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0 10:46 | 来源:杭州日报 2015-12-24 26版 | 查看:5257次
韦思浩捐资助学的证书及书信
77岁的韦思浩老人是一位拾荒老者,也是一位退休教师。本月13日,韦老遭遇车祸26天后,医治无效离世,留给太多人无尽的念想。
老人走了,却把求知、善良、无私、坚韧的人性光辉永远地留给了杭州。
镜头一:看书前特意洗净双手的“拾荒老者”
这是位瘦削的老人,花白头发,旧橙外套,背包置前,看书时眼镜贴得特别近。脚旁放着竹竿,几个白色塑料袋缠绕一头。这幅一年前的照片至今让无数人感触颇深,“拾荒老者”每次去图书馆翻阅书籍前都会自觉洗手,此细小举动令人为之动容。
“不要把书弄花了。”老人的解释很“朴素”,却也折射出他是位真正的纯粹爱书人。10余年来,每周总有那么两三天是泡在图书馆里的。洗净双手,翻阅书籍,在书香的氤氲中总待到杭州图书馆闭馆的点才不舍离去。
杭州图书馆文献借阅中心寿晓辉得知他因车祸离世的消息后,特意翻查他借阅记录,从2014年至今,他几乎无外借图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馆阅读。
寿晓辉对老人印象深刻,老人绝不只是个“消遣者”,他偏爱时政和历史类书籍,最常去的就是图书馆二楼的报刊区。去年的报道中,应老人要求,还特意用了“章楷”这个化名。
寿晓辉也表示,古稀老人学无止境的坚持,确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镜头二:车祸后才被发现捐款的“退休教师”
韦思浩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去年还分得万家花园社区的房子一套且每月退休工资5000多元。按理对于韦老来说,吃喝绝不成问题。
然而,生前他一直以“拾荒”为主,衣服脏旧,甚至都被门卫徐师傅给拦在小区门口:“天晚了,别进小区捡垃圾了。”韦老只得和善地解释道:“我是住这的。”
韦老对自己太苛刻,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只满足最低生活需求。住的还是交付时的毛坯,除了张老旧木板床,和一个书架,塞满了多年收藏的书籍,便再无其他家具。
韦老的退休金和拾荒所得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这个谜底直到韦老遭遇车祸后才被发现。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无比“吝啬”的人,却21年来,他用化名为众多寒门学子捐资助学,也把自己的身体慷慨地献给医学事业。
韦老的小女儿吴秋筠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在父亲遗留的小箱子里发现几十张捐资助学凭证,还有签字的遗体捐赠志愿表。这一切,让她和家人都颇意外。发黄的票据上显示,涓涓细流从九四年流淌至今,有一次捐了三四百,也一次捐了三四千。还与其中一些受助的孩子有书信往来。韦老的捐资助学凭证上从不用真名,却多次使用一个名字——魏丁兆。
老人不善交际,唯喜读书,他用拾荒的形式来捐资助学,且一直默默地匿名着。此后,杭州图书馆的闭关音乐声响起时,再也找不到那个瘦削而脚步缓慢的身影,但这位心系大爱的教育者给这个冬天带来太多的温暖。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