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8 16:30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6-20 | 查看:953次
《百姓生活故事》之《长城脚下的家》
2012年6月11日
解说:在咱们北京密云县东北部的长城脚下,有一个小村,它就是素有“燕京门户”之称的古北口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在这儿土生土长的宋立滨,过去十多年,这位70后村书记,带领村民发展民俗旅游,脱贫致富。古北口村还被农业部评为十大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别说,一进村,记者就被眼前的民俗街吸引了,这古色古香的楼院,路边潺潺流淌的小河,还真仿佛是到了使用桃源。
记者:所有来到咱们古北口的人,先是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条民俗的大街,感觉特别好。
宋立滨:对,因为这是条御道。
记者:什么叫御道?
宋立滨:就是皇帝去承德必经之路,为什么我们这条街全做成石板的,不做成水泥和柏油的,就要突出它过去古代这种风格。
解说:说话这位就是今年39岁的宋立滨,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古北口,他亲自当起了讲解员。
记者:这是村民自己养的。
宋立滨:对。
记者:咱们古北口村有多少年历史了呢?
宋立滨:按咱们考证是将近三千年历史了。
解说:置身在这古老的村庄,整洁干净的小道,青砖灰瓦的农家院落,让人享受到都市里少有的那份自在和惬意,不经意间,宋立滨推开了一扇院门,欧美风情的装饰风格又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这家四合院是很多外国朋友住这儿。
宋立滨:对,这儿基本上90%都是外国人。
记者:这是咱们过去一老宅子改的。
宋立滨:对对对,它就是一个老宅子装修的。
解说:还有让人更惊叹的,这儿的服务员居然都是大学毕业。
受访者:我是江西财大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孩子也是大学毕业。
记者:那你觉得在这样的农家院,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可能工作环境不太一样,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受访者:因为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比较简单,因为之前我也在北京、上海都工作过,工作过很长时间。
解说:瞧瞧,这古北口村的魅力还真不小,大学生都心甘情愿来这客栈里当服务员了,那村民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根据宋立滨,我们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大院,听着欢快的音乐,原来正值下午,游客们都去爬长城了,村里的妇女们正趁着空闲的时间在跳舞呢。一位跳舞的大姐和我说。
受访者:在书记的带领下,能变成这样,从以前的那么脏乱,变成现在,我们不都评上最美乡村了吗?挺自豪的。
解说:能感受到大姐说的都是心里话,那在过去十多年,宋立滨怎么把一个贫困村变得这么美丽富足呢?这还要从1997年说起。那个时候宋立滨刚刚从部队退伍回到古北口。
宋立滨:老书记,让所有年轻党员写篇文章《如果我是支部书记》。
记者:您是怎么写的?
宋立滨:我说一个地区必须要有自己的主产业,不能手心朝上,总是去要,得自己能够造血。当时写了,一下就中了。
解说:老支书被宋立滨的文章打动了,当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村里的村办企业几乎都倒闭了,古北口成了人均收入不到三千块钱的贫困村,迫切需要有头脑又能干的年轻人带着村民走出困境,就这样,25岁的宋立滨成了一村之长,但是上任前,很多人都劝他别干。
宋立滨:好多人劝我,当时说你不能回去,你岁数小,一旦你要回去弄不好,那一辈子就完了。
解说:可是宋立滨有他自己的想法。
宋立滨:真是就考虑到一什么呢,岁数小,年轻,是党员,就想回村干干试试,而且那时候想,这啥事只要你上心就没有干不成的。
解说:宋立滨想干的就是借着长城和古御道这些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但是要恢复文化古迹,治理院落街道,这就需要钱。可当时的古北口是真穷啊。
宋立滨:那会儿一点钱都没有,我记得好像是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有几千块钱。
记者:村委会的钱是吗?
