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云和项宗义

发布时间:2016-05-18 20:54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15-10-20 15:03:18 | 查看:2291次

  “留守”校长以校为家 倾情守护山区孩子

  ——记“敬业奉献好人”云和县项宗义

  距离云和县城31公里,海拔970米的群山之中,有一所全县海拔最高的小学——黄源小学,被称为云和县的“西藏小学”、“风口小学”。学校条件艰苦,学生家庭生活困难。2011年,一位年轻的校长来到这里,用他的真诚和质朴关爱着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而奔波忙碌,让爱心的阳光照射进这所山巅上的学校。他,就是云和县黄源小学校长项宗义。

  “不能让学生过我二十年前的生活了”

  项宗义至今还忘不了当年来到黄源小学时的情景。

  2011年9月1日,项宗义从云和县沙铺小学调任至黄源小学担任校长。走在学校里,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新来的校长,淳朴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怯。项宗义也微笑着看着他们,看着这群身材瘦小、面色蜡黄的孩子们怯生生的向他问好——“您好,项校长”。项宗义的笑容背后泛起了一丝酸涩。

  午餐时间,项宗义来到了饭堂,只见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摆着一罐咸菜。白饭就咸菜,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见此情景,项宗义之前的酸涩变得更加浓烈了。虽然当时每位学生每个学期已能够享受200元标准的营养餐,但受制于山区小县的财政状况和物价水平,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能保证吃上一顿2元左右的营养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求学经历,二十年前,因为物质匮乏,只能吃咸菜,没想到二十年后,我的学生依然是白饭配咸菜。”项宗义说,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个现状。

  项宗义心情忐忑地拨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正是杭州市萧山区慈善总会时任会长褚木根。早在2009年,当时还在沙铺小学任教的项宗义就已经与萧山区慈善总会有了联系,几番接触中,项宗义的真诚和质朴给褚木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话里,项宗义将黄源小学的情况向褚木根作了介绍,电话那头的褚木根没有犹豫,他说,“小项,无论做什么,我都信任你、支持你。学校营养餐还需要多少钱,我们来承担!”一句话,如同温暖的阳光,顿时照亮了项宗义的内心。萧山慈善总会承诺,每年为学校提供5万元的营养餐餐费,孩子们的伙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2011年11月9日,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范大姐帮忙》和浙江经济台财富广播《帮忙第一线》还成立了浙江首个省级主流媒体帮忙联盟,专门组织记者赴黄源小学跟踪采访学生的生活状况,为学生寻找爱心帮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宣传和帮助之下,杭州能工机电有限公司又为学校补足了营养奶的缺口,孩子们每天都喝上了新鲜的牛奶。

  从2011年年底开始,每次间隔一两个星期,项宗义都会早早守候在县客运站,等待“爱心巴士”准点驶达,然后负责把一箱箱的“爱心包子”护送回校。“从2011年11月底开始,衢州峰仔食品厂每周一都会通过从衢州经云和到龙泉的客车,托运12到14箱包子给我们学校的孩子们,这2000多个包子,确保了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吃到一顿营养早餐。”项宗义说。

  现在,云和县黄源小学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每周十五餐的营养餐制度。早餐有牛奶和包子,中餐晚餐每餐两菜,每菜有肉。热腾腾的稀饭、香喷喷的包子,可口营养的午餐和晚餐为这群顽强生长在山区的花朵输送了充足的养料。如今再次走进饭堂,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项宗义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我要对每一位爱心人士负责,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云和县黄源小学目前共有八十名学生,其中有三十三名留守儿童,十三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学校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项宗义都了如指掌。“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孩子们家庭情况也普遍不好,作为校长,我总想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支持。”项宗义说,对于学校的办公经费他总是能省则省,对于各类捐助款项的使用总是慎之又慎,有时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因为项宗义明白,这其实是对每一个爱心人士负责,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平湖县财政局与黄源小学有结对关系,时任局团委书记陆坚最为认可的就是项宗义的真诚踏实,他曾说,“项校长对于学生的真切情感感动了我,项校长走到哪里,我们的帮扶助学就跟到哪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项宗义总是积极地为他们寻求帮助。而促成每一位学生与爱心人士的结对,项宗义都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核对学生家庭情况,积极做好爱心人士的沟通交流。项宗义说,只有公平公正,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爱心人士负责。如今学校全部八十名学生中,已经有六十多位孩子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结对。

