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智慧:用器官搭生死“转换桥” “重生”患者让她看到希望(图)

发布时间:2017-02-22 10:45 | 来源:华龙网 2015-11-20 18:08:03 | 查看:1121次

【摘要】 “如果有天你离开这个世界,你愿意将最后的希望留给 ‘等死’的人吗?”3年来,作为重庆市第一位参与器官捐献的专职协调员,58岁的米智慧几乎每日都沉浸在跨越生死的复杂情感中。在全市成功实施的64例捐献中,她全程参与见证了57例。

用器官搭建生死“转换桥”的米智慧。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11月20日17时20分讯(记者 周晓雪)“如果有天你离开这个世界,你愿意将最后的希望留给 ‘等死’的人吗?”3年来,作为重庆市第一位参与器官捐献的专职协调员,58岁的米智慧几乎每日都沉浸在跨越生死的复杂情感中。在全市成功实施的64例捐献中,她全程参与见证了57例。

今年3月,华龙网品牌栏目“百姓故事”以《生死搭桥人》为题,将米智慧的事迹报道后,众多网友为其点赞。近日,米智慧入围了2015“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

三年没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器官捐献这个话题,对于千百年来信奉“入土为安”的中国人而言,似乎是难以碰触的禁区。然而,身为器官协调员的米智慧,几乎每天都在与这种传统观念挑战。

米智慧是重庆市第一位参与器官捐献的专职协调员,她说自己是一个徘徊在生与死之间的搭桥人,因为每一次捐献,她都必须面对捐献者家属绝望的泪水,陪伴他们与死者告别;然而另一边,她又要期待原本“等死”的受体迎接重生。

今年3月5日,正值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米智慧正端起碗筷和家人共享元宵晚餐。突然,身旁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打来电话的是新桥医院的器官捐献兼职协调员,他告诉米智慧,一位身患脑瘤的患者已进入“捐献状态”。

第一时间跟市红十会领导汇报后,米智慧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好好解释,便放下碗筷,匆匆出门,从南坪打车奔向医院。在现场,她一边跟捐献者家属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一边安抚着他们的情绪。

一直到凌晨两点,捐献手术才得以进行,已故者捐出了肝和肾,成为重庆器官捐献第52例。直到凌晨3点多,米智慧才急匆匆赶回家中,喂饱还没吃晚饭的肚子。这三年来,她没能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每年都会有捐献的事需要处理。

参与了48例器官捐赠协调工作

很多人不了解,即使人死了,但他的器官依然能够帮助许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重获新生,只是这个过程纠缠了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伦理、取舍,还有道德和法律的是是非非,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去解释和沟通。

于是,在2012年7月20日,隶属于重庆市红十字会的重庆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正式成立。而在2011年刚好退休的米智慧有了新工作——器官捐献专职协调员。

“那时候,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职业,因为没有前人的指导,只能靠自己去学习。”米智慧回忆,迄今为止,全市共成功实施了52例捐献,而她便参与其中的48例。

米智慧说,他们要做的,首先是发现潜在捐献者——经医院救治无法逆转的病人。然后,联系专家评估小组对捐献者进行评估,看是否适合移植,是否处于脑死亡状态。

第三是见证同意书的签署和相关文件、表格的申报。此后,协调员还要与获取组织一道,见证获取器官的全过程,并进行详细记录;恢复捐献者遗体原貌后,举行简短的悼念仪式。送捐献者走至生命最后,协调员还要给捐献者家属办理荣誉证书,在清明或捐献者日,组织开展悼念活动。

“重生”的生命让她看到希望

面对这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米智慧早已驾轻就熟,但这个情感细腻的女人,始终难逃纠结的情感。她说,作为一个协调员,能够让潜在捐献者成为真实捐献者是她的职责,但在陪伴死者家属进行一系列告别过程里,家属的悲痛她同样感同身受。

一边是面对死亡的绝望,一边是期待重生的希望,三年来,米智慧便是在这样大悲大喜的情绪里切换自己的情感模式。她就像行走在生、死边界的使者,搭建着生命的桥梁。

如今,看着实际情况在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实际捐献率也在逐渐扩大,米智慧更坚定了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初心。“当我看到一个个生命因为那些善良的捐献者,重新绽放生的希望时,我知道这份工作的意义有多深刻。”米智慧说。

对于未来,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器官捐献的共识,让人去世后,器官捐献成为一种常态,最好让器官捐献协调员都能“失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