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周淑云:社区服务热心人

发布时间:2008-10-21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3063次

  2008年4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一下飞机,就来到银川市金凤区锦绣苑社区。这个五星级社区,有7000多居民。习近平专程看望了74岁的党员周淑云。

  周淑云滔滔不绝地向身边这位和蔼可亲的中央领导谈自己的创业史,说邻里婆媳关系,说对和谐社会和人生价值的理解。谁能知道,在这位老人身上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17岁时,周淑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直到现在,周淑云口中还常言之凿凿:“我时常告诉别人,我永远都是党的一名忠诚女战士,无私奉献是我的做人准则”。

  回望自己的人生历程,从抗美援朝女战士到“社区热心人”,周淑云一直身兼党员、优秀女战士、小区里帮贫扶困的热心人这三个身份标志。周淑云这位老人,一直是个有故事的人。

  坚强乐观的女战士

  1935年,周淑云老人出生在四川成都,15岁当兵离开家乡,17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回忆起“抗美援朝”,周淑云称那是一段为了党和人民,什么苦都能吃的日子,“但我从始至终都很乐观。”她笑着补充道。

  1952年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了。当时年仅17岁的周淑云,作为志愿军的医护人员,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朝鲜的边境。

  “当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密密麻麻地满天飞,朝鲜的土地上,遍地是被炸弹砸的大坑,尸横遍野。”那样的残酷境遇,周淑云却显得毫无恐惧之心,她轻松说道:“当时顾不了害怕,只知道我们要作为后勤及时赶上前方大部队。”

  零下40摄氏度,周淑云所在的“王牌军”一直在负重行军。“我背着一个大背包、两个干粮带、一个腰包、一支步枪,还有一双大皮鞋就上路了。现在想来真沉,在那时候却浑然不知,我还帮一位年轻小战士背了他的一双大棉皮鞋。我这人,就乐意帮助别人。”

  在那些炮火横飞的日子里,急行军是家常便饭,“为躲避敌军轰炸,夜里,我们一过鸭绿江就沿着封锁线跑步行军,直到背包带几乎陷在肩头肉里。虽然队伍中不断有人喊‘坚持一下,还有5公里就到了’!但实际上,一晚上,我们能跑100多公里。找到老乡家歇脚时,双腿用手敲打时,也早已麻木得毫无知觉。”

  作为医护人员,在凿出冰洞的冷水里洗伤病员的衣物,是周淑云和战友们经常要做的事。“血绷带、血床单、血衣服,我们都是在冰冷的水里,用手一下下搓出来的。”敌军袭击时,周淑云与其他战友还要经常背志愿军伤病员上山,“我们爬得越高,敌人的喷气式飞机越不容易炸到”,但周淑云还是在山上亲眼目睹了战友令人揪心的惨况:为把容易暴露目标的棉被运回,“在山下,她被敌机扔下的炮弹给活活炸死”。那些战争中的磨难,在如今已经74岁高龄的周淑云眼中却是力量之源,“这些让我更加坚强”。

  你能想象到一个17岁的姑娘举着步枪,在深夜里独自一人放哨吗?乐观的周淑云当时却一点也不怕,“夜晚,每人都要轮流站岗放哨,虽然黑灯瞎火的,我却从来都没想过会出什么事,做什么就是一个字——冲。”周淑云爽朗地笑道。她不禁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经事,“你笑着对生活,生活也是笑的,关键得有个信念。”说到这,她笑着分析自己:“你说我这样的性格,是不是跟四川人天生勤劳、勇敢、对人宽容大量有关?”

  一心为公的好院长

  即使是离开战场,投入到工作中,周淑云一心为公的品质也总能凸显。

  1959年,周淑云随丈夫转业来到宁夏,在银川市新华书店工作。文革后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书店里的书很少,有一天她和同事只卖了8分钱的书。这样下去工资怎么发呢?于是她征订了一批《赤脚医生》、《工人切削手册》等工农业实用技术类书籍,这批书很快就销售一空。改革开放后,书店给每个职工下达了每年2万元的售书任务,周淑云骑着自行车驮着书到平吉堡、通贵去销售,有时还打着快板、唱着歌送书到部队、到学校、到乡下。当年,她完成了27万元的销售任务。“可有一次,我却差点迷路,在军分区和平吉堡之间的那块沙地里骑车兜圈子,幸好当时邮电局的司机看到,开车把我拉了出来。”想起当年,乐观的周淑云依然认为那是苦中带乐。

  1960年,时值“低标准”且政治运动多的时代,周淑云认为自己需要锻炼,一个人申请到西吉县白岩石公社土家河大队参加“整社”。

  在西吉,组织上派她管理幼儿园。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细胳膊细腿,却因营养不良而腆出的大肚子,流着眼泪的周淑云不断给上级领导打报告,“至少每天得给孩子五两粮!”经过她的争取,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孩子们美美地吃上了每人一个馍馍一碗粥的“大餐”。

  周边群众吃不饱,也成了周淑云操心的事。她瞒着家里,把部队上发的100多斤粮票与大家分享。“有时吃饭,我还会用大勺子,悄悄地把自己稀饭里稠一点的糊糊舀到吃不饱的男同志碗里。看他吃不饱怪难受的。”

  古道热肠的周大妈

  “我是四川的老大妈,小区的活动我参加……”这是周淑云在锦绣苑社区组织的重阳节晚上打着快板的唱词,却也道出了她乐于参加小区活动的实情。现如今,在锦绣苑小区,提起周淑云没有不知道的。今年74岁的周淑云即使退休在家多年也不闲着,不但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文化娱乐活动,而且还有一副热心肠,谁家有了困难,谁需要找保姆、卖房子之类的事情都找她帮忙,“我就是社区人的免费家政。”她调侃道。

  周淑云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早晨起来要锻炼,要排练社区的秧歌,组织秧歌队演出,却还惦记着需要帮助的几个孤寡老人。家住唐徕小区的刘桂芹生活十分困难,一家三代人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旧房里,一儿一女都有糖尿病,只靠老伴700元的工资生活。周淑云得知后,把身上的200多元钱全都给了刘桂芹,让她给女儿交学费、看病。之后她多次到民政局和房产局为刘桂芹跑补助和房子,为她解决生活困难。每天早晨,周淑云都要把老伴磨的新鲜豆浆送到杨桂芹的病床前,时常给她买些粮、油、营养品,并给她请了一个保姆护理。周淑云一直在帮助那些家境贫困的人,很多人不理解,可周淑云说她不图回报。

  周淑云还是个细心人,一天,她在唐徕渠畔看到一个姑娘神情忧郁,正在渠边徘徊,她怕姑娘出事,就买了两份冰激凌,和姑娘坐在渠边谈心,当知道姑娘因失恋而想轻生时,她耐心讲理,像一位母亲一样开导着姑娘,直到姑娘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在唐徕渠边,我已经先后挽救了三个想轻生的姑娘的生命”。

  如今周淑云已74岁了,很多人都劝她好好休息,不要再逞能,可是周淑云却不这样想,“生活就是和人分享美好的事”。这不,去年,周淑云又号召两个单元的住户,征集了1200元,在楼前种了葡萄、李树与杏树,“我就想着,等果实下来了,摘下来,拿盘子盛着,楼上楼下一起分享”。

  “一路坎坷七十年,付出太多回报鲜。忘却一切不平事,终日携夫共唱晚。”这是一位老者写给周淑云老人的一首诗,也是她人生的写照。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