质问题。理解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分析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类本质”在费尔巴哈的语境中是作为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具有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费尔巴哈没有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现实维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抽象性理解,因此他在社会历史领域对人的解放问题的解决难免落于头脑思辨的窠臼,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沿用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术语,但对“类本质”的阐释进行了全新语境上的转换。在《手稿》中马克思彻底抛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学语境,赋予“类本质”新的思想内容,认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各个物种之间的区别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不同,生命活动是不同物种为延续自己生命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各个物种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不同导致物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明显特征。人只有通过生产劳动活动才能生存下去,劳动活动的开展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人能够自由自觉从事劳动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基本内容就在于人自由自觉地进行生产劳动。实际上,马克思的“类本质”内在包涵了以生产关系为纽带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新思想,鲜明体现着在社会历史观领域的唯物主义色彩,初步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特征。马克思通过以“类本质”问题为切入点,对费尔巴哈的传统抽象的人学语境进行唯物主义的语境转换,不仅颠覆了以往传统人学思维方式,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真正秘密,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一环。

  (二) “人本学批判”的独特架构

  马克思的“人本学批判”建立在厘清“类本质”问题的基础之上。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促使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设定为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构成了马克思进行“人本学批判”的基本价值立论点。同青年黑格尔派设定“应然”和“实然”之间矛盾的方法类似,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人的价值维度研究人的本质规定面和人的本质现实面之间的矛盾架构,也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但现存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状态。在马克思看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作为人特有的生命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的根本标志。现实却是人本应该进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身反而成为了谋生的手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人本身的现实存在中发生了强烈冲突和对照。因此,马克思将这一人类本质的内部矛盾运动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为了实现人的自我能力的全部展现,人需要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复归,解决人本身的内在矛盾,同时也就实现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

  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人本学批判不同,马克思是在充分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完成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诠释。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注定了其在社会历史领域对人的本质的抽象概括,完全对人的异化生存状态视而不见。马克思早期通过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农民处境的研究,逐渐转向对现实物质利益和经济关系领域的关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就在于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异化,工人完全沦为资本家奴役的工具而毫无自由自觉的本性,资本家同工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费尔巴哈却对此毫不在意,竟然声称:一个动物或一个人的一定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活动,就是使这个动物或这个人的“本质”感到满意的东西。任何例外在这里都被肯定地看作是不幸的偶然事件,是不能改变的反常现象。因此,马克思认为,摆脱异化状态,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劳苦大众的必然选择,并且指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意识到关注社会历史现实的重要性,并开始显露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研究的视阈中阐明了私有制同异化劳动、私有制同共产主义的关系,形成其独特的“人本学批判”架构体系,为接下来对人本主义的彻底清算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建构埋下伏笔。

  二、转向完成:对人本主义的彻底清算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如果说《手稿》中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还停留在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向萌芽的阶段,经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理论的过渡,《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称《形态》)则标志这一转向的完成。在《形态》中,马克思对自己以往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的清算,实现了从人本主义批判到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跨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

  (一)研究立场的决定性转换

  在《形态》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德意志一般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实质,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首要前提是具有生命活动的人的存在。与德国纯粹思辨哲学不同,马克思认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可以描述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并且说明了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的真正关系: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德国思辨哲学强调意识的抽象性,将思辨抽象性看成人的本质活动;马克思通过考察历史说明了人的本质根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塑造了人的本质。只有这样,历史才不会变成抽象的和僵化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正是在“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合理的解释和实现。

  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马克思详细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四个基本事实:物质资料生产、新的需要的生产、人的生命的生产和意识的生产。四个历史基本事实随着分工即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工分离引发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之间发生矛盾,分工的不平等导致了分配的不平等,从而产生于分工相同表达方式的私有制的出现,而要扬弃分工和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状态,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从而实现世界历史性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四个要素,从四个要素再到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阐述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清晰展现了历史现实逻辑的线索和社会历史一般发展规律,为人类解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异化在这里已经全然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式的人本学分析方法,而是彻底建立在对历史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异化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异化的解放也必然要遵循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和条件。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也就从人本学立场上“人的本质”现实与理想的内在矛盾运动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应该确立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二)历史逻辑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在“真正的共同体”论证中实现了历史逻辑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马克思彻底将人的历史回归到现实中来,从人及其所处的既有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出发,论证了个人自由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获得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由于分工的作用,作为无产者的个人劳动再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同时不是能够驾驭物质力量,而是被物质力量所驾驭,人成为异化状态的人。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重新掌握物质力量,必须消灭分工。马克思指出,对于无产者来说,他们自身的生活条件、劳动,以及当代社会的全部生存条件都变成一种偶然的东西,单个无产者是无法加以控制的,而且也没有任何社会组织能够使他们加以控制。无产者的个性同因生活所迫而从事劳动之间形成显而易见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同落后生产关系矛盾不断激化,无产者的不断成熟和不断联合使他们具备了解放自身的条件,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在政治上表现为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实现。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与“虚假的共同体”不同,“真正的共同体”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状态下,无产阶级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及其社会成员的生存条件为前提的,人们的联合是以人能够对自身自由发展和自由活动的自觉支配为核心。“真正的共同体”的形成意味着必然性对人的控制的消失,人们对偶然性利用的权利得到满足,同时也意味着自发性历史发展的终止,自觉性历史发展的开启。通过论证“真正的共同体”对人的自由的重大意义,马克思指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道路——共产主义。推翻一切旧生产关系的基础,各个人有意识联合起来并且自由自觉支配前人社会发展成果转变为自身发展的条件就是共产主义之所以不同于历史以往所有革命运动的不同之处。在这个阶段,人的劳动向自主活动转化,人的自主活动同物质活动的矛盾才将消除,人的交往由受制约转化为人本身的交往,而这些都是同人向完全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和人的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

