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腿村医15年行医路 “走”坏24只小板凳(7图)

发布时间:2016-03-28 09:32 | 来源:重庆商报 2016年1月21日 A06 | 查看:5157次

  她说:只有经历过,才懂得病人的痛

1 李菊洪用小板凳“走”出村卫生室本版图片由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2 李菊洪在村卫生室等待患者 商报图形 吴静 制

▲李菊洪和她“走”坏的部分小板凳

李菊洪的一天 早晨,李菊洪的丈夫推着她出门。

上午,李菊洪在村卫生室坐诊。

中午,李菊洪准备下午出门的药品。

午饭后,李菊洪的丈夫背着她上山随访。

下午,李菊洪上门为一位老人检查身体。

  遇到困难,她每次都用“天助自助者”勉励自己

  她出诊难免爬坡上坎,都是由丈夫背着完成

  她双臂同时向小板凳发力,纵身跃上半人高的坐诊方凳

  她两手各抓住一只小板凳,随着臂膀摆动和身子挪移,便“走”了起来

商报记者 郑友

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卫生室,位于省道110旁。在这个卫生室里,有一位没有双腿的女医生,她在工作中需要“行走”时,就用双手各抓着一只小板凳挪动。

对于这里的村民,这个场景很平常。因为这位37岁的女医生李菊洪,已在这里为大伙服务了15年。15年来,先后“走”坏的24只小板凳,记录下李菊洪行医6000余人次的点滴。

1月8日,合川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的“最美合川人”大型公益活动发布第三季评选结果,李菊洪榜上有名。

她两手各抓住一只小板凳,随着臂膀摆动和身子挪移,便“走”了起来

19日7∶30    出门

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2组,省道110从村旁穿越而过。李菊洪的家,一栋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位于道路边。

19日,腊月里的清晨7点,村里不少人还在梦乡,这时李菊洪早已洗漱完毕,戴着眼镜的她看起来很知性。

吃完早饭,吩咐儿子收拾碗筷,李菊洪催促丈夫刘兴堰出发。在饭桌旁边,摆放着一对枣木小板凳,单只重达5斤。

坐在长凳上的李菊洪身体前倾,两肩微耸,双手同时用力,把身体撑起。接着,她伸手抓住一只小板凳,抓牢之后又快速抓住另一只,随着臂膀用力,身体便移到了两只小板凳中间。伴着臂膀摆动和身子挪移,便“走”了起来。

轮椅摆放在饭厅门口大约10米远,李菊洪很快“走”了过去。将轮椅摆正方向固定后,李菊洪扶着轮椅的把手一用力,身子坐进了轮椅。接着,她把两只小板凳并排放在轮椅踏板上。

村卫生室距离李菊洪的家有500米左右,如果靠着两只小板凳出行,李菊洪要花上半个小时。为了安全,丈夫刘兴堰只要在家,接送李菊洪都由他负责。7点半,两人准时出门。

8∶00~12∶30   坐诊

双臂同时向小板凳发力,纵身跃上半人高的方凳

清晨8点不到,树梢上冬日的薄雾还未散尽,刘兴堰拉开了村卫生室的卷帘门。瓦店村300余户1000多村民的健康,都由李菊洪守护。15年来,早早赶去开门,已成李菊洪的习惯。

问询、把脉、听诊……李菊洪处理起来忙而不乱。桌子后面的李菊洪,看来和其他乡村医生并无两样。只是,在她坐的长凳旁边,依旧摆放着两只小板凳。

82岁的李长明前一晚咳嗽厉害,上午9点过便来到了诊所。有一项检查要拿着手电观察口腔,此刻,李菊洪和老人之间隔着一张桌子。李菊洪从桌子后面的长凳挪到两只小板凳上,“行走”着绕过桌子。只见李菊洪双臂同时向小板凳发力,纵身一跃,将整个身子放到另一张半人高的方凳上。老人着了风寒,李菊洪给他开了一些简单的感冒药,收费8.4元。

截至中午12:30,共有5名村民前来诊病。在此期间的一切事情,都是李菊洪拄着小板凳单独完成。

相对室内的工作来说,去不远的行政服务中心上厕所,成了更费力的事情。从村卫生室出去,有4步20厘米高的台阶。李菊洪抓着小板凳上下台阶时,青筋在她脸上跳动着。

“现在年龄大了些,不像年轻时背着那么轻松了。但这项任务我会继续完成下去。”

14∶00~17∶00   随访

辖区1000多名村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1/5。部分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医生上门,加上日常的随访服务,都要求医生走出诊室。

