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性命,怎可开口要价?”(图)

发布时间:2016-11-17 22:36 | 来源:工人日报 2013-06-16 01版 | 查看:2356次

23年时间里,王金清在黄河上义务救起了150多条生命,对于开价打捞尸体的人,他难以理解  

王金清和他的救援艇。 本报记者 张玺 摄

  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实习生 山丹 杨宇清

编者按

  这是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

  23年,150多条生命,虽然不是每个被救起的人都对他感恩戴德,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挽救和努力。

  继湖北荆州的“挟尸要价”风波后,今年5月26日,浙江温岭又现类似事件——打捞者向溺亡者家属开出数千元“捞尸费”。任由溺亡者在水中载浮载沉的图片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在这些人面前,王金清是一个“大写的人”。他开着自家做生意的游艇,在黄河上守护着那些需要救援的生命。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在有些人道德沦陷的同时,仍有一种力量可以温暖你我。

  致敬,向这位朴实的“黄河义士”!

  王金清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身体强壮,40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一些。与人交谈时操着内蒙古西部方言,话语不多。只是聊起在黄河岸边救人的事情时,他才会显出一些激动。

  可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汉子,23年时间里在黄河上救了150多条生命。可能是这个原因,小名王三儿的王金清,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喜欢叫他“三哥”。

  “ 能救别人的生命 , 我愿意去做 ”

  王金清家住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画匠营子村。他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在河里游泳嬉戏,或者坐在岸边静静地看着黄河水,是他最难忘的儿时记忆。他说,黄河是他的又一个母亲,从小就离不开,一天不来河边,心里就不痛快。

  17岁那年夏天,时逢学校放假。正在河边的王金清听到有人喊救命,原来是两名学生在黄河旧桥附近嬉戏,滑入深水区,无望地乱“扑腾”,站在岸上的另一个孩子则急得大声呼救。王金清顾不得脱去衣服,直接跳入水中救人,背起一个,又用手拖起一个。两个孩子都得救了。

  回忆起第一次救人的经历,他说:“那两个孩子比我小不了几岁,我水性好,当时啥都不怕。”

  后来,王金清为了谋生,买了一条快艇,拉客人游览黄河。这条快艇也成了他救人的工具。

  2009年的一天,正在岸边休息的王金清听到有人冲他喊:“王三儿,快来,有人跳河了!”王金清急忙开快艇冲到公路桥下。一名女子正伸着双手在河里扑腾,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王金清熟知这里的黄河水情——桥下有漩涡,水深有十几米。“要快救人!”这是他当时的唯一念头。身手敏捷的他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女子的头发,慢慢抓住衣领,这才把她拖上了快艇。

  但好心得到的不一定是“好报”。一会儿,这名女子醒了,正当王金清心里高兴时,这名女子开口就骂,质问为什么要救她,还打了他一记耳光。最后,这名女子哭着跑远了。

  王金清所在的黄河地处包头市万水泉镇,有两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通过,与南面的鄂尔多斯市相连。现在每年都会有人从公路桥跳河轻生,一年至少十几起。

  王金清说,来黄河跳河自杀的人有几种,有失恋的年轻女子,有生活压力大的中年人,有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更多的是得了重病或者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

  23年来,王金清救下了150多条生命,成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有个好心肠的“王三儿”,一遇到有人落水,就喊他来施救。

  王金清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救别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我愿意去做。”

  救活一个人时,王金清感到很宽慰,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儿。但如果救人失手,他会难过好几天。

  一次,4名男子开船游玩时落水,王金清奋力施救,但只救上来一个人,其他三个人沉入了十几米深的黄河河底。王金清望着湍急的河水在岸边呆坐了好几个小时。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善待生命

  王金清出生于1973年,他在家里7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推开屋子窗户就能看到黄河水,听到流水声。

  父母种地为生,孩子多,家庭生活压力大。“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我七八岁的时候都没有鞋穿,冬天喜欢在河面上滑冰,只能光着脚。”王金清说。

  64岁的同村人杨二官说:“王三儿小时候家里穷呀,兄弟姊妹多,条件的确不好。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这孩子为人大方、厚道,邻里之间谁家有个事情,只要张口,王三儿指定帮忙。”

  初一没念完,王金清就辍学了。之后,他种过地,打过鱼,卖过酿皮,挖过煤,卖过炭。直到25岁时,他重回黄河边,开了一家鱼馆。后来,又买了快艇,载客游览,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