  综合马克思的论证,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在“真正的共同体”的论证中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历史发展的现实逻辑,发现人的历史活动规律和活动目的,自始至终贯穿对人的现实理解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马克思虽然实现了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向,但他从未放弃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关注,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中统一到历史逻辑当中,从历史唯物主义客观规律中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实现,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历史逻辑与人文关怀的互动中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成为指引人的发展前进方向的理性灯火。

  三、转向启示:科学对待这一转向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科学对待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转向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从转向萌芽到转向完成的过程,在理论视角上具有整体性特点,其实我们在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同时要避免片面割裂性理解,注重从整体性视野去研究人的发展理论。在实践视角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探究中国目前关于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创新当代人的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人的发展理论整体性视野

  “破解资本占有劳动的秘密与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所围绕的一个主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起点、确立的基点及实践的落脚点,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题的整体性。既然是贯穿主线和围绕主题,这就决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本身具有整体性,而非割裂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认识论的断裂”,以1845年《形态》为界,《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异化等概念都是受费尔巴哈影响并借用来的,属于反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在阿尔都塞看来,只有从《形态》开始,马克思才通过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走向了反人道主义、反经验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科学立场。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肢解马克思思想的倾向。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也认为存在“两个马克思”的分野,并以此虚无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整体性,毋庸置疑,我们在理论上要对割裂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的思潮保持警惕,坚决批判“两个马克思”“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等各种歪曲马克思的各种思潮。

  以整体性视野对待人的发展理论,是避免割裂性理解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必然选择,对廓清当前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人的发展问题的争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关于如何以整体性视野对待人的发展理论问题,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整合经典原著,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进行整体性梳理与阐释。整合文献不是笼统地将关于马克思如何论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资料文本搜集出来以线性时间贯穿起来,而是应该采取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相统一的方法进行全面解读。既在纵向维度发现勾勒马克思某一文献内部、文献与文献之间、青年、中年、晚年时期之间的逻辑衔接,又要在横向维度研究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同人本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分工理论、共产主义等马克思其他理论的内在关系。通过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相统一的方法在文献视阈对马克思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整体思想脉络进行更全面把握。其次,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工人阶级状况改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生活等思想到邓小平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和当前五大发展理念,都是对社会初级阶段不同发展时期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的新阐释和具体化,都是源于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集中理论体现,在此基础上要牢牢把握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最后,在经典文献解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的发展问题是每个时代的最强音,通过研究中国时代问题,把握中国现实逻辑,创新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理论,既具有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又具有现实倒逼的必然性。总之,必须以整体性视野对待人的发展理论,才能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理论取得新突破。

  (二)开拓当代社会人的发展的实践路径

  通过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系列关于促进人的发展理论,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以下几条路径:第一,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意味着必须解放人、发展人。劳动活动作为人的本质规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为人的发展奠定最基本物质条件,这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根本路径。第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必然选择。毫无疑问,发展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但同时市场经济又为这种片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注重平等竞争和人的独立性,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培养人的独立人格、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人的发展服务,是当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第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为社会积累了一定量财富,人民在精神生产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方面的需要,必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层条件。第四,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人与人关系和谐,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果遭到不可逆性破坏,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在当前阶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环境条件。第五,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构建和提供人人得以出彩机会的平台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只有每个人的创新活力得到释放,个人的价值被充分挖掘,才能形成联动效应,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这样,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有机统一,个人梦想同中国梦想有机统一,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中国梦也就会更加出彩,更加辉煌。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生产力不够高度发达,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文化生活还不够繁荣,社会财富还不丰富,生态环境还不够优化等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仍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发挥聪明智慧,持之以恒,为实现自我解放不断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