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0 08:31 | 来源: 深圳商报 2015年09月18日 | 查看:1027次
今天,以“扶贫济困、大爱中国”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慈展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上,2558家参展机构将围绕慈善展开交流和资源对接,让慈善也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轨道。
慈善也搞展会?虽然,中国慈展会已经是第四届了,但很多人仍然有这样疑问。确实,以慈善为主题的展会很少,可恰恰也是因为少,才突出了中国慈展会的特色与创新,反映出中国慈善业开始从自发、松散、偶发走向专业,让慈善从个人表达自我善意向按需提供帮助转化,进而为慈善资源对接提供一个国际化平台。
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共同的体验,经常媒体报道一个孩子,或者是一个家庭,遭遇病痛意外等不幸事件后,往往很快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社会帮助,巨额的医药费,稀缺的医疗资源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说白了,就是媒体的报道,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善意,善意进而转化为慈善资源,并通过媒体这个平台与需求进行匹配,其实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慈善,也总是在与大家心底潜藏的善意对接后,才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固然,媒体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可以实现慈善资源的快速匹配,可以高效地解决某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但毕竟媒体不是专业的慈善机构;媒体有社会责任,可更多时候媒体推动的是“眼泪慈善”,是一些典型案例,它不可能演化为慈善资源对接平台。一个成熟的社会,慈善需要由专业的机构来实施,慈善资源的配置也应该由专业机构来对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深圳为什么要办慈展会了,为什么要把慈展会办得那么大了。
说到底,正是由于慈善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把慈善做好,就要让人们内心的善意与需求直接对接,做到积少成多,这几届慈展会的变化无一不体现着,其在慈善资源优化配置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届慈展会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本届展会参展机构高达2558家,比2014年提高30.5%,资金对接量10比150,达到140亿左右。不仅如此,本届展会还首次设立了国际公益展区,吸引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14个国家的近200个公益机构和人士参展参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国际著名慈善机构均派代表出席。可以说,慈展会不仅实现了国内的慈善资源与慈善项目之间的对接,还为海外资源与国内慈善组织架起了一座桥梁。
当然,慈展会的亮点除了实现资源对接外,还在于它正在推动着慈善事业的制度建设,把随机性的善心变成一项可以坚持,而且也能够坚持的机制——这就是推动社会企业的建设。过去,企业做慈善是等待赚钱之后再回报社会,是纯资源投入,一手赚钱,一手投钱,不能将经营活动与慈善结合,但社会企业强调的是用商业策略来解决社会问题,它不是等待赚钱之后再回报社会,而是一出生,就开始用实际行动造福社会。一个成功的社会企业,不仅可以自负盈亏,还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发源于德国的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致力于解决残疾人的社会问题,在全球3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而且运行良好。本届慈展会将发布《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试行)》,并认定首批社会企业,值得我们期待。
慈展会只有短短三天,但是,它作为中外公益慈善及社会服务资源交流、合作、对接的服务平台,作为全球性的公益慈善众创空间,它已经在影响并推动着现代公益慈善生态格局的重塑,它在让更多的人拥抱慈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