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掏粪工也光荣

发布时间:2016-05-02 14: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1-05 10:56 | 查看:1096次

  袁亮,恩施市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沼气高级技工,十多年坚持在农村一线从事沼气池管护工作,凭着吃苦耐劳和坚守岗位的精神,袁亮赢得了村民们发自心底的尊重和良好口碑,被誉为沼气工程的"诸葛亮"。其事迹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能源网等十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14年被评为全省"最美一线职工"。

  在恩施市龙凤镇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年纪不大,却是全市沼气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他学历不低,却喜欢下粪坑为农户清理沼气池。十多年来,他把"掏粪坑"这又脏又累的活儿干成了事业,干出了乐趣。他,就是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沼气高级技工袁亮。

  袁亮,1979年3月出生。2000年,袁亮从恩施州农校毕业,来到龙凤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正是在这一年,恩施市开始大力实施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世世代代深居大山的农民对"沼气"这一新鲜事物感到惊奇和不解:"化粪池能烧水,还能做饭?列个饭哪个吃得下哟?"身处农技服务第一线的袁亮,看到了恩施农村即将发生的巨大变革,他更明白让淳朴简单的农民心甘情愿地接受"沼气",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几经考虑,他毅然决定投身"沼气工程"这一"新兴"事业。

  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袁亮找到单位领导,主动要求驻龙凤镇后山坡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帮农民干活的时候、在开屋场会的时候,他积极向农民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经常和大家讨论到深夜。笨鸟先飞,虽然他专业不对口,但只要哪里有沼气池施工,他就整天蹲在工地上,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学习。

  初生牛犊不怕虎,每天看别人修沼气池,搞维护,袁亮心里痒痒的,也想试试身手。遇上农户家沼气池漏气,他就主动请缨,按照操作流程仔细查找漏气原因,及时维修。有一次,遇上的问题非要下到池子里才能解决,而师傅们要几天后才能来,为了不让农户久等,袁亮决定亲自下去。这是他第一次下沼气池,站在池外,就已经被臭气熏得频频作呕,虽说袁亮不怕脏,但他还是花了十多分钟才鼓起勇气。谈起那天的经历,袁亮记忆犹新,"那真是捏着鼻子下去,闭着眼睛干活。"即使这样,恶臭还是向袁亮的鼻子、嘴巴、耳朵,向他的衣缝里钻,袁亮不记得是怎么完成了维修,也不记得是怎么爬出池外的,他只记得,当看见沼气池能正常使用后,大家的脸上都笑呵呵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两年的驻村工作中,袁亮把后山坡村沼气建设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迅速掌握了沼气建设与维护的技术。

  2004年,"五改三建"项目在恩施市大力实施,后来这一模式在全国得以推广,被誉为生态能源的"恩施模式"。全市沼气池建设迎来了高潮,探索沼气后续管理与服务体系,成为农村能源部门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沼气池管护质量,袁亮率先在全镇试行包建设、包管理、包服务的"三包"责任制。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给村里所有的沼气建设用户,并公开承诺,只要接到用户电话,一定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迅速解决。有年正月初六,袁亮正在亲戚家吃饭,向家村张家湾组张居顺给他打电话:"袁师傅,家里沼气不知是哪门搞的,自己修了几次,都没有修好,请你来帮忙修一下。"接到电话,袁亮放下碗筷,提上随身携带的挎包,开车来到村民家。一切打理完后,袁亮收取了3元的材料费,老张不干了,恶狠狠地说:"正月间,大家都在过年,我打个电话你跑这么远的路来给我修,油钱都不止3元,起码收50元。"老张把钱往他挎包里塞。钱在车上车下飞来飞去,可袁亮怎么都不肯收,老张只好把自家种的花生、柚子丢到他车上就跑。有时,为了给村民的沼气灶更换一个小小的开关,袁亮往返山路一走就是几十里,大家感慨地说,"袁亮搞事真扎实,像他这样的干部,我们老百姓最欢迎"!

