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4 22:29 |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15-05-15 09:31:14 | 查看:1077次
【鸭绿江上的“守护者” ——临江市水上救人勇士由文革的故事】
记者 韩雪洁
由文革(右一)和他的儿子江上救人后返回。 (资料照片)
身材壮实,脸色红润,说话直爽,待人热情,这是48岁的临江人由文革(董文革)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在鸭绿江边长大的典型东北汉子,现任临江市鸭绿江漂流公司经理。曾经是一名下岗职工的他,凭着过硬的水上功夫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多年来参与各类水上救援10余次,先后营救了50多人。“战功”赫赫的他谈起自己救人的经历很是淡然,他说:“这没什么,救人心安。”
由文革心地善良,坚强乐观。1992年,临江棉织厂破产,由文革夫妇双双下岗。于是,他琢磨着拉着兄弟和关系要好的下岗工人自主创业,“靠水吃水”,索性开办一家漂流公司,夏天漂流、开快艇,冬天拉“爬犁”。由文革用心经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还吸纳了许多下岗工人来就业。
由文革不仅在江边谋生,还当上了义务水上救生员,成为鸭绿江上的“守护者”。
2004年7月19日晚10时,临江市暴雨如注,忙碌一天深感疲惫的由文革刚要入睡,突然接到电话,让他和由文明、由文军兄弟三人立刻前往市抗洪指挥部报到。原来,有14人被洪水困在临江孙公岛上,洪水突然袭来,他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便被湍急的洪水围困在孤岛之上。当时天黑雨大流急,岛屿分布复杂,由文革三兄弟冒险出发。“大哥留岸接应!”由文革和三弟由文军驾着皮艇,逆着洪水、顶着大雨,闯入了茫茫黑夜当中。
雨水和浪花打在脸上,睁眼都困难,浑身衣服彻底湿透,紧紧贴在身体上,空气中弥漫着腐烂树木和泥土的腥味,即便紧挨着,两人交流也要靠大声喊。兄弟俩在这种漫天暴雨的深夜里根本无法掌握自己所处的确切方位,只能靠着自幼在此长大的经验优势,顶着水流“趟”船。几个小时过去了,兄弟俩的气力在一点点流失,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不远处隐隐传来“救命”的呼喊声。
孙公岛就在不远处,兄弟俩打起精神,朝着孤岛方向驶去。一船一船,来回三次把痛哭失声的人们接到岸边的落脚处,此时已是凌晨5点,待最后几人撤离时,小岛几乎被淹没了。由氏兄弟辛苦了一夜,他们年迈的母亲在湿冷的江边坐守了一夜,见儿子回来,连连说:“回来就好,能活着回来就好。”
每次江上救人,都是险象环生。2013年3月16日,由文革听到江面有人呼喊,原来是一个人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他踩着没过脚脖的冰水,冒着可能掉入冰窟窿里的危险,将落水男子救上岸。
临江市位于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2013年7月,临江市党政军民共同努力,在鸭绿江湍急的洪水中上演了一场跨国生死大营救。7月25日18时,临江市公安边防大队接到朝鲜慈江道中江郡安全保卫部通报称:该国三名群众被洪水困在中江郡上长里上长岛(中国临江市大湖街道葫芦套村对面)上已达5天,情况十分危急,请求中国救援。接到朝方通报后,临江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救援分队,市委书记张习庆带领由市人武部、公安局、边防大队和富有水上救援经验的由文革三兄弟组成的救援队组织营救。此时,天色渐暗,江面升起浓雾,能见度很低,而水流迅猛,水位仍在不断上涨,施救困难重重。经过对水情的分析研判,救援队决定让由文革带着儿子开冲锋舟到岛上营救。天色越来越黑,无法确认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一次、两次,父子俩都无功而返。当他们带上照明器材第三次驾舟靠近上长岛时,父子俩和翻译的呼喊声有了回应,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他们发现三名朝鲜群众瘫坐在江边的一棵大树杈上,摇摇欲坠。经过父子俩的努力,三名朝鲜群众终于被安全解救上岸。
由文革以自己的英勇行动感动了无数人。他多次被授予临江市、白山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8年6月被授予“第四届全省见义勇为模范”称号;2009年2月被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授予“搜救先进个人”;今年,他还当选为临江市政协委员、常委。(注:由文革早年被过继给姑姑家,因此证件上显示的是“董文革”,本文取他的常用名。)
记者手记: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的确,在一些与水和火相关的意外和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如果得不到救援,宝贵的生命可能瞬间消失。挽救别人的生命,是最大的美德。一个救了几十个生命的人,用什么样的语言能表达人们对他的感激和敬意呢?由文革,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一个艺高人胆大、舍生忘死的救人英雄,一个吉林大地孕育的平凡而出众的好人!
江水无情人有情。由文革没把自己救人的壮举当回事,他说救人为了心安。人性本善,怎能见死不救?可救人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当记者问由文革冒险救人心里是否害怕?他说:“几乎每次救人都很危急,并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这个问题,第一个想法就是怎样能把被困人员安全地救出来。”救人者有时也有苦楚,由文革说:“救人不图报酬,可是有时候救了人,人家上岸就跑掉了,说不寒心那是假的,怎么也得有句感谢的话吧?”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珍爱生命,心怀感恩,这样,社会上见义勇为者才能不寒心,才能越来越多,我们的生命才会在守望相助中延续、鲜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