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优秀农民工李文龙、张喜忠、陈云珍(图)

发布时间:2016-10-31 21: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04日07:27 | 查看:1154次

一双手 一股劲 一片天(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制图:李姿阅

  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7亿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也为自己生活添一份彩。李文龙、张喜忠、陈云珍……让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全国优秀农民工的故事,看看他们的拼搏与奋斗。

  高级技师李文龙

  “做事要专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文龙(图①,资料照片),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

  2007年,李文龙从临沂农村来到青岛,短短几年时间,他以精湛的钳工技能,由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公司高级蓝领,并在2012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肯学、肯干、善钻是他迅速成长的秘诀。

  肯学,一方面,深感理论知识匮乏的他,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于2013年顺利取得西南交通大学业余大专教育学历。另一方面,李文龙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短短半年时间就掌握了总装车间整个工序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

  肯干:每天,李文龙早6点起床,晚10点才回家,中间的时间都用来练习,每件工件尺寸要保证精确到0.01毫米。

  善钻:就钳工工作本身,为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李文龙积极开动脑筋,制作特殊工具。这些“宝贝”既好使,又有精度。在企业项目中,李文龙着眼于现车生产,协助工艺、技术、设计人员解决技术难题和关键问题,参与改善方案30多项,节约生产成本60多万元。

  “思考要用心、做事要专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错误。”李文龙如此总结道。

  迅速成长的李文龙在自身练就精湛业务本领的同时,还毫无保留地将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向其他班组和员工传授指导。尤其是对刚进公司的一线新员工,李文龙结合自身理论学习和总结的实践经验,无私向徒弟和年轻员工传授动车司机室的内装板、操纵台、弯压条的研装工艺、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使年轻员工能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由他编写的《观光区的隔音降噪》《车辆钳工的内装施工》等实用性课件和教材甚至成为公司内部培训的首选教材。

保洁员张喜忠

  “掏粪也是一项事业”

  16年前,一个人、一辆二手污水抽运车;现今,一支队伍50多人、5辆环卫抽吸车、1辆应急排水作业车、2辆高压清洗管道车……

  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队队长张喜忠(图②,资料照片)用执着将保洁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如今的他,成功地完成过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周围的全部管道疏通和排水作业;负责了国庆60周年天安门和长安街周围管道的监控疏通、活动厕所粪便的抽运工作;保洁业务更是遍及北京市各社区、大型宾馆饭店、部队等单位。

  “1997年觉得保洁服务是个机会,但不少亲戚朋友都说通下水道、掏大粪,不好听!”张喜忠说,“这反而让我找到了当年在部队接受急难险重任务的激情。我们当过兵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

  就这样,张喜忠用东拼西凑的钱,加上多年积蓄,买了一辆二手污水抽运车,开始了掏粪生涯。

  北京奥运会期间,比赛场馆附近的一个下水道阻塞了,一个小时后依旧没能疏通。“不能再等了”,戴上防毒面具,张喜忠一下就跳了下去……没多久,被呛晕的张喜忠就被人拉了上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醒来的他依然坚持自己下去,“防毒面具防不住,下面的情况只有我了解,还是得我下去!”最后,硬是靠着一股拼劲,张喜忠来来回回上下好几次才打通下水道。

  关键时刻顶得住,危机时刻更靠得住。“7·21”北京特大暴雨时,张喜忠积极组织北京河南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奔赴海淀区、房山区河北镇、十渡游览区进行管道疏通、排水、清淤等抢险救灾作业,排水3000立方米,疏通管道4000米,清淤500平方米,抢救转运物资10万余元。

  在打拼的同时,张喜忠不忘帮助农民工兄弟们。从业以来,他先后帮助过2000多名农民工、30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脱贫致富;不少农民工还成为村里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职业绣娘陈云珍

  “传承羌绣技艺是我职责所在”

  “陈云珍(图③,资料照片)不仅绣出了羌绣的精美艳丽,更绣出了羌族史的沧桑、羌文化的灿烂,绣出震后羌族百姓的新生。”这是现就职于北川羌族自治县保通职业培训学校、从事羌绣技艺教学工作的陈云珍参加一次羌绣大赛时评委对她的评价。

  作为四川省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云珍37岁才走出羌寨,到新县城打拼。7个年头,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凭借一双巧手和一份对传承民族技艺的热情走进了羌绣的殿堂。

  聊起羌绣,陈云珍说,这来自于从小母亲与祖母的教诲。“羌族女性从小就要接受长辈的训授学习绣花。这是羌族人传统的风俗习惯。是母亲教会我怎样设计、怎样裁剪羌服、怎样选料配料、怎样制作羌服的,也是她让我懂得了一剪二裁三绣鞋的羌绣原理。”

  带着那份对羌绣的热爱与执着,2009年陈云珍决定告别“田园生活”,到城里做职业绣娘。她的手艺得到老板和顾客的赞赏,很快便在圈里出了名。随即,陈云珍加入县里的羌绣协会,学着做起羌绣手工艺品。在前辈们的引导下,陈云珍因绣品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而倍受游客青睐。

  除了羌绣作品得到市场认可,陈云珍的羌绣技艺也获得高度评价,获得羌绣高级技师证书和国家羌绣技能考评员证书,2014年还参加了《手绣制作工——羌绣》初中高级教材的编审工作。

  目前,陈云珍已成为一个能绘、能画、能剪、能裁、能织、能绣的羌绣技艺能手。收获了成绩和荣誉的陈云珍没有一味地去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羌绣技艺的传承上,“这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职责所在。”几年来,陈云珍先后传授和培训羌绣学员1000余人,既传承了民族技艺,又使更多的人找到就业门路,特别是让许多妇女和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