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7 15:30 | 来源:江西新闻网 2014-08-28 23:09:5 | 查看:1956次
江西日报记者 祝芸生 邹海斌 张 晨
从火海勇救6名幼童的“英雄翁婿”谭良才、王茂华,到舍己救人的“送奶工”皮祖强,再到“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这是一份不断拉长的“好人名单”。
从2008年至今,宜春13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宜春好人不断“井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好人文化”,正如宜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舒建勋所说:“宜春的好人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由自发变成自觉的行为。”
8月,记者走进宜春,探寻好人层出不穷的奥秘。
宜春好人的文化基因——
淳朴民风铸就“忠、善、义”特质
宜春是一块红色土地,民风淳朴热情,文化积淀深厚,好人风气清新扑面。
谈及宜春和宜春好人,市委书记邓保生如数家珍:宜春有一片孕育好人、弘扬正能量的好土壤,宜春好人具有勤劳朴实、崇文向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特点,道德水准较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淳朴民风得以传承与发扬,好人好事呈涌现之势。
在宜春采访,我们试着从这份温暖的“好人名单”中,探寻宜春好人的特质。宜春市文明办主任吴兆鹏说,宜春好人都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都具有“忠、善、义”的特质。
宜春好人的“忠”,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在宜春这块红色故土上,红色基因自发传承,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汤怡妹,袁州区洪塘镇庄溪村党支部原书记,因喉癌晚期不能说话,有半个多月靠写纸条安排村里工作及百姓生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被乡亲们称为“纸条书记”。
贾克玖,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党支部原书记。在胰腺癌晚期卧病在床的情况下,他常把村干部叫到家里,询问花鼓桥闸和旅游公路的建设情况……“玖爷”一生为贾家村谋福祉,就是要“让身边的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
曾凯,一位看守所所长,十几年在高墙内播洒大爱,挽救了一颗颗迷失的心灵。一名死刑犯临刑前唯一要求是见曾凯最后一面,跪着叫她一声“曾妈妈”。
宜春好人的“善”,在于心存善念,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无怨无悔。在宜春,有很多人因为一份善念,默默守望数十载,甚至献出一切。
闵青梅,一位柔弱的环卫女工,不仅不离不弃地照料高位截瘫的丈夫,还抚养其前妻留下的一双儿女,两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胡筱兰是宜丰县体彩销售业主,受彩民委托投注的彩票,中得大乐透一等奖515万元。在彩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她仍在第一时间将彩票交给中奖彩民。
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青年企业家舒惠东投入8000多万元,在丰顶山植树造林1万余亩,修路20余公里,安排数十人就业,自己却在宜春租房住。
宜春好人的“义”,在于见义勇为,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5月31日,一名歹徒在公交车上突然挥舞菜刀砍人,5名乘客受伤。千钧一发之际,宜春高三学生柳艳兵、易政勇奋不顾身,勇敢夺刀保护了车上35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为了他人的安危,宜春火海救人的青年教师王茂华、舍己救人的“送奶工”皮祖强、公交车上反扒的退伍武警李超都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叶志青、叶勇华叔侄广州街头反扒喋血羊城,蔡明飞、蔡杜怡父子勇救落水儿童感动海南……
正是宜春人的“忠、善、义”,造就了一个个好人“喷薄而出”。全市108人受到省、市表彰,2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1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人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华见义勇为楷模”。
宜春好人的健全机制——
上下联动发掘推荐平凡英雄
2013年9月3日,新任市委书记邓保生在宜春工作的第一天,就来到全国道德模范谭良才、王茂华遗孀谭长华家中走访,向宜春好人表达由衷敬意,传递宜春好人文化“接力棒”。
宜春的好人群体是如何壮大的?宜春市委在探索好人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好人文化”,用好人文化氛围感染每一个人,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让“好人”精神在宜春广泛传承。
宜春培育好人文化,关键是有一个好机制。该市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石,把发掘推荐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项目来抓,将其列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常年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全市209个乡镇(街道)、100多个社区(村)成立了评选委员会,对身边好人“原生态”深挖掘,及时向上推荐;各县(市、区)文明委进一步挖掘好人好事的闪光点、动情面,评选道德模范、“感动人物”、“善德人物”;宜春市对各县(市、区)推荐的先进典型,分层次分重点向上推荐。
