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7 22:01 |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5-01-23 18:19 | 查看:1235次
郑立军,甘孜州九龙县政协副主席
这位农民家庭中长大的干部,始终恪守党的群众路线,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为民思策,他严守原则、务实为民、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和跟群众谈“田坝话、农家话、贴心话”的工作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郑立军出生于九龙县湾坝乡一家普通的农户家庭,1990年高中毕业的他被招聘为乡镇干部,从乡司法助理、乡专武干事到乡长、乡党委书记、区工委主任,再到县政协副主席、县交通建设协调指挥人员。
这位农民家庭中长大的干部,始终恪守党的群众路线,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为民思策,他严守原则、务实为民、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和跟群众谈“田坝话、农家话、贴心话”的工作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也正因为如此,他和许多农牧民群众交上了朋友、变成了亲戚。
翻开他的履历表,“九龙县资源开发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区工委主任”、“全州优秀党委书记”、“全州县优秀共产党员”、 “开展群众协调工作1000余起”、“用3年时间所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先后帮助200余名群众解决打工就业途径”等等,这一项项荣誉和一组组数据真实的再现了他的工作历程。
正是这样一位勤勉务实、敬民爱民的好干部,却永远离开了他所深深依恋的这片土地,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来不及与亲人见上最后一面,来不及对年逾古稀的父亲、相依相持的妻子、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进行最后的嘱咐,就这样带着对尚未完成工作的牵挂与不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交通会战的工地上,留在了工作岗位的最前沿。
时间,定格在这平凡的一天:“老郑,您一路走好!”
2013年6月10日,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许多同志都利用这难得的假期选择回家与亲人团聚或是外出旅游放松。而这时正是瓦九路建设工程最紧要的攻坚阶段,各标段施工队趁着这几天天气状况良好正抓紧时间铺设水稳层。想到最近路面铺设还需要马上协调村组支持施工队采挖1000多方的石灰岩,老郑再一次选择了放弃假期休息,并要求协调办的高学明、刘心武两位同志和他一道上山去找到正在山上采集虫草的村组干部就采挖石灰岩的事情再做一次协调。通过一个上午的耐心工作,协调进行得十分顺利,最终村民们答应以每方4元的价格将石材出让给施工队。当3人回到指挥部驻地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炊事员刘永红看见郑立军他们回来后一边抱怨总是没有正点吃饭,一边正准备弄饭,老郑突然一拍大腿说:“再等一下,我到山包上有信号的地方给县上打个电话,要跟林业局长马文才协商一下采石灰岩牵涉砍伐部分杂木的事情。”话还没有说完,人已走出了指挥部大门。
“下午我要去排查施工用电线路安全,还要到村民家协商解决几处已发现的安全隐患。”“老高你们回县上一趟,明天跟国土局和环保局衔接一下植被恢复的问题”老郑一边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向大家安排工作。
当老郑和刘永红从汤古村中古组组长泽仁汪登家走出时,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11时。
“你去倒车,我有点不舒服,要去方便一下”老郑对刘永红说道。
等了好一会儿不见老郑回来,刘永红担心天色黑暗老郑不识路径发生危险,便拨通了老郑的电话:“老郑,你在哪里?需要我把车开过来吗?”“你就在路边等我,这里到处是水坑,车开过来容易陷着……”老郑话还没有说完,电话那头传来了嘟、嘟、嘟的忙音。刘永红心里咯噔一下,他一边大声呼喊老郑的名字,一边跑下路坎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寻找老郑。
当来到一处水塘边上时,水塘中央老郑漂浮的衣服一下映入刘永红眼前,“老郑!老郑!来人呀!救命呀!”刘永红一边呼喊一边涉着齐腰深的水向水塘中央奋力靠拢…….
“老郑,你坚持住,我马上去叫人!”筋疲力尽的刘永红把气息微弱的老郑拖到岸边后,立即向公路边上跑去。
几分钟后,当路过的一位热心司机和刘永红赶到时,老郑已经永远的停止了呼吸……
清理老郑的随身遗物的时候,刘永红捧着那本被浸泡的字迹模糊的工作日志泣不成声:“老郑啊,您一路走好!”
