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2 10:45 | 来源:华龙网 2015-11-19 21:33:54 | 查看:1824次
【摘要】 10年前因为救助了两只黑熊被称为“熊爸爸”的重庆城口县一普通护林员陶海峰,如今已不再从事护林工作,然而他却仍旧坚持游走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将火热的青春奉献在伤残动物的康复上。
华龙网11月19日20时讯(记者 陈俊帆)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对动物行善心做好事,恐怕更难了。10年前因为救助了两只黑熊被称为“熊爸爸”的重庆城口县一普通护林员陶海峰,如今已不再从事护林工作,然而他却仍旧坚持游走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将火热的青春奉献在伤残动物的康复上,他用行动诠释了他对大自然的真情与挚爱,他也让每一个知道他的人为之感动。
护林员当起动物急救医生 救助站3年搬了4次家
1991年,19岁的陶海峰参加工作,来到城口县东安镇,走上护林岗位。正因为如此,注定他将与动物结下不解之缘。
2000年3月的一个周末,正在家休假的陶海峰突然接到城口县青龙峡村民吴勇打来的求救电话,称发现一只猕猴身受重伤。热心肠的陶海峰径直开车赶到了村民家中。通过寻求医生朋友的帮助,最终帮猕猴截肢保住了生命。
如果当时猕猴死了,在救助动物的这条路上,或许他不会坚守到现在。
一只受伤的动物,从救治到放生,可能需要1至2年时间。从2000年开始,但凡遇到受伤的动物,前期治疗后,陶海峰要么将其寄养在村民家中,每月付给村民生活费,要么自己带回家中,每天单位、家里来回跑,单边也要两三个小时。
建个伤残动物的疗养场所,让它们能有个舒适的地方静静养伤,成了陶海峰最大的愿望。
城口县东安镇、青龙峡,再到厚坪乡,陶海峰的救助场地辗转了多个地方。直到2005年年初,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情况之后,决定出资在青龙峡修建一处救助站,不但免去场地租金,还免费提供动物口粮。
那年6月,陶海峰带着1条娃娃鱼、1只断臂猴、2只红腹锦鸡、2只飞虎、2只夜鹭,兴奋地住进了“新家”。站在“新家”里,陶海峰感觉,两个肩头都轻松了,压力减轻不少。他说,这不仅是金钱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救助动物的行为得到了社会认可。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救助小熊被誉“熊爸爸” 一场大病让他悔恨终身
2005年冬天,陶海峰在护林巡山的途中,发现了两只黑熊。当时,他正在岚天乡护林巡逻,突然听到熊叫。“声音很微弱,不像是大熊。”四处寻找,在一个山洞中,他发现了两只仅有七八斤重的亚洲小黑熊。
“我等了很久,始终没有看到大熊出现。”由于那时候偷猎的人很多,陶海峰担心大熊已遭不测。“熊有自己的地盘,如果将两只小熊放到其他大熊身边,会被咬死。”看看小熊尚未足月,又瘦又小,饿得呜呜直叫,陶海峰心一软,将两个小家伙抱回了家。
陶海峰原本打算将它们喂大后,放归自然。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两个小家伙却从此粘上他,先后5次将这对黑熊“赶走”都失败了。
2005年,33岁的陶海峰新婚之夜,由于喝了不少酒。第二天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被城口县人民医院断为慢性胰腺炎,随后送往西南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而正是在那段时间,因为没有陶海峰的陪伴,小熊不愿进食,其中一只失去了生命。
生病期间,再痛苦也不吭声的陶海峰,那一次流下了眼泪。他说:“这些年,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动物死去”。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悔恨。
不忘初心 将终生坚守对动物的爱
今年年初,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找到陶海峰,决定将野生动物救助站收回由国家管理。
得知这个消息,陶海峰既欣慰,又不舍。欣慰的是,自己15年来的付出没有白费,终于让野生动物救助的事业得到官方认可。不舍的是,另一个“熊孩子”,自己整整养育了10年,已由幼小呆萌的小熊仔,长成50公斤重的威猛大熊。
“我没有孩子,早已把黑熊当做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不在身边,就会牵挂。”陶海峰担心,没有自己的照顾,黑熊是否能够健康地活下去。
说到今后的打算,陶海峰平静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子坚毅。他说,生命是平等的,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和人类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懂得感恩。看着一只只动物摆脱虚弱,重回活泼健康,甚至和自己变得亲昵,便是最好的奖赏。
尽管不用再救助受伤动物,担任它们的“救护神”,但陶海峰说,自己仍会用满腔真诚善待大巴山里的每一只动物,不忘初心,终生坚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