宋立滨:对对对,后期就没辙了,我们班子这点人,三户联保,拿自己家房产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解说:最终宋立滨拿自家的房子做抵押,贷款了25万元,拿着这笔钱,他首先要修的就是村里的这条古御道,也就是刚才节目开始时说的,当年皇上到承德的必经之路,如今古御道已经成了古北口的民俗街,非常漂亮。但是当时可不是这样。
宋立滨:当时那会儿沿街,我记得好像127处小猪圈,厕所,当时拆的时候也特别扭。
解说:这样的拆迁没有补偿,村民还要牺牲自家的利益,当然不愿意了。但是神奇的是,等到真拆的时候,一切顺利,没有一个人反对。原来宋立滨想了一个办法。
宋立滨:带着我们的党员和代表出去参观,延庆、门头沟的爨底下,看人家那个村的环境怎么做的,看人家旅游怎么搞的,看人家老百姓咋挣的钱,经过出去学习参观,老百姓也都让搞了,所以我们那次拆迁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拦。
解说:就这样,宋立滨带着大家修了古御道,修了通往长城的路,一切准备就绪了,就等着赚钱过好日子,可是出事了。
宋立滨:那会儿挺惨的,没什么游客,那会儿也不知道咱们得取照,也不知道取营业执照,找人印点门票就卖,卖到第三天,让市旅游委给抓着了,人当时要罚款20万,给我们急死了。
解说:后经镇政府协调,这事才解决。可是等营业执照办好之后,还是没什么人来,也难怪,没有宣传,游客怎么会知道呢?但是村里当时真是拿不出宣传的钱,于是,宋立滨干脆带着村干部们发起了传单。
宋立滨:包括去王府井,去北海。
记者:您也去?
宋立滨:我也去。
解说:古北口的民俗旅游就是在这样的困境当中发展起来的,好在后来赶上北京市政府的一些帮扶政策,帮他们复建了不少的古建筑。
宋立滨:05、06年开始,咱们北京市不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吗?有些项目你可以立项,市里和县里,包括我们镇里出一些资金。
解说:村子建得更美了,古北口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城里人、外地人、外国人都喜欢到这儿感受千年古村的民俗文化,品尝特色美食,村民们也彻底了摆脱贫困,过起了好日子。
宋立滨:4月份,我们最好的民俗,毛收入八万九,九万块钱,一个月。最次的民俗一万多块钱。
解说:大家的日子过好了,宋立滨先后也得到了包括全国劳模在内的很多荣誉,按说他也该松口气了,可是宋立滨操心的事还多着呢。
宋立滨:我们现在到节假日,停车场不够用,要建停车场,所有的景点要串起来,要修好多的步道。
解说:他眼里有做不完的事,结果弄得村委会也没有休息的概念。
宋立滨:像我们班子,这点人现在都是已经形成习惯了,周六周日说今儿该休息一天了,没有这种说法,要没事,跟这儿待着就待着,养成习惯了。
解说:但是忙活完了工作,宋立滨会用他特别的方式犒劳大家伙,古北口的大学生村官伍喜鸥说。
伍喜鸥:干晚了,书记就给我们做饭。食堂吃饭有点,过了点了,书记就给我们做饭,做得特别好吃。
记者:做什么呢?
伍喜鸥:我们书记特别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
解说:不知道是他的厨艺还是他的个人魅力,让这些年轻人心甘情愿跟着他吃苦,最近因为工作太累,宋立滨腰痛的毛病又犯了。
伍喜鸥:就在办公室里蹲着,有时候蹲着,有时候站着,就不能坐着要不然躺着,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我那天跟书记说我说书记您腰都这样了,要不您休息吧,他说那哪儿行啊,还有一大堆活呢,说这就是咱们的责任。
解说:1998年至今,14年,宋立滨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责任的理解,其实与其说是责任,还不如说是一份乡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古北口人,在宋立滨的心里,古北口永远都是长城脚下最美的家园,他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它。
宋立滨:我的设想是什么呢,北京旅游新干线最美古北口,让全北京人都知道古北口,都要来古北口,都想来古北口,来了古北口不想走,这种感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