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8 08:2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1月18日 09 版 | 查看:973次
一条新闻,短短几十个字,触动了无数人柔软的内心。《市民一天内买光32吨土豆,只为让他回家》这则报道称,最近,青海的马大爷花上万元雇货车,千里迢迢将32吨土豆运到深圳卖。可最后却因联系不上生意伙伴,一大车土豆连人滞留深圳街头。有热心路人将此事发到朋友圈,引来大量网友现场抢购,32吨土豆一天内就全部卖光了!
很多人虽然没有买马大爷的土豆,没有帮上马大爷,但一样从“一天买光32吨土豆”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还有作为无名者的自豪感。我们知道,如果自己早看到这条消息,知晓马大爷的困境,也会去买土豆的。深圳市民“一天买光32吨土豆只为让他回家”的平民善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是市民社会平凡善意的一次网络共鸣。在一个显得嘈杂而功利的现代社会中,平常各行其是毫无关系、甚至看起来有点冷漠的平民之间,当那种人同此心的平凡善意被激发并凝聚之后,会迸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
对这种民间自发的平凡善意,我总是充满敬意,我也买过好多次爱心苹果、爱心西瓜、爱心土豆之类,做不了大慈善,没有能力像富豪那样一掷千金,行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善,这就够了。令人尊敬的是,每当这时候,很多市民总是自己动手去行善,用几块钱几块钱的小善去完成很多像“只为让他回家”这样的善举,而没有去绑架别人,没有盯着富豪制造道义压力,没有理直气壮地让那些比自己更有钱的人去掏钱。
平凡的善意虽然很小,但一样动人,因为是自发和主动的,不掺杂半点儿强制。自己去做就行了,不给别人压力。任何慈善只要带上了一丁点儿强迫的色彩,再多的钱,再大的手笔,也偏离了慈善的本意而走向反面。我想说的是,慈善总盯着富豪,以打土豪的心态去逼捐,其实是件挺丢人的事,让慈善失去了尊严。
前段时间关于“小马云”的报道,绑架富人的过程,就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网友偶然发现江西吉安某村一个孩子长得特别像马云,家境非常贫穷,媒体关注和网络追捧让“小马云”成了网红。有媒体称,阿里巴巴相关部门已将此事汇报给了马云,随后就有媒体报道称,马云在内部邮件中称将负责小马云上学的费用。其实这纯粹是谣言,根本没有这样的内部邮件,马云也没有这样的表态。马云为乡村教育捐了很多钱,资助了无数贫困儿童的上学,都是通过他的慈善基金。不至于因为媒体报道某人长得像他,就立刻去捐钱。解决一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对马云来说太简单了,但那样会形成很不好的导向:是不是长得像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的孩子,都去找他们要钱了?是不是整成马云的样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伸手求助了,这不胡闹吗?“小马云”传染效应下,会制造无数这样的闹剧,让慈善事业和慈善家无比尴尬。马云、马化腾们以后整天就别干其他事了,而去应付各种找上门来的求助者。
我相信一开始人们传播“小马云”照片,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后来就越来越带有了逼捐色彩。那些子虚乌有的报道,其实就是逼着马云表态,甚至以“马云内部邮件表示”的虚假新闻造成“既成事实”去逼捐。这种逼捐将马云和阿里逼上了很尴尬的境地,明明是谣言,可怎么回应呢?说“没有表态”,会让人觉得马云很抠门,这点钱都不愿出,人家孩子那么苦。将错就错配合媒体的报道一起胡闹,以后将面临无数的尴尬,破坏了慈善生态,传递了错误导向。所以被逼无奈的他们只能委婉地辟谣称: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是啊,多少人是一边以娱乐化的心态来消费小马云,一边用逼捐心态去围观马云态度的?仿佛这种事情跟自己完全无关,捐助就是马云的事,自己只管消费娱乐。
你觉得小马云生活贫困,心疼小马云,自己掏钱行善就行了,何必以道德之名向别人施压?这种逼捐之歪风常假正义之名制造舆论暴力,一有灾害或灾难,富人就被盯着——谁捐了多少,谁第一个捐的,谁还没有表示,谁甚至不仅无动于衷还晒幸福晒吃喝,一毛不拔的键盘侠正义凛然地盯着富人,挥舞着道德大棒义愤填膺地向富人明星逼捐。逼捐之风映衬下,“买光32吨土豆只为让他回家”的平凡善意更加动人,每个人都是自发主动地参与,不事张扬,不留下自己的名字,默默地做一件让自己心安的事。慈善不必盯着富豪,对于慈善生态,不被强制的自由比捐多捐少重要多了,平民善意的自发凝聚所迸发出的慈善力量,并不比富豪慈善小。
跟评:
@啊咿呀an:现实生活中键盘侠太多了,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人所犯下的小失误或是公众人物的家庭琐事,至于他们自己也只不过是用嘴去打击别人,在从未做出过什么慈善活动的情况下去逼迫他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都说“网友总比现实的人热心”亦是如此。
@捞星星:键盘侠只有自己被攻击的时候才能醒悟吧。
@Jeff_贾陆:如果是刻意的不实报道,善意的成分没了,仅剩恶意。
@ssssss: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键盘侠们,你们难道不冷吗?
曹林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