追忆,他兑现了老书记的嘱咐:“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
郑立军刚参加工作时,时任党委副书记的牟少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郑,我们基层工作者,天天面对的是老百姓,千万不要嫌他们穷、嫌他们脏,只要真心对老百姓好,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事,就会赢得老百姓的拥护。”
老书记的这番话,他铭记了一生。
他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郑立军生前常常给人们讲起他初次下队工作时见到的一幕:在村旁路口的桃树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赤着一双脚,正在地上捡着桃核;背上背着一个黑瘦的小男孩,看见了陌生人,男孩哇哇的哭了起来。小女孩低着头说:“弟弟别哭,等姐姐卖了桃核就有钱上学了,就给你买糖吃”!面对这一幕,当时的他的眼眶湿润了,面对贫困的山村和群众期盼的目光,郑立军暗暗下决心,不把这里建设好了,不把这里的贫困面貌改变了,决不离开这片土地。
那一年由于贫困,很多村民无力购买农资,眼看到了播种季节,一千多人为了种子、化肥、农药发愁,郑立军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全乡270户村民担保赊购农资,当时的他工资才400多元,赊欠的物资就有40000多元,在群众看来,干部帮农民赊农资,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郑立军的同事和家人都为他的“鲁莽”捏了一把汗!郑立军的妻子调侃道:如果还不了钱,你就去喝西北风吧!
在扶贫解困工作中,郑立军一个人主动要求联系了28家贫困户,而且这些贫困户都居住在最偏远的村组---烟袋乡上海底、白岩子组,走路要整整一天才能到达。一些人对他说:“你疯了吧?负责这么多贫困户!”,此时郑立军总是淡淡的一笑,他深深的知道,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挣表现”,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确定联系户的当天下午,他不顾山路崎岖,泥泞难行,只身一人到所联系的贫困户家里调研,一去就是一个多星期,饿了就啃两个“烧洋芋”,渴了就喝两口山泉水,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情况,制定出了较为科学的扶贫方案----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通过花椒、核桃栽种、土豆种植,本地土鸡、黑山羊养殖来带动大家致富,为了跑项目、找资金、改变贫户固有的传统观念(当地老百姓较为守旧,观念落后,只愿意种玉米、小麦、荞麦等,更不愿意搞规模化养殖),他夜以继日的奔波于县级有关部门和群众之间,脚磨起泡了,用钢针挑破,继续走,鞋子穿坏了舍不得买一双,拿起麻绳缝补又穿。为了说服农户搞特色种养,三天三夜“赖”在人家不走。
通过努力,他联系的28户贫困户全部验收合格,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贫困户的娃娃们背上了崭新的书包!
在担任九龙县湾坝乡党委书记,湾坝区工委主任兼洪坝乡党委书记等职务期间。他经常对干部们说:“要改变当地一穷二白的面貌,就必须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开拓的精神来努力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每一件事”!
湾坝、洪坝乡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唯一一条到雅安地区石棉县的外出公路一到雨天就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法通行;乡境内的湾坝河上联接两岸的桥梁很少,往来极其不便,群众出行、买卖货物、运送物资困难,稍好点的家庭运用畜力驮运,经济困难点的家庭只有肩挑背磨,老百姓的生活很艰苦,当地流传这样一句童谣:“河连着河,山连着山,河东望到河西边,走个山路走半天”!“当官的不把路修好,山里百姓吃不饱”!
