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3 14: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3-09 第586期 | 查看:925次
抄表工22年坚持无偿献血 17年为“孤岛”护电
龚卫初,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淀山湖镇供电所一名普通的抄表工,每天身穿工作服风里来雨里去,为每家每户送去“光明”。就是这个看着朴实无华的供电人,却与无偿献血结缘。22年来,他总计献血740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体内血量的总和。龚卫初还连续17年为昆山淀山湖镇金家庄村养殖户们提供电力保障,义务解决用电难题,被养殖户们称作是这片区域的“电力守护人”。2015年11月,龚卫初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叫龚卫初,是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淀山湖镇供电所一名抄表工,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还是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中的一员。一位朴实无华的供电人与无偿献血结缘,10本满载爱心记录的献血卡,记述着他22年志愿奉献的坚守。
1.每月两次无偿献血,他为生命“加油”
1994年5月,龚卫初应聘成为了昆山市淀山湖镇红星村村电工。那时,无偿献血这个词对于不少村民们来说,还十分陌生,甚至心存疑虑。一次,昆山市红十字会血站到村里宣传,龚卫初听完讲解,认定这是做好事能帮助别人。于是,他瞒着家人,独自骑了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找到附近的流动血站,一次献血200毫升,他成了这个村里无偿献血的第一人。龚卫初献完血回来后,谁也没告诉,就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去城里干了什么。
龚卫初在暴雨来临前为养殖户检查漏电保护器。图片来源:苏州文明网
有了这一次的亲身体会,龚卫初更加坚定了无偿献血的决心。从那之后,他成了血站的常客,每半年都会去血站献一次血,一直持续了两年。1996年,龚卫初得知献血小板,两次之间的间隔时间要短很多,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开始每月两次献血小板。至今,龚卫初仍雷打不动,每个月有两天要坐近一个半小时的城乡公交,从淀山湖赶往昆山市区,再转市区公交到献血点。
由于献血频繁,龚卫初的两只胳膊上布满了针眼的痕迹,有的地方还有些许淤青。“只要能救人,我乐意干这件事。”龚卫初说,每次看到鲜血顺着管子缓缓流入血袋,他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些血可能会成为别人的救命血。
2003年7月20日深夜,一名怀着龙凤胎的产妇,在昆山医院分娩时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O型血。龚卫初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条求助信息,没来得及跟家人打招呼,早上6点不到他就坐上了去市区的头班公交车,直奔献血站。“路上我心里特别着急,恨不得能飞过去。”龚卫初回忆,下了车,他一路狂奔进了血站,直到献完血,焦急的心情才稍稍平复。10个小时后,当他得知产妇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而这一次的经历,让龚卫初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自己献血真能救人一命。
这么多年,每当医院急需献血时,龚卫初总是义不容辞,一次都没错过。
2.重伤后发胖无法献血,他暴走4个月减肥40斤
22年来,无偿献血已经成了龚卫初生活的一部分,每个月到了献血的那两天,他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会按时前往血站。
2012年,龚卫初已有5个月没有出现在血站门口。因为他出了车祸,重伤住院,在病床上躺了整整2个月。当年4月29日,龚卫初开摩托车出门,发生了车祸,当场昏迷,被紧急送入医院抢救。由于情况危急,他的气管被切开,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出院后身体虚弱,全靠家人悉心调理,才慢慢恢复。然而,就在他重伤5个月后,他又去了血站,一次献血400毫升。
龚卫初和同事坐船前往孤岛检修线路。图片来源:苏州文明网
“家人知道我身体刚好就去献血,确实有过埋怨,怪我不爱惜身体,但是看我献完血啥事也没有,后来也就没再拦着。”龚卫初说,因为受伤中断了无偿献血5个月,他就一心想着能早点恢复,多做点事情帮助他人。但是,由于调理身体时吃了不少补品,那时的龚卫初体重飙升到200多斤,血压也随之升高,到了献血的临界点。
