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2 21: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4-13 09:51 | 查看:1596次
在千里房县,有这样一个人,他并不富裕,却用善行义举温暖着无数不幸的人;他不会表演,却总能为可怜之人带去幸福欢乐;他身为农民,却如同民政局长,常年奔走在慈善公益道路上。这个人,就是最美农民义工赵伟。
一个人做好事
1980年12月,赵伟生于房县门古镇东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顽皮的他欺负了小伙伴,拒不道歉。爷爷拿出一张纸,写上一个"仁"字,告诉他"人"字后面加"两横",意思是人人相等、互相依存,做"人"要讲仁慈正义,乐于助人。由于年幼无知,这堂人生课他并没放在心上。
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感动。
2002年4月,22岁的他因不堪重负,负气从河南砖厂踏上了回家的路,更为晦气的是仅有100多块工钱,也在火车上被盗了。从十堰火车站下车后,饥渴伤心、无钱回家的他一次又一次求助路人,无果。正当他心灰意冷时,一个衣着破旧、满脸尘埃的环卫工伸出了援手,无偿给了他30元钱。热泪盈眶的他猛然想起爷爷说的话,"是啊,若不是无名的环卫工帮助,我还留宿在街头。"
"当好人,做好事,一辈子!"赵伟暗暗下定决心。
回家后,他发现农村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困难人无处不在。赵伟想,自己虽然没有钱,但有的是力气,帮他们做点力气活,也算是积德了。他制作联系卡,一家一户发给大家,告诉他们有困难打电话。
"爱心热线"搭起了"爱心桥"。一个电话,张家收庄稼,他帮忙挑回家,李家水龙头坏了,他免费维修,王家老大爷病了,他背着上医院,马家不识字,他帮着念家书……。
慢慢的,"有困难,找赵伟"成为当地口头禅。
有一天,赵伟在家看电视,突然听到哭声,一打听才知一个中学生因为天快黒了,外面下大雨,不能上学急得直哭。他二话没说,借来一辆摩托车,冒着大雨把她送到10里之外的门古中学。
没过多久,因为邻里纠纷,一个大叔头破血流,急需送院救治,由于早已错过客车,赵伟不得不顶着烈日背着160斤的伤员,奔走1个多小时将伤者送到医院,自己也因劳累过度大病一场。
两件事使他认识到,乡亲出行难。2005年8月,东拼西凑,赵伟终于买回一辆"爱心客车"。他在村头张贴便民告示,学生上学一律半票,老人、残疾人不收费。在经营"爱心客车"的两年间,免费接送困难学生200人次、残疾人300多人次,垫付资金1万多元。哪里有困难,他的"爱心客车"就出现在哪里;他的"爱心客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欢笑。
时间久了,赵伟掌握了做好事的定律,"富人能做的慈善公益,农民照样可以做,关键在心。""做好事并不难,有时搭把手,顺手帮个忙"。
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干什么,就用什么帮助他人。2011年赵伟改做门业生意,他又把他的小店打造成了"爱心门店",为福利院免费安装大门,为困难户减免安装费。
好事做多了,就上瘾了、成习惯了。他一看到困难人,就不由自主地帮个忙;一看到流浪乞讨人员,就不由自主地捐钱;一看到老弱病残,就不由自主地让座;一看到献血公告,就不由自主挽起胳膊……
逢人就帮、遇事就做。10多年间,他脱产做慈善公益4000多个小时、平均每年1个月,受助群众2000多人,别人视他为傻子,留过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都说他是"活菩萨"、"大好人"、"好村长"。
抱团做好事
2012年8月,赵伟作为首批车城义工队注册志愿者,赴郧县大柳乡最边远的杨家村送温暖。随行8人顶着烈日,扛着40多床棉被、400多斤粮油、大批衣服,沿着崎岖的山路,分发给40多位孤寡老人,已是下午3点多,早餐还未吃。
当晚,疲惫不堪的赵伟却久久不能入睡,让他心酸是苦难人还如此之多,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好可怜;让他兴奋的是,通过此次活动,他获得了摆脱势单力薄、力不从心的慈善公益的对策。
一个人力量太弱小,身后需要一个大团队。赵伟决心学习车城义工队,带动更多人投入爱心奉献的洪流,让爱心传递由点到面,抱团发展,让爱的星火形成燎原之势。
爱心有温度,能量可传递。经过半年努力,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成功组建车城义工房县分队,后更名为"大爱房县义工队",招募志愿者180人。现在"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有一个团队。"他誓言:用举手之劳的点滴爱心,为政府助力、为百姓解难、为文明助力!
当年12月18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赵伟却汗流浃背,心潮滂湃,这是他的义工队第一次大规模开展慈善活动。这一天,他带领8名义工,为家乡东河村8名孤寡老人送去30床棉被、200件衣服、8包大米。得知70岁老大爷蔡金发,住在一间四面透风、多处漏雨的土坯房里,赵伟立即带领大家为他加盖石棉瓦,修补墙壁。临行前,老人拉着赵伟的手说,"活菩萨啊,活菩萨!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啊!"
