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0 09:41 | 来源:浙江新闻 2016-01-05 18:28 | 查看:3574次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新梁 任斌 郭奕麟
这两天,就这两天,有一条微信在朋友圈疯转。
和以往疯转的文章不同,这次的还带着队形,清一色的“我附议这个行动”。
附议什么?亲,你是《琅琊榜》看多了,还是《芈月传》看多了?
于是记者好奇地打开了这篇微信文章。
文章发自名为“浙大微鲁班”的微信公众号,讲述了一名“曾经的浙大校友、退休教师、还曾参与《汉语大辞典》”的拾荒老人的故事。
文章节选
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也甚是感人,想必转发的朋友们不少都是被真的感动到了。
然而,这篇本该是类似《你见过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吗?》一般的给予人们正能量的文章,却意外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引发争议,让人纠结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问题1:韦思浩老人究竟是不是浙大校友?
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然而你是否知道
老人其实也是我们的校友
毕业于原杭州大学
即现在的浙江大学
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
对于人的身份,现在的人们是敏感而纠结的。
买东西自掏腰包,会因为他是某领导被人揣测作秀;
在路边吃个热狗,会因为他是美国总统被人夸亲民;
在地铁上口吐脏话乱扔垃圾,会因为她是艺术工作者受到双倍的抨击……
同样的道理,一位参与编写《汉语大词典》的浙大高材生,想必也能得到更多的感动和尊敬。
基于这一点的重要性,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
微信公众号“倾故”发布了一篇题为《感动不应该被利用——让韦思浩老人安息》的文章,直指老人的学历和编写词典疑似作假,从而达到博眼球的目的。
作者水蜜桃姑娘先是利用搜索引擎,发现关于老人的第一手新闻来自于12月28号的光明日报——《“韦思浩”——拾荒老人的情动杭城》。
在文中,记者很明确地表示,“韦思浩老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而非杭州大学。
一时间,网友们,尤其是来自浙大的网友们,对浙大微鲁班借着“校友”之名来拉近关系的情感营销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
真相:老人确系浙大前身之一杭大的毕业生
为此,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门去探寻了真相。
我们发现:韦思浩老人确系杭州大学毕业生。
据知情人士透露,韦思浩老人1957年进入杭州大学就读,并在1980年后拿到了补发的毕业证。
在韦思浩老人的毕业证封面上,清楚地写着“杭州大学”4个大字。
此外,在毕业证上也写明了,韦思浩老人入学后就读的是杭大的中文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同时也尝试联系了浙大微鲁班的相关负责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应。
因此,虽然浙大微鲁班是否是借老人身份进行情感营销我们尚不得而知,但韦思浩老人“浙大校友”的身份,这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2:韦思浩老人的雕像该竖吗?
文章的第二个大问题,在于文中下面的这段话。
“鲁班建议:我们想为他塑一座像,就在浙大图书馆门口。”
塑立雕像,无论在何地都不是一件小事,这对一个人来说可以算是至高的推崇和荣耀了。
韦思浩老人,够不够格呢?
有浙大校友这样说↓
“觉得有一些偏颇,但是依旧得说。还有很多人比韦思浩老人,更值得在求是园拥有一座雕像。从还没有走进浙大求学之前,我们就铭记着那些科学家的姓名——竺可桢,李政道,钱三强,路甬祥,潘云鹤等等。更别提在历史长河中‘不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唯信‘留取丹青照汗青’,为国为家奉献半生的人——陈独秀,蒋百里等等等等,还有丰子恺,马一浮这样的文学艺术大师,甚至还有近年来那些屡屡得名的浙大学子,绝大多数都没有在求是园中留下半缕痕迹。可是仔细想想,哪一个没有付出辛勤劳动智慧汗水,哪一个作出的贡献给予我们的感动会亚于韦老,哪一个不值得收获来自我们的敬佩,铭记于我们浙大学子的心中呢?”
也有的这样说↓
“韦思浩老人是在杭州图书馆读的书,你们呼吁在浙大图书馆立什么雕像呢?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昨日会见媒体时就强调过了,做事一定要遵守基本法。如果仅仅因为感人就要在浙大立雕像,那么今天浙大校园里早就插满了各类雕塑,难道要让年轻的学子们在一个个故去的道德楷模的注视下牵手谈情说爱吗?”
真相:微信号资质不信服 有篡改剽窃号召之嫌
对于这个问题,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再次进行了刨根问底。
记者了解到,浙大微鲁班其实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企业培训班级,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是管理学院办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培训班。
从班级本身的性质来说,本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学校官方性质。
此外,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询问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人士,对方回应称:该文章并不是浙大官方平台发布,只是由学生或是校友自发宣传发布。具体是谁发的尚未调查清楚。
因此,从资质上来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浙大微鲁班,都没有在浙大图书馆门口竖立塑像的权力。
不仅如此,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发现,该文章的建议实有剽窃之嫌。
早在2015年12月18日,《钱江晚报》就发表过报道,首次讲述了韦思浩老人的故事。
2015年12月19日,《钱江晚报》又刊发了《不管是“魏丁兆”,还是韦思浩 我们替所有受助者感谢他》的后续报道。
12月20日,《钱江晚报》发布《他是真正的教育家 给韦老师立个雕塑,如何?》一文。
该报道首次提出要为韦思浩老人在杭州图书馆立雕塑,并号召众筹。
报道一经发出,反响热烈,不仅引发各大媒体转载,更是有众多读者参与到众筹项目来。
咱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浙大微鲁班的这篇文章赤裸裸地剽窃了《钱江晚报》的号召,更是胡乱篡改成了无厘头的“建议在浙大图书馆为韦思浩老人立雕塑”,闹了一出在杭图看书,跑去浙大竖像的闹剧。
如此一番景象,要是被韦老看到,得有多寒心。
也难怪有网友评论道:“我愿附议的,是已经顺利进行的、在老人生前最爱去的杭图里为老人建立塑像的行动,这也和杭图一贯以来对所有人敞开大门的理念一致,而且活动方案已经在顺利进行,完成了筹资,将由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完成塑像。”
说到这儿,事情的来龙去脉基本上清楚了。但是,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却令人深思:关于韦思浩老人,我们到底在纠结什么呢?
作为一个在这个冬天温暖过我们且已经过世的老人,竖立雕塑已在进行,我们只要记住那份温暖就已足够,让那些纷纷扰扰都过去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