为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郑立军绞尽脑汁,把能想的招都想了遍,厚着脸皮四处争取资金,碰了不知道多少回“南山壁”,吃了不知道多少回“闭门羹”,但他的乐观豁达,让人感概,他总是自嘲:“我鼻子大不怕碰,胃口好吃得多”,靠着坚强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采取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加上争取到位的补助资金,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马,苦干实干,修通了湾坝乡39.5公里的通乡路,新架设了该乡钢索桥11座,解决了6700多人的行路难题。
他是“急、难、险、重”的担当者。1994年至1998年郑立军在县属重点企业龙财公司兼任办公室主任、企管科科长,负责龙财公司办公室工作,分管挖金沟铜选厂、矿山管理等业务,全面负责矿山公路建设。当时修建的一条公路要经过一段叫“柏香林”的路段,该路段全在高山峻岭之上,悬崖峭壁,山石林立,长达11公里没有一寸土质层,为了搞好工程建设,郑立军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带队上山,天天吃住工地上,每天都要在数百米的峭壁上摸爬十来回,稍有不慎将粉身碎骨。随行的同志因为恐高无法跟进,最陡峭的地方的勘察都是郑立军同志亲力亲为,当地的村民佩服的戏谑道:“比猴子还麻利哦”!一年多以来,仅仅回过家里一次,年幼的儿子见了他,竟然都不认识了!
1997年挖金沟铜选厂所在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滚滚的泥石流,像潘多拉魔盒放出的妖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潜入漆黑的午夜,扑向无辜的工人和群众,转眼间就有9名工人被无情的吞噬,崭新的厂房化为乌有,新凿的矿洞被泥石掩盖,在这人力不能掌控的天灾发生后,郑立军同志迅速带队抗灾抢险,不等不靠不要;他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处理善后,组织人力物力重建工厂,有人预计至少3个月才能恢复生产,可他仅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抢通了公路,修复了机械设备,恢复了生产。公司领导感慨的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工作狂人”!
2004年随着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滨东电站”开工,拉开了九龙水电资源大开发的序幕,2005年全县成立了五个移民工作队,郑立军任湾坝移民工作队长,负责湾坝片区水电开发征地移民协调工作,挑起了移民工作这一“天下第一难”的重担,开发建设中,老百姓受利益驱使,经常发生抢修、抢建、阻扰施工等事端。郑立军同志没有被当前困难吓倒,他经常深入到移民户家里调研走访;加强学习政策法规,带领乡村干部跑断腿、磨破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忍辱负重,殚精竭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处理了一个又一个事件,调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创造起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了资源开发的顺利推进。同时积极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组织当地群众就近打工,年均增加收入600多元,协调督促开发商兑付了大量补偿款。
他是发展路上的排雷人。2009年,全县水电资源开发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全县电源点建设点多面广,征地移民工作利益矛盾十分突出,做好移民工作,维护移民利益,消除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不稳定隐患,摆上了县委县府领导的议事日程,用人之际又想到了郑立军同志,他被任命为九龙县移民指挥副指挥长;从事水电开发移民工作,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想“为政之道,爱民而已”!在调解工作中,放下身段,倾听民意,以规办事,树立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理念!就能顺利解决好群体事件、涉诉、非正常上访等不稳定的事端。
2010年,因水电开发建设,九龙县斜卡乡麻窝组将全体移民,在移民安置的协议书上有54户群众坚持不签字,群情激愤,人群躁动,随时有造成群体突发事件的可能,移民安置陷入僵局,水电开发建设陷入停滞,郑立军同志亲自赶到现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深入交换思想,把移民群众的诉求放心间,经过20多天的努力工作,周密科学合法的查勘,合理的赔付,耐心细致的劝说,终于让这一风波得以平息,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了解到移民群众生活困难,解决其就近务工,听说移民群众子女上大学困难,慷慨解囊。