  王金清12岁那年,母亲自己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对他是个巨大的打击。“就像黄河里的石头,压得我多少年都喘不上气儿。”虽然隔了近30年,但王金清提起来还是泪眼朦胧,几度哽咽。

  “我的母亲非常善良。我小的时候,有人来这里跳河,母亲见了以后也会尽力找人给救上来,有时还会收留他们住一个晚上,再给他们拿上回家的路费。”

  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王金清对黄河边和公路桥上的老年人特别留意。如果遇到有老年人精神恍惚,可能会跳河轻生,他会一直跟着,并适时劝劝。

  二十多年来,王金清救人的工具从最开始的竹竿、救生圈,变成了后来的渔船,再后来又变成了游艇,工具在变,但他救人的淳朴观念从来没变过。

  组建 “ 王三黄河自愿救援队 ”

  如今,王金清的爱人主要打理鱼馆的生意,而他自己则始终守在黄河岸边,经营快艇生意的同时,守护生命。

  天天守着这条“母亲河”,哪里水急,哪里水缓,哪里有漩涡,哪里有暗流,王金清都了如指掌。

  多年以来,在万水泉黄河岸边自发形成了一个旅游景点,烧烤,卖鱼,观河,尤其是夏季,游人不断。

  为了提醒游客和休闲的市民注意安全,王金清自费做了4块牌子立在几公里长的河边,提示人们“水深危险,禁止下水”。

  即便如此,落水的事一年还是至少十几起。让王金清苦恼的是,自己一个人救人效率不高不说,还有一定的风险。

  一次,有一个体型较胖的人落水,王金清开船去救的时候,也被拉下了水。幸亏他水性好,拼尽全力才把人拖上岸,最后自己也累得瘫倒在黄河边上。

  虽然冒着生命危险,但王金清不但没有退缩,他还想再往前走一步——组建一个救援团队。经过多方努力,今年4月28日,王金清组建了“王三黄河自愿救援队”,拉起了七八个人的救援队伍。这个队伍平均年龄45岁,最小的是王金清本人,年龄最大的64岁,加入团队的条件是水性好,热心肠。

  这个看似松散的民间组织实际上填补了当地政府部门在黄河救援方面的空白。

  王金清的义举得到了认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又花8万多元买了一条快艇。“我原来的旅游快艇做生意够用了,新买的快艇主要是为了救援和做河面巡查工作。”

  现在,每隔两个多小时,王金清就要开着快艇在附近几公里的河面查看有无需要救援的情况。

  当地政府部门还给这支救援队配备了救生圈、救生绳等设备,同时给他们团队里的每个人都上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他们在救人时更有保障。

  “ 救人一命 , 不是为了图回报 ”

  23年来,虽然王金清救了150多人,但是回来找他、感谢他的人很少,甚至有跳河轻生的人还打他,骂他,不理解他,对于这些,王金清都报以惯有的笑容。

  10年前,鄂尔多斯的一位王先生在游泳时出现意外,被王金清救了上来。王先生专程致谢时拿出一沓钱给他,王金清坚决不收。

  王金清说:“救人一命,不是为了图回报,不是为了让人感谢。就是不感谢,遇到了也得救。”

  “遇到有人落水,家人都急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容不得我们想别的,就得赶紧开船救人,因为也许再等十几秒,一条命就没了。那是救人性命,怎可开口要价?厚着脸皮要红包的事儿,咱坚决不做。”

  这几年,王金清还配合当地派出所打捞相关案件的尸体。打捞尸体时,王金清得约上好几个人同时作业,也很费时间,有时整整一天,也不见得能找着。

  但王金清从来没为自己做的事后悔过。直到现在,一遇到救人的事,他马上就会放下手边的生意开着快艇去救人。遇到打捞尸体的时候,他一天的生意就算泡汤了。

  除了时间和生意,王金清还得搭油钱。目前,快艇的汽油费用是王金清救援和巡查河面最大的支出。“一圈儿十公里下来,油钱得三四十元。”

  “我听说有的地方打捞尸体要人家好几千元,这等于是往人家已经裂开的伤口上撒盐,挟尸要价这种缺德事儿我理解不了,也坚决不干。”王金清说。

  “挣钱要守本分,为了钱怎么能连道德良心都不要了?没道德的钱不干净,拿到手了也会良心不安,睡不好觉。”

  每天在黄河上来回巡视,寻找需要守护和救援的生命,王金清说,这已成了他生命里的一种习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