2013年元月,赵伟用真情打动了襄阳共展义工队,获捐棉被150床,并建立对口协作关系。腊月26至28日,赵伟和他的义工们带着150床棉被、大量衣物食品,顶着严寒,冒着山高路滑的生命危险,奔赴距县城100多公里的上龛草池、白玉等5镇11村,开展慈善摸底活动。摸清家底后,赵伟心情十分沉重,慈善公益之路不好走,有时,他又傻傻的笑了,有需求才有价值,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有牵挂就有动力。在别人欢欢喜喜过大年期间,赵伟已将慈善摸底情况通过网络,发布给了省内外各大义工组织。大年正月初八,赵伟携弟弟、女儿,带着400元钱和米面衣物,奔赴窑淮,给他一心牵挂的80岁孤老胡大爷拜年。看到胡大爷在寒风中冷的瑟瑟发抖,他当即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给老人穿上,老大爷笑了,他却因伤风寒病倒了,10岁的女儿赵怡坐在床头说,"爸爸,你真伟大,长大了我也要当义工!",赵伟激动地说,"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起做"。
成立义工队3年多,帮扶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不计其数,开展的慈善活动连他自己也记不清,赵伟流过泪,更多的是欢笑。
2013年3月19日,他走访贫困户杨秀喜,48岁的杨秀喜一家5个人,有4人重度残疾,他本人也处半失明状态,一家人租住在3间不能遮风避雨的狭小土坯房中。悲惨的家庭,飘摇的生活,让赵伟一下动了恻隐之心,发誓要为他们遮风避雨、重建家园。为了筹钱,他上蹿下跳,东奔西走,就是无果。情急之下,赵伟求助十堰晚报,请求售卖自己的摩托车,为杨秀喜筹款建房。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免费广告打出后,十堰义工邹女士同意出资3.5万元,帮助建房。住房问题解决后,杨秀喜激动地拉着赵伟的手,一声又一声的说,"恩人呀,恩人,是您救了我们一家人!"回想帮助杨秀喜的一幕幕艰辛,赵伟忍不住热泪盈眶,是为杨秀喜摆脱苦难而激动,还是为了步履艰难的慈善公益而伤感,他也说不清。
贴心话温暖人,贴心事感动人。在风雨飘摇的山乡,为孤寡老人送去棉衣粮油,听到激动的谢语;在边远的教学点,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在交通不便农家的小院,为残疾人赠送轮椅拐杖,品味他们站起来的样子;在乡镇福利院,义务劳动带给老人阵阵欢笑……,赵伟被感召着、激励着、滋养着、成长着、提升着、幸福着。
再难也要做好事
2013年12月,赵伟接到村民袁文杰的求救电话,说他的妻子因烤火不当,全身重度烧伤,入住十堰人民医院,需十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哭着请求"赵村长"帮忙。此时,赵伟正在广东江门打工,救人如救火,他来不及办理请假手序,就奔向火车站。回到十堰后,赵伟给一个又一个义工队发求助信,找到一个又一个单位化缘,最终仅募集善款6800元。袁文杰只好把妻子带回家,进行保守治疗。2014年1月,袁妻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此事对赵伟打击很大。做公益慈善这么多年,很多人向他求助过,有的身患癌症,有的上不起学,有的突降灾难……很多时候,这名七尺男儿只能仰天长叹。面对诸多苦难,赵伟以及他的义工队真的力不从心!
有的人不解的问,"赵伟,你做义工多少钱一个月?"也有人关切的问,"这么好的时代,你为嘛不出去打工挣钱?跟着那些孤寡老人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妻子深情地问,"做慈善我不反对,咱先致富,再帮人,好吗?"。
赵伟了回答的满眼都是泪。
他亏欠这个家,他亏欠老婆孩子、父母双亲,包括他自己。
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苦难者,他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差点儿把命都搭进去了。越是最寒冷的季节,越是他访贫问苦最频繁的时刻,看望孤寡老人的路上寒风刺骨,回家被窝里暖半夜还在哆嗦。总是忙禄到天黑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骑摩托车返回,多次险些翻车坠崖。
为了义工队的运转,为了慈善事业不间断,为抢抓每一个慈善机遇,在家庭生活上,他省了又省,算了又算,在帮助别人时,却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多年来,他把5万多元存款一点一点的分给了可怜人,自己却变得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相当可怜。全家团圆的节假日,他撇下家人,去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女儿快小学毕业了,他从没开过家长会。
春节后的晚上,赵伟收拾行李,准备出门打工,突然接到张大爷的求助电话,赵伟想都没想,又奔向了慈善公益的漫漫长路……
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你的存在已经背负了爱和被爱的责任,背负了很多人的期望,就会有更强大的力量簇拥着你前行;虽然面临的困难超乎想像,注定还得出发。
因为,很多人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很多人,牵挂实在太多太多。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要做好事。从一个人献爱心,到组织一群人做公益;顺着难者呼救奔走,迎着世俗叹息前行,赵伟用涓涓小善向着一辈子做好事的目标迈进。正是这样的房陵儿女,用静静释放的正能量,托起"大爱房县"的湛湛蓝天。(房县文明办 赵礼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