不能再献血了。这让龚卫初怎么也接受不了。为了尽快把体重减下来,有个献血的好身体,龚卫初开始减肥。原来乘公交车上下班,他改成了骑自行车;一日三餐,最喜欢的肉被他戒掉了,每餐多以素菜为主;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出门暴走2个多小时,风雨无阻……4个月后,龚卫初成功减重40斤,血压也回到了标准的状态。
从最初每年两次全血捐献到后来一月两次血小板捐献,22年来,他无偿捐献全血及血小板折算总量达740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体内全部血量的总和。
龚卫初的爱心还感染着身边的人,他的儿子和淀山湖供电所的同事们都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虽然年龄渐长,龚卫初献血的脚步却丝毫没有停顿,他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献血,百年以后,我还要捐献器官,帮助更多人。”
龚卫初为金家庄村吴天文老人家检修线路。图片来源:苏州文明网
3.怀着助人为乐的心,他17年守护“孤岛”光明
无偿献血是为了帮助他人,而这份助人为乐的情怀,也一直渗透在龚卫初的血液里。
昆山淀山湖镇金家庄村有一片2800亩的养殖塘面,由于四周环水,无舟楫不成行,被当地人称为“孤岛”。村里86户养殖户分散四处,船是进出的唯一交通工具。从1999年以来,热心肠的龚卫初就和同事们一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乘船而入,守护着“孤岛”的光明。
“孤岛”上养殖的全是螃蟹和鱼虾,每逢夏季高温天,鱼塘在凌晨时必须增氧。一旦停电,鱼虾易缺氧死亡,养殖户们一年的心血都会泡汤。每次,“孤岛”上有求助电话打来,若是龚卫初值班,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去,即使并非供电所抢修范围内的故障,他都会帮忙想办法解决。2015年7月19日零点,大雨滂沱,供电所的电话突然响起,“孤岛”上有9家养殖户出现断电。龚卫初和两名同事立即披上雨衣,冒着大雨出发了,他们在漆黑的夜里穿过泥泞的小路,再转乘小船上岛,在湿滑的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故障现场。经排查发现,出现故障的是养殖户自己家的触电保护器,不属于供电抢修范围。但是,龚卫初和同事们没有推脱,而是全力帮忙抢修。当增氧泵“嗡、嗡”声响起时,养殖户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好电力哥”龚卫初(右一)。图片来源:苏州文明网。
“电力出了故障,岛上的养殖户能指望谁?如果我们不帮忙,他们就真的没办法了。”这是龚卫初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要是村民有困难,他就义不容辞帮忙。
作为一名抄表员,龚卫初别出心裁地为三个村1500多户村民发放了用电便民卡,卡片上有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谁家有问题,都可以给他打电话。2014年春节的除夕夜,龚卫初在家刚吃上团圆饭,就接到红星村一对老夫妻的电话,家里没电了,不知道是什么故障。他担心老人家没有电会出事,二话没说,搁下碗筷,拿起工具就出门了。等龚卫初修理完老人家的线路故障回到家中,年夜饭早就凉透了。
龚卫初负责抄表收费的几个村里,有20多户“特殊”家庭,有的是孤老,有的是腿脚不便,无法出门。在2013年前,村里还没有电费收费点,村民交电费得到淀山湖镇上的营业厅。考虑到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龚卫初每次都是自己跑去镇上,帮他们先把电费交了,再挨家挨户去送发票。
“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刮风下雨,谁家用电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龚师傅准到。”谈到龚卫初,村民们交口称赞。
(本网根据《抄表工21年坚持无偿献血 16年为“孤岛”护电》、 《“好电力哥”龚卫初 21年无偿献血7万多毫升 10本献血卡记满爱心》等稿件综合,感谢苏州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坚持,是一种勇气;坚持,是一种品格;坚持,是一种责任。“奉献”一时,很容易做到,但如果让人坚守十年,甚至几十年却很难。而正是“难能”,所以“可贵”。从龚卫初的事例中,我们读到了“奉献”的真谛。22年的义务献血,17年的“孤岛守护”,龚卫初在执着坚守中“奉献”,而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精神内核。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