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陈广芹真情诠释美德

发布时间:2016-05-14 23:15 |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15-08-27 09:46:12 | 查看:1427次

【用真情诠释美德 ——柳河县孤山子镇黄泥村陈广芹的故事】

记者 吴茗

在柳河县孤山子镇黄泥村,陈广芹和丈夫一起尽心尽力地服侍着80岁的“老爹”齐松明,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当记者辗转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提起陈广芹一家,村里的乡亲们纷纷称赞道: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通过乡亲们的讲述记者得知,“老爹”齐松明与陈广芹并没有血缘关系,缘何成为了“一家人”,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讲起。陈广芹1960年出生,1988年,她和家人从东丰县搬到了黄泥村,与齐松明成了邻居。齐松明的老伴早年病故,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小霞。小霞出嫁后,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看到这种情形,热心肠的陈广芹看老人没做饭就端碗饭过去,炕凉了就把炕烧上,时间久了,感激在心的齐松明认陈广芹做了干女儿。2000年,陈广芹夫妇盖了新房,两口子一合计,索性将老人接进家门,正式成为一家人。

那些年,陈广芹一家日子过得清苦,丈夫有严重的哮喘病,不能下地干农活,三个孩子上学,家里外头只有陈广芹一个人忙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即便如此,陈广芹也没让齐松明老人受半点委屈。村里来人卖好吃的,陈广芹总要先问问老爹想吃不,买回来后还要藏着掖着怕孩子们看到,只给老爹一个人吃;从地里干活回来,怕老爹挨饿,不管多累,陈广芹马上烧火做饭,不一会儿工夫就把老爹爱吃的饭菜端上桌;老人爱吃肉,怕他血脂高,陈广芹买回来大块的五花肉,总会细心地先将油榨出去,然后再炖得烂烂的端给老人吃;山里的冬天格外冷,陈广芹和丈夫以及孩子们的棉衣一穿就是几年,但老爹的棉袄棉裤却是年年换新的,被子也絮得厚厚的……陈广芹把齐松明当亲爹赡养,村里人看在眼中,佩服在心里。大家都说,有陈广芹这个知冷知热的好女儿在身边尽孝,老爷子可真有福气。

陈广芹是个有心的女人,知道孝敬老人不仅仅是吃好穿暖,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有一年春节大年初一,村里来了秧歌队,村民都高高兴兴地在大街上看秧歌,齐松明老人却坐在炕头上抹眼泪。陈广芹知道他是想女儿了,说:“爹,您老不想出去看秧歌,俺娘仨就在家给您扭!”说完,领着孩子们系上红绸子就在自家屋里扭了起来,看到这场景,齐松明禁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虽然没有血缘支撑,但作为老爹,齐松明说话威严,俨然一家之主,家里的大小事宜,陈广芹都让老爹拿主意,女婿王丙库更是拿老爷子的话当圣旨,从未犟过嘴。

幸福的时光在温情中慢慢流逝,一晃儿,齐松明老人已进入耄耋之年,陈广芹夫妇也年近花甲。这个特殊组合的家庭,在黄泥河畔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而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齐松明突发脑梗,住进了柳河县中医院。在安徽侍候女儿月子的陈广芹听到老爹患病,一下子急得满嘴大泡,立即买了火车票往回赶。医院里,陈广芹为老爹喂饭递水,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病友和医务人员都说齐大爷有个孝顺女儿。在陈广芹的精心服侍下,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在陈广芹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也很孝敬老人。因家境困难,陈广芹的两个女儿早早就去了安徽打工,在外无论有多苦,挣下的钱每年都会准时寄给家里。每次和母亲打电话,女儿们总会特别叮嘱妈妈给爷爷买好吃的和新衣服。为了让老人开心,陈广芹的儿子每次带着妻儿从县城回来都要住上几天,让爷爷尽享天伦之乐。

陈广芹的孝心与爱心感染着黄泥村的每一位村民,但她说起这些却很淡然,“在我心里,早把齐松明认作自己的老爹了,所以不管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记者手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面临着时代的冲击与挑战,而如何对待老人已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陈广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以最初的爱心为起点,28年一路走来,爱心渐渐变成了孝心,最后成了平常心。这一心路转变历程不仅呈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精神世界的博大胸怀,更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有了新的传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