  “项校长,你好,我给学校的孩子们邮寄了一些衣物,麻烦帮忙签收转交。”“项校长,我们结对的孩子最近的情况怎样?”……打开项宗义的手机,里面都是爱心人士的电话号码和短信。项宗义说,他每天除了处理学校的各类事务,更多的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与爱心人士的沟通交流上。对于每一位爱心人士的来电和短信,项宗义都回答地分外认真,甚至到了斟字酌句的程度。他还成为了一个义务“快递员”,现在经常会有爱心人士给学校和学生邮寄各类包裹,项宗义都要到各个快递网点领取包裹,再逐一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我有责任将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也有责任将孩子们的动态及时传达给爱心人士。”项宗义说,他还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们要学会感恩与回报。

  为了对接资助和结对的事宜,项宗义几乎没有过完整的休息时间。2013年大年初一,项宗义没有在家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与萧山电信的一位爱心人士踏上了走访困难学生的漫漫山路。他们所要走访的学生叫杨晓芬,家住偏远的水坳头自然村。时值寒冬,冰雪封山,道路难行,他们的车子在山间小路上艰难前行。道路结冰积雪,他们就下车除冰铲雪,经过几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水坳头自然村。

  杨晓芬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单一,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拮据。村里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搬迁下山或是外出务工了,唯独杨晓芬在内的少数几家人依旧居住在破败的旧屋中。看着土墙上的奖状,爱心人士对项宗义说,他会一直资助杨晓芬直至大学毕业。回家的路上,项宗义看着逐渐消失在冰雪中的水坳头村,心中感慨万千,他觉得这个年,过得别有意义。

  “作为老师,最欣慰的莫过于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项宗义的内心深处,始终恪守着一个教书育人的梦想。2005年,为了寻梦,项宗义放弃了在宁波待遇优渥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每周一早上到学校,周五下午回家,项宗义吃住都在学校。妻子儿子都在县城,项宗义克服思念,坚持工作。支持他坚守岗位的,正是当初秉持的那个教书育人的理想。

  项宗义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2008年母亲节那天,时任沙铺小学校长的项宗义在学校开展了“帮母亲洗洗脚”的活动,全校一百多名学生集体为自己的母亲洗脚,从中学习孝敬长辈的传统文化。

  农村孩子普遍害羞、腼腆,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项宗义在艰苦的办学环境中坚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给学生创造好的环境,更要在精神层面给他们搭建舞台。”项宗义说。虽然条件简陋,但学校每年的“六一”晚会从未间断,他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六年级的吴雅婷原本是个及其内向的女孩儿,但经过几次历练,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变得更加活泼自信了。2012年的“六一”晚会,项宗义将主题定为“在爱的怀抱里成长”,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感恩一直关心和支持他们的爱心人士。

  在学生们的眼中,项校长虽然在学习上要求严格,但在生活上却如同一位慈爱的父亲。项宗义对孩子们的关心总是细致入微。每天早晨六点多钟,项宗义就早早地起来,踱步到饭堂,看着孩子们吃完早餐到教室自习。每个夏夜,他又会来到孩子们的寝室,给他们点上蚊香……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学生项世民的家是两间木结构的老房子,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中间隔着一道木板墙。在过道门的上方,挖了个正方形的洞孔,一只发黄的灯泡挂在洞孔内。项宗义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给他买了一些生活物品,还找人帮他家装了新电灯,项世民一家从此告别了“凿墙借光”的日子。

  四年级的潘守斌来自单亲家庭,残缺的家庭让他极度渴望母爱的抚慰。一天课后,项宗义看见这个孩子呆坐在座位上,眼中满是落寞的神情。项宗义搂着他的肩膀问,“想妈妈了吗?”潘守斌点了点头,项宗义说,“别伤心,项老师以后就当你的‘妈妈’吧,你有什么要求都跟项老师提。”看到潘守斌破旧的衣服,项宗义又从县城给他买回一套新衣服。

  工作和生活难以两全。一边是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可爱的学生,一边是操劳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天平两端,项宗义首先选择了工作。前段时间的一个凌晨,项宗义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电话听筒里传来儿子稚嫩而委屈的声音——“爸爸,我想你抱抱我。”项宗义顿时热泪盈眶。“其实最对不起的还是家人,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完全尽到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项宗义说。

  项宗义用自己的言行获得了孩子们的认可,他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不仅如此,学生的家长们也被项宗义的付出所感动,还有学生家长给项宗义送来了锦旗。如今在黄源乡一带,只要提起项宗义,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说一句“项校长,好样的!”“只要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作出一点牺牲也是值得的。”项宗义笑着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