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伍职业化不容再等

发布时间:2016-02-20 18:13 | 来源:新快报 2015年01月05日 第A02版 | 查看:716次

  来论

  ■朱昌俊

  1月2日13时许,黑龙江哈尔滨市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发生火灾,着火仓库先后两次发生坍塌,造成5名消防战士不幸牺牲。而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入伍才刚刚4个月,这次救火是他第一次实战出勤,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出勤。

  梳理近年来的消防员牺牲案例可知,这些事件普遍呈现出一种高牺牲率与年轻化的倾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几起事件中,牺牲的消防员普遍为90后。

  与消防员的高风险所对应的,正是消防队伍的职业化不足的现实。我国目前的消防主要实行的是现役武警官兵制度,一名普通消防员从进入部队到接受培训、积累经验只有两年时间。而随着业务的熟练,又马上面临退伍,消防能力与经验一次次“从零开始”。甚至造成每年年底义务兵退役期间,出现消防部队战斗力最弱的“时间窗口”。这样一种消防队伍建制之下,消防队伍的职业素养与风险,可想而知。

  消防员职业化声音的出现,自2003年衡阳大火以来就不断强化,但这一改革迟迟难见行动,除了消防现役军人制在培养成本上的优势,更与消防观念的滞后密切相关。一方面,在成本的计算上,我们仍往往只注重物质成本,而忽视了对于“人”的价值的估算。而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之下,消防员的高牺牲率理应被视为最大的成本。与此同时,片面注重设备的更新,而忽视消防员个人素养的培育与经验的积累,也是消防能力培养的一种观念偏差。另一方面,现役军人制之所以受到青睐,还与一种长期以来认为消防救火只是“拼英雄主义与个人勇气”的传统安全观有关。

  应该看到,随着城市规模与楼层高度的提升,社会对于高效的消防需求已经越来越大,消防早已进入到一个讲究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时代。此外,我国当前整个应急救援队伍的单一化,甚至片面依赖消防员的现状,也越发与专业化的救援需求相脱节。这从“救火的是消防员,开锁的是消防员,取马蜂窝的还是消防员……”的调侃中就可见一斑。事实上,随着社会救援需求和各种救援形势复杂程度的增加,社会对于救援工作的多元化和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统一式救援培训体系难免失其灵活,同时救援人员所面对的危险系数也在提高。反观国外,如日本,高度立体化的救援体系就包括消防、警察、环保、交通以及NGO组织等各层次的救援力量。

  从大的灾难到小的个案如火灾,公众对于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求,体现出的是社会对于生命珍视程度的提高——不管是被救援者,还是救援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包括消防员在内的救援队伍的职业化,加速专业救援力量的培育,跟上社会对于生命尊重程度提高的步伐,已不容再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