这样的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就是郑立军同志天天要面对的工作:洪坝乡滨东电站开发,移民搬迁陷入僵局,移民欲集体上访,郑立军同志亲往调解22次……
斜卡乡地企经济纠纷,一度造成严重治安事件,多方调解无果的情况下,郑立军同志主动请缨,亲往调解23次……
湾坝乡下湾组彝族村民发生婚姻纠纷,一人上吊自杀;近1000余人聚集,群体械斗一触即发,郑立军同志不顾自身安危,亲往调解长达四天,最终这些矛盾纠纷都被逐一化解在了当地……
郑立军同志共调解过民事纠纷1000多起,其中大型群体纠纷30多起,涉命民事案件、涉诉、非正常上访案件300余起,协助处理治安案件100余起,多次打击邪教“门徒会”,转化迷途群众26人。
有情“无情”人心在。常思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想贪欲之祸,在面对金钱的诱惑、利益的困扰、亲情的要挟。郑立军同志不改初衷,总是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恪守廉政准则,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
看到他手中权力的一些人,怂恿他“承揽工程”、“拿回扣”等,都被他一一回绝了。
郑立军同志说:“作为一位领导,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权力,但我清楚的知道,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只能为群众‘捞好处’!而不是为自己或者个别人”。
在基层工作时,全乡有多少孤儿、孤老,全乡有多少特别贫困户,全乡有多少因病返贫的群众,他总是牢记在心里,走访慰问,结帮扶对子,并长期帮扶两家孤儿和特困户,每年看望,对孤儿上学,孤老安葬等慷慨解囊。
“忠孝不能两全”,郑立军同志把时间花在群众身上太多,为家庭付出方面太少了,他有着一个个永远无法舒缓的心结---在湾坝水电开发工作的紧要关头,母亲因癌症去世,他最终没有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提到这事,这位铁骨硬汉不禁潸然泪下,他说:“作为一个儿子,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能尽到人子之责,没有能报答母亲恩情的万一,是不孝之子”!在斜卡乡征地拆迁的紧要关头在家务农的妻子却因病倒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他却在工地上调解纠纷,没有能送上一杯热水。他说:“作为一个丈夫,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能尽到人夫之责,没有能给她应有的关怀,我不称职!”
缅怀,永远活在群众的心坎上:“老郑,路再远我们也要来送您一程。”
郑立军同志因公殉职后,消息不径而走,他曾经工作过的湾坝、洪坝两乡距离九龙县城约400多公里,噩耗传来后,许多群众自发的组织起来赶往九龙县城,只为再看一眼他们心中的好书记--郑书记。湾坝乡村民阿石尔吉悲痛的说“老郑,你说好等过段日子工作不忙了就回湾坝来看一看乡亲们,你可是一向说话算数的啊,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村民杨德红站在郑立军同志灵柩前满眼含泪:“老郑,您就是我们的亲人,亲人走了怎么能不送一送呢,路再远我们也要来送您一程!”
瓦九路公路建设协调组所在的呷尔镇、汤古乡两地的很多群众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自发的赶来吊唁,许多群众感慨:“郑主席真是一个好干部,这样的好干部没了,我们想着都心疼”。汤古乡汤古村的书记贾初说:“郑主席对汤古公路建设一草一木的了解比我这个当村支书的都还清楚,前两天他还在跟我谈移除鸡丑电桩边上那颗树木的事情,还约好了时间一起再到实地去看一看,哪里知道……真是可惜啊……”
郑立军的妻子钱正芬悲痛万分,她自己没有工作,一直在家务农,全家人的生活都得依靠郑立军一人的工资维系,自去年儿子考上公务员后,眼看着日子渐渐好转起来,郑立军却撒手人寰,丢下了母子俩和年逾古稀的老父亲。
郑立军同志48岁的人生忙碌而精彩,一串串闪亮的足迹就像一个个悦耳的音符,把它们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爱民之歌!敬业之歌!如今斯人已逝,但他未完的事业仍在延续,这条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富民之路终将通达山外!
2014年2月,中共甘孜州委决定,追授郑立军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来年陌上花开时,君已毅,天堑变通途。
好人寄语:我这一辈子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和群众打交道,换了这么多岗位,只有跟老乡待在一起,我才感觉自在。
道德点评:郑立军同志是甘孜藏区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他的感人事迹为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拼搏实干、服务群众,凝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正能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