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老县长”带领群众打鬼子(图)

发布时间:2016-06-22 22:25 | 来源:北京晨报网 2015-08-24 A14版 | 查看:2410次

宛平县县长魏国元发展建立9支游击队 壮大抗日队伍

人物小传

  魏国元(1906-1960),字光汉,门头沟区青白口村人,1927年从宛平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并在国共合作早期的区党部任常委、县党部干事。1930年任国民党宛平六区(门头沟)区长;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1937年11月任宛平县抗日救国会主任、平西游击队后勤部长。1938年3月任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38年6月调到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涞(水)涿(县)联合县任县长,1940年6月调平西专署,先后任秘书室主任、副专员、专员。是门头沟区中共党组织创建人之一,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二十九军被迫南撤。宛平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魏国元指示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一方面主动与国民党部队联系,为其带路、出粮、捐款、出牲口,支援抗战;一方面组织多处难民团转移,躲避战火。在魏国元的领导下,茫然彷徨的平西老百姓找到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和希望。

  发动群众紧抓武装

  1937年10月,受中共北方局刘少奇、彭真派遣,一批红军干部来到青白口与魏国元接头,与魏国元一起领导群众抗日武装力量。

  除此之外,魏国元还利用自己的影响,通过抗日大同盟兄弟盟誓的方法,将活动在平西一带的地方武装与地方民团争取到抗日队伍中来。通过这些工作,壮大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后,魏国元不忘大力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在他的号召与带领下,斋堂川一带很多人踊跃参军,加入共产党、八路军的队伍。

  魏国元先后发展建立了9支游击队,这些地方抗日武装后来大都编入了八路军正规部队。

  平息暴乱巩固政权

  谭体仁是宛平县八区灵水村人,曾与魏国元一同在河北省区长训练班培训,毕业后任八区区长。南口抗战,卫立煌部在宛平地区作战期间,委任他为战时宛平县长,手下有一个保卫团,于是拥兵自重。魏国元多次做工作,希望他能一起合作抗日,可惜谭体仁始终不愿合作,甚至处处给共产党设置障碍。

  1938年初春,八路军主力来到斋堂,在东斋堂万源峪成立了宛平县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魏国元任县长。

  县政府成立没几天,谭体仁就接到了魏国元的邀请,协商共同抗日,但因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此后,谭体仁开始联络清水一带的地主武装,准备暴动,一心想催毁县政府,赶走邓华支队,成立维持会。过了一段时间,谭体仁觉得时机已到,集合保卫团到斋堂村外山上集合。可他们的行动早就被人事先报告了县政府。等保卫团的人赶来时,早就埋伏在四周的八路军突然包围上来,保卫团纷纷交枪投降,谭体仁被抓。

  这件事以后,很多村子开始建党,更多的村子成立了农会。抗日政权建立起来了,斋堂成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据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