  2006年,是袁亮难以忘记的一年。

  这一年,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转制,集体退出事业编,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袁亮成为退出事业编的农业服务中心职工之一。这一年,袁亮27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是出去打拼闯出新的天空,还是留下来守着这份似乎没有"前途"的事业?他犹豫了。"身份"没有了,留下来不过就是拿点死工资。可如果他离开,村里几百口沼气池、几百户人家怎么办?几年里,村民们都熟悉了他的号码,如果打给他,他能忍心说出"我不干了,你们找别人吧"这句话吗?袁亮看着一口口自己亲自修建、维护的沼气池,看着一盏盏明亮的沼气灯,他选择了留下。

  凭着吃苦耐劳和坚守岗位的精神,袁亮赢得了村民们发自心底的尊重和良好口碑,成了远近知晓的"名人"。近几年,市农业局为各乡镇配发了沼液沼渣清排车,设备先进了,效率提高了,袁亮跑的地方就更多了。

  三龙坝村青龙组吴运富,家里沼气池的沼渣过多影响产气,就托熟人捎个口信给袁亮,当天袁亮就带着专业除料队上门清渣。吴运富家沼气池内的粪便很干,无法顺利抽到管道内,只能靠在池外作业的师傅通过管道往里冲水,然后袁亮用双手不停地搅拌粪便,才能让沼液顺利进入管道,流到清排车内。虽然穿着橡胶下水服,可从早到晚待在池子里,汗水混着粪水裹挟在身上,熏得他眼睛都睁不开。热情的村民给袁亮和师傅们做好了午饭,但他们婉拒了村民的热情。袁亮说,不是不想吃饭,是吃不了,全身上下都沾满粪便,实在是无法吃。每天,只要开始干活,他都会坚持干完了再吃饭,饿了,就忍着,有时干一整天,袁亮也就饿上一整天。一般人家的沼气池清理需要五六个小时,但吴运富家的沼气池池大渣多,袁亮和工作队起早贪黑干了整整两天,按规定收取400元的油费和人工工资,可吴运富见他们又是出车,又是出人,还这么累,硬要多给200元,袁亮一口回绝说:车子是单位配了专门为老百姓服务的,我只能按标准收,坚决不能多收钱。

  一年下来,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沼气池里度过的。从他负责以来,每年免费上门维护沼气池600次以上;维修沼气炉具1200多台;全镇有0.9万口沼气池正常使用,达到 78.2%的正常使用率;袁亮所承包的向家村762口沼气使用率达到95.4%。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袁亮深知安全重于泰山,每次下池前,袁亮都会自己先下去,确保安全后,再让其他技术人员下去。袁亮所在的村组未出现过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他的服务队成为龙凤镇乃至全市的品牌队伍。

  "沼气有故障,请原谅(袁亮)"。这句话成了龙凤镇沼气用户的口头禅。袁亮不仅凭着他对工作的执着、负责,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口碑,还成了沼气工程的"诸葛亮"。

  在袁亮看来,沼气池是个宝,沼气可以供暖,沼液还是最环保的农家肥。为使当地农民合理利用"沼液",他与村组干部和农民们商议,在向家村建设以柚子为主的"生态果园"。袁亮说干就干,他和村民们一道,用自制的喷头为柚园进行沼液喷灌,不仅为柚树施足有机肥,还达到了生态杀虫的效果,用沼渣作柚树底肥,片片柚园盎然葱茏,棵棵柚子秀色可餐,果农们个个喜笑颜开,一到收获季节,慕名前来采摘、抢购向家村柚子的客商络绎不绝,去年,还曾出现车堵向家村村口的抢购场面。通过"三沼"利用,向家村1000余亩柚子产品质量明显提高,94%的沼气用户发展水果、蔬菜基地,亩产值净增200元以上。

  就在大家都认为袁亮的工作很有成就时,他又开始动脑筋,2014年3月,袁亮帮助村民吴荣梅成立了恩施市源亮农村能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走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市场运营化道路,让农村能源服务在市场竞争体制下,实现利益和服务双赢,让老百姓得到更优更实惠的服务。

  在袁亮服务品牌的影响下,目前,龙凤镇建立了10个村级农村能源服务网点,有 18 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服务于全镇的沼气用户,每个网点设有专门热线服务电话,为沼气用户解决了后续服务上诸多难题,农民深情地说:"有这样的服务队伍和技术员,我们沼气池用几十年都没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真喜欢"。

  工作上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热忱服务群众,每年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后续服务任务,得到当地群众好口碑和各级领导好评。袁亮事迹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能源网、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等十多家媒体典型报道。

  虽然得到了农民的喜欢、同事的敬佩、上级的认可,可是袁亮的收入并不高,也有朋友劝他放弃这份不体面的工作。然而袁亮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干一行就爱一行,村民的笑容和热情让他有了成就感,他从不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反而更加喜欢这份事业。

  袁亮说:"其实掏粪工作也光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