瓦店村位于华蓥山脉深处,难免爬坡上坎,坐着轮椅出行反倒更加不便。随访和出诊,都是由丈夫刘兴堰背着妻子完成的。

吃完儿子送来的午饭,下午2点,刘兴堰弓下腰来,李菊洪将整个身子跃上方凳,双手环住丈夫脖颈,爬上了他的后背。

刘兴堰胸前挂着药箱,背上背着妻子和一对小板凳,踏石阶、走斜坡。乡间小道难走,没过多长时间,刘兴堰就开始喘起粗气。背上的李菊洪不停地让他“歇一歇”。

“现在年龄大了些,不像年轻时背着那么轻松了。但只要你有出诊需要,这项任务我就会继续完成下去。”转过头,刘兴堰向背上的妻子许下承诺,李菊洪则微微一笑以示回应。

2002年初,也就是李菊洪当上乡村医生的第二年,在邻居的介绍下,她与大自己两岁的刘兴堰相识,随后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所有家务都由刘兴堰包揽,他后来甚至辞掉了玻璃厂的工作,当起了专职“贤内助”。

直至下午5点,李菊洪共计为4位村民出诊,随访3位老人,分文未收。

数字

1983年3月的一天下午,4岁的李菊洪在幼儿园放学路上,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卷入车底。截肢后,她的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

8岁起,李菊洪学会了用双手撑着小板凳“行走”。

正是有过病痛的折磨,李菊洪立下志愿“救死扶伤”。2000年,在江津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学习4年后,李菊洪取得了大专学历。2001年开始,她进入瓦店村卫生室工作。

充当双腿“走路”的小板凳,几乎1年多就要换一对。从医至今,李菊洪用坏了24只小板凳。李菊洪现在使用的两只小板凳,由枣木制成,因为材质太过坚硬,工匠收取她300元工钱。

故事  寒夜里赶去急诊 丈夫背着她摔倒在山路上

2007年腊月的一天,凌晨1点多,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李菊洪从睡梦中惊醒。丈夫把门打开仔细一瞧,是邻近天府镇大田村的赵大娘。

“我孙子生病了,发高烧,全身烫得不行……”没等赵大娘把话说完,李菊洪已收拾好了药箱,刘兴堰把她背上便急匆匆地出了门。

赵大娘家住半山腰,深夜里寒风呼啸,小路上杂草丛生,刘兴堰背着李菊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不知是路太滑还是杂草绊了脚,刘兴堰一个踉跄,两人重重地摔倒在路上。刘兴堰爬起来,在李菊洪的催促下,背上她又继续赶路。赶到时,刘兴堰才发现自己的裤子磨破,膝盖上擦伤了好大一块皮,冒着血珠。

到了赵大娘家,李菊洪赶忙为赵大娘4岁的孙子治疗。体温计显示孩子高烧39.8℃,李菊洪赶紧给他输液,同时又给孩子全身擦拭酒精进行物理降温。

离开赵大娘家,天色已隐隐泛白。回家后李菊洪才发现,自己腰部和臀部摔出两大块淤青。

声音  儿子:要接过妈妈的接力棒,救死扶伤

谈及长女李菊洪,今年62岁的荣顺琼说得最多的就是“愧疚”。采访中,荣顺琼始终在念叨:如果当时接送女儿去幼儿园,意外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当时的经济状况好一些,女儿的双腿也有可能保住……

在李菊洪小时,每当疼得难受或是被人嘲笑时,作为母亲的荣顺琼,只得偷偷地抹眼泪。好在女儿从小就很懂事,也很自强,这让她倍感欣慰。

荣顺琼的家和女儿李菊洪只有一墙之隔。前几年,荣顺琼的老伴因病去世,幺儿幺女都想接她回去,但她留了下来。因为她考虑到,尽管女儿很自立,但毕竟没正常人方便,偶尔女婿不在家时,她也好照应一下。

李菊洪12岁的儿子刘李果对记者说,最初自己因妈妈残疾被人瞧不起而焦虑,但现在因妈妈的励志而引以为傲。记者问刘李果有啥理想,他自豪地说:“要接过妈妈的接力棒,救死扶伤。”

“换作我是她,不一定能坚持得下来。”李菊洪的直接领导、清平中心卫生院院长何代书坦言。据院方统计,15年间李菊洪为辖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6000余人次。

记者从合川区卫计委公卫科得知,目前,他们正号召全区1447名乡村医生向李菊洪学习。

对话  常用“天助自助者”勉励自己

商报记者:怎么会想到当一名医生?

李菊洪:只有经历过,才懂得病人的痛,所以,我立志要救死扶伤。2001年开始直至现在,一晃15年,我一直都在瓦店村卫生室。

商报记者:工作中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

李菊洪:和正常人相比,我遇到的困难会多得多。每次我都用“天助自助者”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只要遭受挫折,我就会默念这句话。

商报记者:怎么看待获评“最美合川人”?

李菊洪:其实,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一些事情,即使没荣誉,我也会将乡村医生这份工作继续做下去。荣誉是一种激励,也是肯定,今后,我会将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