吴兆鹏说,有了好的发掘推荐机制,就不用刻意去找好人、树典型,各级文明委、社会团体和群众会通过多种推荐渠道,自发地、源源不断地推荐上来,目前全市共有400余人列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宜春好人“井喷”,贵在以好人文化为引领,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市文明委每两年表彰10名道德模范、10名道德模范提名奖;市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每两年联合表彰一批美德少年;各级政法委每年表彰一批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各县(市、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
宜春好人“井喷”,贵在褒奖礼遇不遗余力,让好人“有位子”、“有面子”。宜春褒奖礼遇英模好人,坚持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社会保障三位一体,让好人有好报、更吃香。该市把全国道德模范谭良才、心系乡亲的“中国好人”王冬新推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两人顺利当选;王茂华、谭良才、皮祖强、闵青梅、汤怡妹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或提名奖后,市、县文明委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每年都对本级评选的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进行隆重表彰,重大节庆日活动,宜春邀请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其他先进典型出席并观礼。
从2008年起,宜春逐步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荣誉档案,在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慈善救助基金”基础上,又专设了“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市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专款,在生活帮扶、家属就业、子女教育、老幼抚养、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英模好人帮扶。
社会各界积极与英模家庭“结对子”,一帮一或多帮一,让英模好人家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些褒奖机制和关爱措施的落实,让好人有好报,争当好人无后顾之忧。
宜春好人的爱心接力——
传递社会正能量已融入血液
在宜春采访,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宜春好人文化氛围浓厚,“三个自觉”令人点赞:即群众自觉推荐、媒体自觉宣传、党委政府自觉抓。
宜春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人数居全国设区市之首,市文明办创建科负责人却说:“我们很少操心候选人,平均每月有5人候选中国好人榜。”原来,该市基层组织或群众乐意将身边好人推荐上来,源源不断。吴兆鹏解释说,这种自觉来源于“政府在倡导、好人有好报”的好人文化氛围。
好人“井喷”还源于新闻媒体的高度自觉。近年来,宜春涌现的好人好事,省、市新闻媒体总是第一时间进行采访报道。“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公交车上夺刀救人,事发当天即被媒体发掘出来,引起全国关注。《宜春日报》从2008年开始,每月用彩照公示本地“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
9岁女孩王金红在父亲患食道癌晚期后,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个家,每天烧柴熬粥,帮父亲刷牙洗脸。这个“最美孝心女孩”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网友,筹集捐款20余万元。
13岁女孩冯欢自幼患病,大小便失禁,不能站立。妈妈不离不弃,背着女儿上学。这个“妈妈背上艰辛求学”女孩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捐款20万余元,帮助冯欢治好病、学走路。
宜春好人多,还在于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文明委的高度自觉。无论经济形势、安全生产、维稳压力有多大,宜春的公民道德建设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把好人文化建设作为学习教育环节的重点,精心组织“好人事迹报告团”赴全市巡回报告,反响空前。
宜春好人文化“自觉”,已融入宜春人的血液。越来越多的宜春人崇尚善德义举,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传递正能量。
宜春四中学生袁浥青突发过敏性紫癜,病情危急,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捐款10余万元,挽救了“紫癜女孩”的生命。亲身感受爱心力量后,她的姑妈袁惠君尽管收入微薄,每个月仍捐出50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说,愿用这份小小的心意,把大家对“紫癜女孩”的爱心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
宜春朝阳路爱拉屋蛋糕店每天早晨拿出10份爱心早餐,送给环卫工人。“80后”女店主说,环卫工为城市保洁默默付出,为他们送一些早餐,算不了什么。这份可口的爱心早餐,温暖了这座城市的环卫工。
丰城市白土镇卦塘村91岁的离任村支书李德兴,不顾年迈从南昌赶回老家,在村民家商议调解山地纠纷时,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老人常说,能为村里人做点实事、做点好事,是一种幸福。
宜春市义工联合会、希望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纤手故事”商家联盟……一个又一个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宜春不断涌现。“爱心字典”、“爱心雨靴”、“爱心手套”、“爱心饭盒”……宜春公益人士发起一个又一个公益活动,进山区、进学校,为山区孩子们送去温暖。
从淳朴走向自发,从自发趋于自觉。平民英雄彰显凡人善举,平凡质朴汇聚人间大爱。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已成为宜春风尚。这,或许就是宜春好人文化的深刻内涵吧。
越来越多的宜春人,正以平凡的方式,参与好人文化建设,用千万颗心、千万双手,一起大写这篇温暖的“好人文章”。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