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5 16:10 | 来源:华龙网 2014-12-03 14:56 | 查看:978次
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
范丽,女,29岁,护理学本科,生于1983年12月。于2009年通过社会公招考试,进入虎威镇社会福利院工作。五年以来,这位80后放下了年轻人应有的娱乐、爱好,把她所有精力都奉献在了敬老爱老的事业上。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扬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真真做到爱老、敬老、助老、养老,把老人当亲人、把院事当家事。
范丽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们,更是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爷爷、奶奶。福利院的老人都把她当成是自己的“亲孙女”。
亲情关爱老人,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福利院里有位残疾老人叫李正荣,因发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她亲自护送到中山医院住院治疗,并安排人员轮流照看。手术后,由于医疗费用出现问题,她曾多次与院方交涉,确保老人的治疗。她每天到医院看望,排解忧愁,讲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中山医院的医生、护士们都说:“范院长,年纪轻轻,对待福利院的老人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她微笑着说。出院时,她亲自到医院接他“回家”,李正荣老人眼里噙满泪水说:“没有你我早就不在人世了,你比我亲人还亲啊。”
还有一次,院里的秦光发老人70多岁了,经常肚子痛,看着老人痛苦、焦虑,她主动提出带他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搀扶着他去做各种检查、拿药,为秦爷爷在医院跑前跑后的,医院的医生都说:“范院长,现在社会像你这么年轻的做福利事业,为老人服务,关爱、关心老人的年轻人很难找啊”。看着满头大汗的她,秦光发老人拉着她的手满怀感激的说:“谢谢,以前从未有人对我这么好过,你真好,就像是我的亲孙女一样。”
范丽同志深深感到,福利院里住的都是孤寡老人,没儿没女,性格孤僻,他们需要亲情抚慰,心灵的沟通。有一次,福利院的周普贵老人70多岁了,个性好强、固执,时常被其他老人说三道四,心里十分难受,闷闷不乐,寡言少语,她感受到老人的苦恼,亲自邀请老人来到办公室,倒茶给老人,与老人聊天、说说心里话,给予心理疏导。“以前从没有人跟我这样聊过天,说过知心话,现在心情好多了,想想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了。”老人笑着说。看到老人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她皱紧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帮助老人,健康生活
为了丰富院民的文化生活,根据院民个人爱好、特长,院内设置了棋牌、图书、报纸、电视、健身器材、劳动等项目,还给每人发放了一台收音机,听到更多来自外界的声音。
“刚进福利院时,老人们的生活十分单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坐着、呆着,也没有人聊天摆龙门阵,让我觉得十分难受”范丽说。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学习、谈心交流、唱歌、打牌等集体活动后,老人们才慢慢喜欢上各种娱乐项目。每天早晨,老人们按时起床,拿着收音机走到院内的健身器材前,一边听收音机里播送的早间新闻节目,一边锻炼身体。午餐后,就走进活动室,翻翻图书、看看电视或阅读报纸,了解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晚餐后,就和院民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有时候也和院民打几圈棋牌什么的。院内的杨龙辉老人时常说:“在这儿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生活乐趣也越来越多,每天都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中。”
以院为家,和谐共处
在福利院工作是一种意志的磨炼和心灵的升华。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是最好的约束,是最直接的要求。她自当院长起她就树立以院为家的思想,从未放过节假日,从未出现过无故旷工离开的事情,过年过节都是与院民在一起。她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可她没有送她上过一次学,接过她一次放学,女儿求她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她都没去,全靠女儿的外公外婆照顾。而她的丈夫每次下班回家休息时,她都会让他到院里来做义工,帮助老人们维修门、安装灯泡、水龙头、调试电视机、摆摆龙门阵等。她的家人与院民之间已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亲情。
五年以来,她无时不刻的为老人着想。院民食堂设备简陋,使用柴火灶,老人们觉得很不方便,她多次与领导商量将柴火灶改为现代化天然气灶,购置了猛火灶、蒸饭车、微波炉、电热水器等厨房餐具设备,改善食堂煮饭条件。炊事员刘成凡老人欢心地说:“现在做起饭来轻松多了,而且节约时间,早上再也不用起那么早了。”每月她都会按时给每位老人发放洗衣粉、肥皂、香皂、卫生纸、蚊香等;每年的夏季、冬季,她会及时的为每位老人添置适合他们的衣、裤、鞋、袜和床上用品等;每逢过节她都会亲自打理厨房的伙食,老人们时常说:“我们来了为好院长,也是来了为亲孙女,诚心诚意的关心我们的生活。”范丽为福利院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亲情和幸福。时常有人问她:“你还这么年轻,每天和这些老头、老太太一起生活,不觉得烦吗?还是早点跳巢算了。”“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她很平淡的说,为福利院老人甘于奉献,在当地已传为佳话。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